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15610000000013

第13章 安静的静,动感的静——在静心中,结束我们的瑜伽之旅(2)

4.在银杏树下感受生命之静

这个静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抱着树木,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抱着,爱抱多久、就抱多久。

如果曾经试过用心去感受,或者好好地看过一棵树的话,就会感受到一种极致的美。树的美,在于它的优雅,不论身边的情势如何,总是傲然挺立,随着微风的吹拂优雅起舞;树的美,在于它的稳重,即使刮风下雨,仍然牢牢地顶天立地;树的美,在于它的无私和分享,从不吝惜与他人分享它的厚重、它的浓荫、安稳;树的美,在于它的宁静,悠悠的世代过去了,树就只是静静地,享受天地间的自然;树的美,在于一种安全感,使人信任、使人安心,感到发自于心底深处的满足。

想要去抱一棵树的时候,就是分享它的生命、它的存在,因此敬意是需要的:从内心里跟它打个招呼,告诉它,想要跟它分享,绝不会伤害它,自己只是想跟它做个朋友。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根据有关科学报道,当人给植物浇水的时候把它当做朋友,和它聊天,细胞就会呈现兴奋的状态,它会长得很美;如果浇水的时候总是对它恶言相向,它就死得比较快,花也开得失色。因此,这一份敬意和友谊是很重要的。

然后,尝试去抱这棵树,最好是身体的正面贴着树干,脸庞也贴着树干,这样可以帮助人敞开心怀,处于低防御性的态势中,人和树之间的对话就可以更加融洽。如果细细地感受,似乎能感觉到它的生命的汁液在流动,在跟人交流,它就像母亲一般地在安抚人、拥抱人。而人们犹如一个柔嫩的婴儿,在母亲既强壮又温暖的臂膀里寻求安慰。

这个技巧尤其推荐给感情特别脆弱、容易哀伤、经常感到无助的人,大树稳定而又富有支持性的力量会给人温暖而美好的抚慰,使人迅速得到力量,重新站起来,看清自己的方向。

当你感觉情感上脆弱、哀伤或有强烈无助感时,你可以试着去观察和感受树的极致之美。带着敬意,抱着一棵树,身体的正面贴着树干,脸庞也贴着树干,完全敞开你的心怀,感觉你和树之间的交融。

5.时常漫步,也会静心

这个静心的方法很平常,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要做的只是把更多的觉知带进走路的过程里。可以找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园,或者在自家的房间里都可以,大约走20分钟,然后安静地或坐或站一会儿,享受这个静心技巧带给人的宁静。

走路时,动作放慢,将脚掌完全踩在地上,再慢慢地将脚抬起来,去体验两脚之间转换重量的感觉;如果走得很快,就没有办法细细地感觉了,如果只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走,不在乎走的过程,这种走法是没有觉知的、没有情感的“赶路”,就不是我们静心的目的。所以动作放慢一点,感觉自己是怎么走路的:身体会怎么向前、肌肉如何被牵动、重心如何转移。

为了辅助走路的觉知和放松,我们要加上一个东西:“广角视线。”把两根食指放在眼前外侧边,然后将两根食指同时各往左右边拉开,并且继续把两根食指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但是头和眼睛都要保持水平,既不要往下看也不要往上抬,视线要放得宽广、没有焦点,然后会发现即使两根食指成了180°的直线,双眼仍然可以把它们带入视线之内,并且双眼可以感受到最放松的状况,而涵盖的视线范围也最广阔,这就是广角视线:视线中没有焦点,一切都涵盖在人的视线之内。这种广角视线的功用在于:使人的脑部放松下来,而情绪往下沉淀后,便能感知到自己的全身。一般当我们的眼睛有焦点的时候,眼睛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相对地,头脑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而广角视线完全没有焦点,所以眼睛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相对地,头脑也就能处于一种很安静的状态。可以先用食指拉出广角视线,让两颗眼球维持广角视线,将会发现自己的觉知会立刻下降,可以立刻感觉到心和全身,但是头脑却显得很安静、很放松,不再那么嘈杂不休。有时候思绪又回来了,头脑又开始想事情,便可发现眼睛立刻又出现了焦点,并集中精力看着某一个地方;当这两种感觉一经对比,就会意识到广角视线可以为自己带来极度的放松感。

做散步静心的时候,先从广角视线做起,等到进入了广角视线的空间,再开始慢慢地迈开步伐,细细地感觉。于是会发现,在广角视线中,觉知弥漫到了全身,虽然头和眼球都是水平的,却仿佛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双脚的动作,这种看具有一种宁静的质量,不是用眼睛在看,是用意识在观照:静静地看着,不受扰动,仿佛全世界都安然下来了,我们会感觉到外在世界的喧嚣变得遥远,且不再打扰我们这颗乱七八糟的脑袋了。

准备广角视线,进入广角视线的空间。随后慢慢地迈开步伐,细细地感觉。走路时,感受脚掌踩在地上的感觉、脚抬起来的感觉、两脚之间转换重量的感觉;感觉身体的动态、肌肉被牵动、重心的转移……

6.在跑步中静心

正如你不曾想过跑步也是一种静心,但是那些跑步者有时曾感觉到非常奇妙的静心经验。他们很惊讶,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寻找静心,只不过是在坚持一种生活习惯罢了,但静心的奇迹就这么在跑步者身上发生了,现在,跑步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静心方式。

静心,可以发生在跑步中。如果你曾经是个跑步者,如果你曾经在清晨享受着跑步,空气是如此的新鲜,大地正在从睡梦中苏醒,而你正在跑步,你身体的动作是这么的优美,新鲜的空气,从黑暗的夜晚重生的新世界,每一件周围的事都像是在唱歌,你感觉多么的鲜活……有那么一个片刻──跑步者似乎消失了;像是身体、头脑和灵魂开始一起运转;突然间,一个内在的高潮显现了。

有时候,跑步者会意外地成为静心的拥有者,尽管他们并未刻意地追求什么,或者说他们对静心只是一种茫然,甚至我们只是认为,他们只是在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初升的朝阳、欢快的小鸟以及空旷的蓝天、悠扬的白云等那些美好的时光;而我自己的观察是:跑步者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容易接近静心。慢跑或游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必须被蜕变成为静心。慢跑、跳舞、游泳,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静心。我对静心的定义是:任何时候,当身体心灵协调运作时,就是静心。如果你警觉到这个事实: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成是静心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么那将会是非常棒的。

丢掉这个老旧的静心观念:静心只是静静地在树下坐得像瑜珈的姿势。那只是静心的方法之一,它或许适合某些人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对于小孩来说,那不是静心而是折磨。对于好动活泼的年轻人而言,那是压抑而不是静心。

或许对于能量正在衰退的年迈的老人而言,那是静心。我们有不同类型的人,对能量较低的人,在树底下做瑜珈或许是最好的静心,因为做瑜珈消耗最少的能量。当脊椎是垂直的,与地球成90°直角,你的身体会消耗最少的能量。如果你试着往左倾或往前倾,那么身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为地心引力会把你往下拉,而你必须保持自己往上;你得支撑自己,让身体不要倒下来,这些都会消耗能量。所以,直立的脊椎所消耗的能量是最低的。

然而,两手交迭一起放在两腿之间的静坐,也同样对能量较低的人非常有用,因为当两只手互相接触,身体能电开始以循环的方式移动,能量因此不会从身体流失。它变成一种内在的循环,能量会一直留在你的身上。

你一定知道能量总是从手指释放,能量从来不会从圆形体流逝。例如,你的头不会释放能量,它会装能量。能量会从手指和脚趾释放。在某种瑜珈体位,双脚是迭在一起的,所以一只脚传能量给另一只脚;一只手传能量给另一只手。你持续获得自己的能量,成为一个内在的能量循环。那是非常悠闲的,非常放松的。

瑜珈体位是最可能放松的姿势。它甚至比睡眠还要放松,因为在熟睡中,整个身体被地心引力拉着。当你的身体呈水平状态,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放松方式。它的放松是因为它把你带回远古的动物时代,水平式的。它的放松是因为它使你回归自然,帮助你再度回到动物状态。

那就是为什么当你躺着的时候你无法清楚地去思考,那变得很难思考。试试看,你会容易做梦却很难思考;就思考而言你得坐着,你坐得越直,思考能力就越强。思考是较晚发展的;当人类开始可以垂直站立,思考才开始。早期当人类还是习惯于水平式的活动时,他们会做梦但没有思想。所以当你躺下来,你会开始做梦,而思考就消失了。那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因为思想停止了,你回归了自然。瑜珈体位对能量低的人,生病的人,以及老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静心。

如果我们只给一个固定的静心模式,那只能是适合于少数人。那只能是一种僵化了的静心模式,没有弹性,因此只适合于某些既定形态的人。

无论是谁想做静心,就应该被设计成适合于他的状态。如果他需要休息,休息就应该是他的静心。那么,“静静地坐着,什么事情都不做,当春天来时,草木就自己生长。就是他的静心。”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应该有多少种的静心方法。

静心模式是灵活有弹性的,而不是呆板、一成不变的。个人不需要符合模式,模式必须符合个人。当然基本原则是,无论任何静心都必须符合这个要求:身体、心念、意识,三体必须运作一致。

7.静坐冥想,会给你更多启示

当情绪出现时,我们该怎么办?比如说今天发生了一些事,静坐的时间到了,自己却无法好好地坐着,心中只有满满的愤怒,甚至气得都快哭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做那些我喜欢……’的静心、笑的静心之类的;或者觉得很沮丧、很悲伤,拉长了脸,以摔杯子碗盘来解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情绪的,这并不会因为做了静心而有所不同,唯一的不同在于:人学会处身于情绪之外。譬如当各种负向思绪潮水般向自己袭来,会知道那只是脑海中的念头而已,所以它不再像以前一样牵动自己的神经,甚至逼上患忧郁症的死角;生气的时候,知道怒火攻心了,而它就只是出现了,自己和它之间有了一点距离,不会再去归因于都是某某人害的,非报复不可……或者完全被怒气所吞噬,做出失控的行径。

静心会创造出这段距离,跳脱出头脑、情绪、行动之间互相影响的惯性和锁链。这就是我们练习静心的作用——使情绪回归于自心。我们都必须有耐心,因为即使已经开始做静心,心仍旧会遭受无数的思绪、情感的侵扰,静心并不是镇静剂,无法麻醉念头;静心只能让人在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仍旧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

如果某一天自己的情绪特别的杂多而纷乱,那么就不要去做静坐、深呼吸、白色的光之类让人清醒的练习,因为愈是想要拒绝情绪,控制心烦意乱的状态,而借此重新找回清醒,反而愈是容易将种种静心变成压抑。任何形式的压抑,都会引发焦虑和不安,而且若是以逃避和控制为初始动机,恰恰与静心的觉知、放松相背离了。

有时候,当自己走入了宁静,享受到宁静的些许喜悦之后,却突然感受到阵阵暴怒、孤寂、伤心、沮丧等失落难耐的心情,别担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情绪的曲线有高必有低,无法永远都维持在高峰。如果执著于高峰,拒绝和对抗不想面对的谷底,就会带给自己更长时间的煎熬。其次,妥善地处理这类情绪,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当我们愈深入自己的内在,就愈会遇到过往压抑的坑洞,这些压抑需要被释放出来,才能使心灵再一次地得到净化。所以,人必须要允许它。只有允许它,接纳它,就会再次进入静心,虽然一路走来跌宕起伏,但最终必能超越高峰和谷底的起伏。

当情绪出现时,不妨找个方式发泄吧。哪怕是痛哭一场,都有助于情绪的净化。不过,要明白的是,这些并不能解决引发情绪的根源,只能帮助人释放掉头脑中纷乱如麻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在空间开阔如初。

当情绪出现时,就寻思找个方式发泄。哪怕是痛哭一场,都有助于情绪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