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38

第38章 包装与流通加工技术(6)

(4)水平式无齿锯切割机。水平式无齿锯切割机由金刚砂砂轮片、传动装置、固定式悬臂梁、移动式载物架、导轨、导向板、工作台、机架、水喷头及控制台等组成。工作台、固定式悬臂架与机架连成一体,构成坚固的钢结构。工作台上装有导轨及导向板,移动式载物架装于导轨上。金刚砂砂轮的传动装置装在固定式悬臂梁上,金刚砂砂轮装在其传动装置的轴上。

(5)玻璃异型切割机。随着玻璃材质用途的多样化,需要切割一些异型材质,球面玻璃异型切割机,为非直线型玻璃切割机,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玻璃异型切割机。

七、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来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更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一方面可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对整个过程的产生负效应。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都会产生抵消效益的负效应。

(一)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完成,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性。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利用一个时期市场的压力使生产者变成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企业,而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加工。

2.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影响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①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不合理;②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须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通常,为方便物流,物流的加工环节应设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如受选址的地价影响),加工点周围社会、环境条件不良等。

3.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达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

4.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流通加工具有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流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二)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流程,使流通加工的存在价值增加,而且做到最优的选择。

为了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需要做出正确抉择。

1.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因素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的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困难,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方法。

2.加工和配送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一个环节,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实现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的巧妙结合。同时,由于在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实现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

5.加工和配套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它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是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只有在以“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范畴了。

【案例介绍】

日本的食品包装

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认为,食品包装已不只是好看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现在的日本商人在给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容器,这也减少了将用过后的包装收集到工厂再循环所面临的成本和技术困难,绿色包装设计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不少设计师进行了有益的设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主要进行了3方面的改革:

1.节省材料

(1)日本味之素公司设计推出的包装,可以说丝毫没有显现其耀眼的光辉,而只是用白色单瓦楞纸做成最节省的包装,标贴印刷也是朴实无华。

(2)日本资生堂株式会社推出的用于装载高效洗发剂、调理剂的包装,展示了其设计师精心结合包装功能选择包装材料的功力。整套设计与原来所见的所谓“醒目包装”差距甚远,其目的也是尽可能地减少用料,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3)日本碗、碟清洁剂的包装也一样能够兼顾到环保的需要。消费者第一次用完清洁剂后,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立式装或袋装的清洁剂,再把清洁剂倒入原有的塑料容器中继续使用,使塑料容器不需丢掉。

(4)日本90%的牛奶都是以有折痕线条包装出售,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使儿童从小就接触和使用有环保作用的“绿色”产品。这种容易压扁的包装不但生产成本较低,而且能够减少空间占用,方便送往再循环处理部门并减少运输成本。还有,日本常见的饮料Yakltt健康饮品也使用一种底部可以撕开、进行了特别设计的杯形容器。在撕开底部后,人们能够轻易地把容器压扁,方便送往再循环处理部门。日本东京每年都举行包装设计比赛,一个叫做Ecopac的获奖饮料包装被广泛使用。它的包装由100%再循环的纸板盒和盒子内用来盛饮料的袋子组成,也就是所谓的衬袋盒(Bag in Carcon/Box)设计,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能够较轻易地把纸盒和袋子分开,送去再循环处理部门时就较容易处理。在日本市面上的饮料、酒类大多数采用这类包装。另一种开始被消费者接受的新包装设计是立式装(Standing Bag/pouch),由于开袋子比开瓶子更容易使内部液体溢出,因此袋子的开口都进行了特别设计,以方便打开。这类袋子主要是取代塑料瓶子,比较两者,前者的塑料使用只及后者的1/5。除了饮料,日本市面的食油,很多都是以复合纸包装出售,这也大大减少了塑料的使用。

以上是日本普遍使用的几种“绿色”包装的优秀设计,它们大多数能减少循环处理时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尽管用纸包装取代了塑料容器,但是包装广告的废物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以重量来计算,它们占废物总量的20%~30%,若以体积来计算,占总废物的50%~60%,针对这一情况,日本专家指出:许多没有包装必要的食品,完全可以放弃包装。以蔬菜、水果为例,日本连锁店商会的调查显示,除了番茄、桃、草莓外,90%的蔬菜、水果都不需要销售包装,这样有助于保持蔬菜、水果的营养与新鲜。这些“绿色”包装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向安全材料方向发展的包装设计

日本三得利公司用作赠送顾客的礼品啤酒包装,其包装盒是用麦壳经加工以后精制而成的,这种材料的包装废弃后可自行分解,成为一种肥料,形成一种资源。包装师很好地进行了生态学及循环工艺的研究,形成将资源→加工→销售→使用→废弃→回收这样的模式,从而完成良性循环。如此这般,取于自然,还于自然,以这样的材料设计制作包装可认为是一种“安全材料”和“安全包装”的典范。

再生纸作为一种安全材料在包装设计中具有特殊地位。在1991年日本包装设计协会展专门辟出一个部分介绍和展出这方面的成果。设计师设计出一种貌不惊人的白色礼品纸袋,在其用纸制造过程中已将树木的种子加入其中,使其废弃后,除了纸本身分解外,里面的种子便可有机会生根发芽,甚至长大。这种包装设计方案的提出无疑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并将循环工艺的意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日本“守护从未来预支的地球设计小组”的设计颇具新意,比较彻底地将包装在使用包装内部物品时一同消耗。他们设计的食用油包装,用于包装食用油的塑料空心圆球为可食性塑料,加热烹调后自行溶化,这种安全材料正逐步为消费者接受。

3.向着方便回收方向发展的包装设计

本着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在包装设计时采用适当的形式,用适当的形式和构造来鼓励、方便消费者进行废弃包装的回收。日本三得利公司推出的啤酒易拉罐包装,喝完以后只要按其罐体形态提示的方向,左右扭曲便可缩小体积,方便回收。在日本,各城镇街头设置了250万台罐装饮料售货机,一年要出售350亿只罐装饮料,有关部门对这些出售以后的废弃罐回收做了巨大的努力,为达到此项目的,包装设计也应运而生。目前空铁皮罐回收率已达到45.7%,空铝罐回收率已达到43.5%,但同美国1990年时的空铝罐回收率63.6%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日本政府采取奖励空罐回收的方法,各销售店也经常向消费者提供简便的工具和方法,促使回收工作的开展,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些废弃包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味之素株式会社推出的用来装各类食用油的包装,当内部油用完以后,只要上下用力压缩,便可缩小体积,达到方便回收的效果。

案例思考题

1.日本在包装新材料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什么收获?

2.查找资料,看看我国相关企业在包装材料、包装技术方面做了什么创新。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包装?包装有什么功能?

2.简述防湿、防霉、防震包装技术。

3.如何降低包装费用?

4.包装合理化的途径是什么?

5.流通加工有何功能?

6.流通加工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7.如何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