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15609800000010

第10章 德高智远者往往装糊涂(1)

聪明与智慧是有区别的。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吃亏的可能是聪明人,而愿意“吃亏”的则可能是智者。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想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看重的是长远利益。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所以拿得起来的是聪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聪明人喜欢处处胜强,超人一筹;而智者则喜欢示弱,含而不露,因为他知道示弱不仅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力量。因而,聪明人会犯糊涂,只有大智慧者才会装糊涂。

1.沉迷装昏型:装糊涂迷惑人

《论语·公冶长》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现代人骂起人来很恶毒,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愚不可及”,说这个人笨得可以,简直无药可救。那么,出自《论语》的“愚不可及”,孔子的原意真的是骂人愚蠢吗?宁武子是一个卫国大夫。孔子在这里说的话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机智,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很愚蠢的样子。他的聪明智慧我们也许能达到,但是他的糊涂我们却是怎么也赶不上的。”这样的一段话等于在夸赞宁武子这个人很会做人做事,有点后世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味道。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假糊涂而已,其内在是一颗真聪明的心。为什么要装糊涂呢?大多是由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例如楚庄王即位之初就是如此。

楚庄王是战国时楚国国君,在他即位的前三年里,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决不宽恕。”其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一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谁也不敢向他进谏。

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非常着急,冒死进宫求见庄王。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又风趣。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庄王好猜谜语,他就给庄王准备了一个谜语。

伍举来到宫中,此时庄王正在饮酒作乐。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

庄王问:“什么事?”

伍举说:“附近山上飞来一只大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

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上九重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令人吃惊。你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可是数月之后,庄王仍不改逸乐故态,继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决心不用伍举的委婉方式,进宫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

庄王说:“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

苏从说:“见到过。我身为国家的重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如果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能促使大王清醒过来,那我愿意一死。”

此语一出,楚庄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乐队,立即临朝听政。他从此重用伍举及苏从两人,并经过调查核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把忠于职守的几百人予以提拔。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百姓安乐。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庸(位于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缴获战车有五百多辆。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我们看楚庄王,在刚即位的三年里他看起来毫无作为,其实他不过是在装傻罢了。

事实上,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庄王并没有因游乐而迷失本性。他只是假装沉迷逸乐,以便观察官吏们的真心,选用真正忠心而又有才德的人来辅佐国政。在此期间,楚国也得到休养生息。三年一过,条件成熟,静极而动,一飞冲天。庄王用意之深,他人难及。

楚庄王于外洒脱果敢,形象英武;于内智谋深沉,心机缜密,是春秋五霸中最具霸王姿态的人物。他当初为什么装作昏君呢?这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年龄不大,改革的阻力也较大,所以他表面上放纵自己,而且显得胸无大志。有的人装疯卖傻则是因为自己正处于别人的要挟之下,自己的命运与前途都在他人手中捏着,这样就不免要行事谨慎,偶尔装一下糊涂在所难免,正好也可分散对手的注意力。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仁”的话,而老子也说过真正的智者都是大智若愚的模样。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名人们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美国已故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如此表达他的为人哲学:“不懂得隐藏自己智巧的人是一个真傻瓜。”因此说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此乃真聪明、真智慧,只不过用一张假糊涂的脸来遮掩自己的真聪明罢了。

2.藏巧示拙型:装糊涂麻痹人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而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即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则是更高明的:“藏巧”,即隐藏自己的优点、能力、威望等优势,而将弱势呈现出来给人看,以麻痹别人,摆脱敌视和危险。而藏巧的最好手段就是装糊涂。纵观世界历史,大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是深谙糊涂之道,藏巧之方。知道做人何时应该显,何时应该隐。社会复杂,人心多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的一面。因此,想要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就要学会装糊涂,藏巧弄拙,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在明朝时,明英宗因为听从宦官王振的馊主意而御驾亲征,不幸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后来虽然被蒙古国王给放了回来,不过因为朝中已经有了新皇帝,他虽然被尊为“太上皇”,但既没权又没钱,过了好几年郁郁寡欢的日子。还好,后来在大将军石亨的协助下重新夺回政权,结束了那一段不开心的日子。

帮助英宗重新登上帝位,当然是大功一件。石亨红得发紫又发烫不说,他从此恃宠而骄,目中无人,而且还大树党羽,欺压不顺从他的朝臣。这些看在有识之士的眼里,简直是太不像话,但是没有人制服得了他。

有一天,明英宗在恭顺侯吴瑾的陪同下,登上宫廷内的最高建筑翔凤楼散心,走着走着,放眼一望,突然看见宫廷外有一座新建的宅楼,相当气派华丽。于是,英宗便顺口问起那是谁盖的。吴瑾当然知道这是当朝大红人石亨的新宅,不过,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吴瑾却故意装糊涂地回答说:“这一定是王府。”

心中有数的英宗却笑着说道:“不对!”

眼看英宗心中自有定见,吴瑾立刻补上一句:“这不是王府,难道有谁敢这么嚣张,修建这么一座气势逼人的豪宅?”

功高不见得会震主,但是再怎么势焰熏天,恐怕也不能挑战主子的权威。英宗从此对石亨信心动摇,不久便将他罢官下狱处死。做人最忌讳的恐怕就是得意忘形,其中,最要紧的倒不是招惹旁人羡慕或嫉妒的眼光,而是来自上级的感受,因为这会让上级有种位子坐不稳的感觉。石亨的下场,便是最好的写照。

至于吴瑾,显然要精明老练多了,明明知道答案,却故意装糊涂,为的是不想去抢皇上的圣明,让皇上去体现洞察真相、明辨是非的睿智。这也是吴瑾的智慧所在。

毕竟石亨是皇帝的红人,得由皇帝自己去收拾,如果强出头,恐怕就会陷入争风吃醋、踩皇帝辫子的危险。万一明英宗恼羞成怒,不但达不到趁机修理石亨的目的,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横祸。吴瑾巧装糊涂的言语,含着锐利的口蜜腹剑,称得上是既防守又攻击的杰作。

装糊涂是一种人生境界,装糊涂是心中明了而装出不懂的样子,这是极聪明者才能做到的,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3.气定神闲型:装糊涂避让人

有一则寓言: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