书城励志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15610000000007

第7章 充分享受静心——过程是一种愉悦,安静是一种态度(1)

来去匆匆的脚步,拥堵不堪的交通,紧张繁忙的工作,不知其味的饮食,辗转反侧的睡眠,都市的人群已经在有形、无形的压力下疲惫不堪。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觉醒,大家慢慢地把一部分精力投向了养生保健,修身养性。是时候了,我们应该通过一种方式把自己忙乱、外散的心神收摄回来,回到自己的身体上来,来关注自己的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是——静心之道。

1.静心是无处不在的

可以说,静心是无处不在的。有的时候是在月光下听着松涛,品着香茗;有的时候是在闹市里独自穿行,静心思索。“闹处安神,闲处养气”这两种境界,却非心静不可,心烦气躁是不可能安神养气的。内心的平静犹如佛堂里的一缕青烟提升着人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又犹如平静的湖面上一层层涟漪,洗涤和冲荡着人们内心的污垢,净化着人们的精神境界。

不管世界有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静心也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无边无际之中。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的妙处了。读生活这本大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静下心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能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的关系之中。

佛家有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务使惹尘埃。”其实,心还是一座花园,心花开时,繁花似锦,芳香宜人。当然,这座花园里也有杂草丛生,难觅花踪的可能,关键是要看你面对这座花园时是有意识的耕作,还是任由它荒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播种什么自然也就收获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种幸福得幸福。如果你对心灵不闻不问,收获到的也只可能是花事凋零、惨不忍睹的一片荒凉。别荒芜了心的花园,因为那等于荒芜了自己,荒芜了生命。

人生最好的,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是安稳平静。当这个世界被“名利”充斥和包围着的时候,当你的周围满是欲望和贪婪的时候,你能静下心来独自品味内心的那份坚守吗?你能拥有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那份超凡脱俗的宁静吗?

《菜根谭》里有言:“红尘滚滚过,清静靠自为。”心里若是清静,纵使身处屠户酒肆、闹市街区,也如同无人之境;反之,纵然是“有琴有鹤,有花有竹”的天仙之境,也不免心浮气躁。安静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历练后的豁达、淡泊的心境。其实,在人性中,最难得的便是坚持人的本性,正因为如此,尘世才多了那么多纷扰,一个能在纷繁复杂、红尘滚滚的现实生活中坚守住那份静心,他也就自然少了那许多的欲望,人生将有一番别样的风景。

静心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些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2.走出静心的三大误区

误解一:静心非要“放空”不可。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进入深度的静心时,极大的宁静会降临在头脑、心里、存在里;于是很多还没有过深入静心的人,就把“放空”当成是一种必要的技巧,在静心的时候强迫自己清除思绪和情绪,把放空当成是一种手段,以达到放空的目的。

不过如果你真的去试过“放空”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为了让自己能够充满宁静,于是在头脑开始说话、散布信息的时候,就强迫它闭嘴;当情绪涌现,就把自己的情绪极力地压回去,然后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可是,试过者就知道,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是一个“人”,就有人性,就有着人类所应该有的正常的心理上的运作。如果使用强硬的方式逼迫自己去安静、宁静、放空,就是在否定自己生而为人的许多本然的部分。这就是我们一再提起的,所谓的精神“暴力”。

这种强求的宁静是死板的、不自然的,是不会有深度的。因非自然的瓜熟蒂落,永远无法通往像老子那样纯真的世界。人,一直存在着自我相互对抗,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空无”,因为对抗把自己分成了两半,而空无是“一”而非“二”,但唯有这两半得以整合,否则,永远也不会具有能量以走向更高的“一”层次。

在静心中,我们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自己收心敛神、帮助自己沉淀,这就是协助自己的头脑,在渐进式的、非暴力的过程中,渐渐地把引擎慢下来,这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技巧的缘故。人只能做到“帮助”它“慢下来”,但是无法去控制慢到什么程度、慢成什么样子。只能等待,让它按照它自己的过程、时间去慢下来,人手中没有主导权,是被动的。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体悟,就能放松,而那种放松就足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深度的蜕变。

因此,放空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而不是强制性的手段。宁静必须来自于放松,而且必须有耐心,唯有如此,生命的存在才会被放松蜕变。在放松里,安详和慈悲自然就会流露,人就会变得沉着、有觉知;相反,如果通过压抑、暴力而显现的宁静,就是死寂的。自我的内在充满了垃圾,那么宁静和静心,就会变成炫耀自我的手段,反而无法领人走向内心深处的浩瀚。浩瀚的奥秘就是唯有处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自然而然地成熟,才会在正确的时机开启,如同一朵莲花舒展其花瓣,使其芬芳遍布八方一般。

误解二:静心就是专注。

很多人在静心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来避免头脑和情绪的杂乱无章。不过,这对于人的大脑和情绪来讲,无疑是极其困扰的一件事情。大脑天生的构造和功能,就是要去思考的,每天的工作就是要消化吸收外来的信息。情绪也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现在反而强迫其停止工作,岂能不困扰?

静心是背道而驰的。专注是一种紧张,因为强迫头脑和情绪变成某种集中的样子,这就是一种紧张;而且专注时,不管是专注地静心,还是专注地想事情,其实人都已经失去了觉知。很多人一定有过这种经验: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结果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以外的东西,而处于一种出神的状态。只是此时的人变得不清醒了。

静心则是放松、不执著。情绪、思绪,有也好、没有也罢,就只需观照,放松地观照;既不抓住什么,也不拒绝什么。在放松之中,人的觉知遍及全身,甚至超越了身体的界限,完全清醒地活在当下,却没有丝毫的紧绷。喝茶时,仍旧感觉得到自己的呼吸;煮饭时,依然不错过手中的各种触感。安定、安然,没有什么能够扰动人,即使有情绪,也并不只是有情绪而已,还知道有丹田、中心、宁静,因此情绪、思绪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并没有忘记自己,并没有迷失,并没有活在梦里。

这就是静心真正成熟开花的时候。因此,请一定要记住:静心不是专注、集中精神。

误解三:做静心是为了摆脱情绪,这就叫做宁静。

“佛陀”静心的结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求来的目的。他一直向内看、一直往内追寻,有一天宁静就出现了,他达到了极致的放松,不再对外在的事物有所反弹。

这并不是一个求来的目的。要知道最终将会不受扰动,可是那却是已经到达终点的人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的经验。人无法在到达终点之前,就认识到终点,只能“听说过”终点是什么样子而已,因此,那是那个人的终点,而并非自己的终点。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终点是什么时,却把别人的终点当成过程和手段了,而认为做静心是为了摆脱情绪的困扰,没有情绪就是静心,而这就叫做宁静。

“不”,根据那些已经抵达终点的人所言,到达终点时,人确实不再受到扰动,可是那份安然来自于放松、观照、不判断,而不是来自于压抑,把自己弄得死气沉沉的。为什么人会如此渴望自己没有情绪呢?因为害怕情绪。而又为什么害怕情绪呢?因为不知道要怎么样去面对、去处理情绪。

恐惧只会招致恐惧,恐惧不会招来宁静。

因此,当人开始静心,情绪出现的时候,就接纳自己的情绪吧!

甚至可以用“拥抱和感受情绪”这样的字眼,因为情绪被过度地贬低,但可以用比较强烈的字眼把它带回平衡。

就像我们一开始所说的:静心需要好奇心、接纳心和爱自己的心。

请放松,接纳自己情绪的起起落落、生而复灭、灭而复生,如是就不会紧张了,那些东西就能自然地各归其位,按照它该走的过程去走,于是最终人会感到安然;如果想用静心来逃避情绪,只会使人变笨、变得死气沉沉,而慈悲是不会从逃避里出现的,爱也不会从逃避里出现,勇气更不会从逃避里出现,而清醒更加不可能从逃避里出现。

静心是为了使人走向人的本性,要走向人的本性,就必须先要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感觉和情绪。静心能够帮助人清扫心灵上的灰尘,让内在获得更多的空间,允许更高层次的清明、智慧、慈悲的出现,使人得到支持,得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误解四:一旦遇到不妙的状况,抱静心的“佛脚”就行了。

有些人知道静心,也稍微学过些,不过平常还是尽情地看电视、暴饮暴食、昏睡,完全不会想到要去做静心。等到生命中突然出现了问题,感到人生没有了方向感、生活上一团混乱、内心里满溢惶惶不安的危险时刻,就赶紧临时抱一下“佛脚”,努力地呼吸、静坐、释放情绪,好让自己的一切又进入“控制中”。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人生顺风顺水时,正是无限得意,何来多余的不快之感?然而,当生命中出现了危机,静心就像是延年益寿的好东西,为了重新获得安全感,便匆忙抱静心的“佛脚”,以驱除内心的恐惧、不安、混乱。

不过,根据经验证明,这样做是没有多大效用的。因为静心之难,就在于开头,刚开始想要静下来,或刚开始静心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所以想要让自己一下子收到静心的效果,似乎是比登天还要难。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解决来得比较快。心理咨询师通常可以支持人解决问题,给人指点一个方向,可是他却不能替人努力,不能替人觉知,也不能替人清醒。

这种努力是自己必须要亲历亲为的;这种觉知和清醒,也只有自己才能够体悟。

静心不是控制。人却是因为害怕失控,而想要控制。比方说,恋人要跟别人走了,自己却想要控制这种情况,让心爱的人继续留在身边,控制背后纠缠着两种可能:一是害怕受伤,害怕面对心理上的伤痛;二是“自我”不允许失去他(她),因为那样可能代表着自己没有价值、输了等。所以,人们喜欢控制。

但是静心不是一种控制,它是一种放松,是使一切各归其位、回归于自然,那个自然就是人的本性。譬如:伤心时,接纳了悲伤,大哭一场,然后回归于宁静,那就是存在。这不是控制得来的,这来自于放松。

每天花时间耕耘静心,就会愈走愈深,宁静也就会越来越清晰;举手投足间,优雅、清醒就会渐次显现,离开做梦的时间也愈来愈多,不受扰动的安然也愈来愈和自己产生共鸣。到了那一天,就不再需要控制,心中涌起了许多爱,所以恐惧感消失了,自我融化了,就像是光明一出现,黑暗就消失了一样。黑暗并不是具体的,黑暗之所以存在只因欠缺光明,所以当光照洒满空间时,黑暗就自动消失了。

3.静下心来感受心灵的蜕变

开始做静心,当然会等待生活中出现某些正向的转变,譬如:觉得自己比较安定了,对自己内在的连接、存在的觉知和关怀增多了;感官变得敏锐了,对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比较有觉知力了;更能享受与他人互动之间的愉悦,并能敞开心扉倾听一切;对感受的体悟加深了、更清醒了;更有勇气去面对恐惧,不再那么慌张迷惘、惶惑不安了;更能够享受生活,生命变得更有活力了……似乎都是提升生命质量的转变。

当静心在自我的生命中开始扎根、开花结果时,就应该好好地庆祝一番了。好好地感谢自己,我们为了爱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也好好地感谢这个宇宙,它无私地和人类分享了它的美,没有它,任何人都是做不到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