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32

第32章 物流配送技术(6)

2.“7-11”的物流配送体系

“7-11”便利连锁店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阶段,“7-11”并没有设立自己的专业配送中心,它的货物配送依靠批发商来完成,批发商直接将商店所订货物送入便利店。早期日本“7-11”的产品生产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相当于中国的总经销商,而且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批发商就是联系“7-11”和其生产商间的纽带,也是“7-11”和生产商间传递货物、信息和资金的通道。生产商把自己的产品交给批发商以后,对产品的销售就不再过问,所有的配送和销售都由批发商来完成。对于“7-11”而言,批发商就相当于自己的配送中心,它所要做的就是把生产商生产的产品迅速有效地运送到“7-11”手中。为了自身的发展,批发商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尽力向更多的便利店送货,并且要对整个配送和订货系统做出规划,以满足“7-11”的需要,如下图所示。

早期的“7-11”集货配送体系

第二阶段,随着“7-11”连锁业务的迅速拓展,这种分散化的由各个批发商分别送货的方式无法再满足规模日渐扩大的“7-11”便利店的需要,“7-11”开始和批发商及合作生产商构建统一的集约化的配送和进货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下,“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批发商分别向各个便利点送货的方式,改由一家在一定区域内的特定批发商统一管理该区域内的同类供应商,然后向“7-11”统一配货,这种方式称为集约化配送。集约化配送有效地降低了批发商的数量,减少了配送环节,为“7-11”节省了物流费用,如下图所示。

后期的“7-11”集货配送体系

第三阶段,集中批发商或者集约批发商的发展为“7-11”自己建立配送中心提供了经验和业务基础,“7-11”由此创立了配送中心,代替了特定批发商,分别在不同的区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分别与生产商及“7-11”店铺相连。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4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订单,由电脑网络传给生产商,而生产商则会在预定时间内向中心派送货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第二天一早,派送车就会择路向自己区域内的店铺送货。整个配送过程就这样每天循环往复,为“7-11”连锁店的顺利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配送中心的优点还在于“7-11”从批发商手中夺回了配送的主动权,“7-11”能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数据,对财务信息和生产商的其他信息也能及时掌握。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生产商原来让给批发商的利润空间就有可能成为“7-11”价格谈判的筹码,同时集中式采购也为价格谈判创造了条件。“7-11”和生产商之间定期会有一次定价谈判,以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其中包括生产商的运费和其他费用。一旦确定价格,“7-11”就省下了每次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少了口舌之争,多了平稳运行,“7-11”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的细分势在必行。以中国台湾地区的“7-11”为例,其物流配送就细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鲜食食品四个类别的配送,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的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在台湾地区的“7-11”总共拥有2690家连锁店,现在已经开通网上购物,利用庞大的连锁体系,在任何地点网上下单,再到离自己最近的店面取货付款,对于消费者而言,省去运费负担,缩短了接货时间。

和台湾地区的配送方式一样,日本“7-11”也是根据食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配送体系的。日本“7-11”对食品的分类是:冷冻型(-20℃),如冰激凌等;微冷型(5℃),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由于冷藏车在上下货时经常开关门,容易引起车厢温度的变化和冷藏食品的变质,“7-11”还专门用一种两仓式货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仓中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仓,需冷藏的食品就始终能在需要的低温下配送了。

除了配送设备,不同食品对配送时间和频率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激凌,“7-11”会绕过配送中心,由配送车早中晚三次直接从生产商门口拉到各个店铺。对于一般的商品,“7-11”实行的是二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3时到7时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一般食品,早上8时到11时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鲜蔬菜也在其中,下午3时到6时配送当天上午生产的食品,这样一日三次的配送频率在保证了商店不缺货的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了确保各店铺供货的万无一失,配送中心还有一个特别配送制度来和一日三次的配送相搭配。每个店铺随时都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缺货,这时只能向配送中心打电话告急,配送中心则会用安全库存对店铺紧急配送,如果安全库存也已告罄,中心就转而向供应商紧急要货,并且在第一时间送到缺货的店铺手中。

3.评述

“7-11”属于便利型连锁店,可以说,这是零售商业中经营难度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业态形式,但“7-11”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着名的商业品牌。“7-11”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曾随着经济大环境和商业业态的变迁起落涨跌,但它是成功者,是一个逐步发展为全球性的跨国连锁商店。“7-11”的一些独具匠心的经营策略和技巧是非常值得我国零售商业经营者学习的。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商业零售业面临着国际零售商进入中国后的巨大挑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的零售经营理念、物流模式和经营技巧,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4.特点与启示

(1)在“7-11”的经营中,日本的连锁店最多,业绩也最优。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多批次、小批量进货;二是高效率的分销系统。可以说,这是便利店竞争制胜的两个法宝。这也许有些老生常谈,但低成本、高效率地做到这两点是非常困难的。

(2)在日本的“7-11”连锁系统中,广泛使用JIT体系(准时制),其作用并不是完全出于交货时间上的考虑,也包含以最快的方式通过信息网络从各个门店收到订货信息的技术,以及按照每张特定的订单最有效率地收集商品的技术。同时还拥有一个非常先进的物流系统支持。我国许多零售商业企业至今尚不知JIT为何物(在生产领域已有较好的应用),更不用说如何使用了。虽然JIT源于企业的生产流程,但它在商业、物流等领域同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3)“7-11”便利连锁店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到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这三个阶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我国零售连锁商业配送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做秀?

案例思考题

1.你如何认识“7-11”由赢利至亏损,再到赢利的发展过程?原因是什么?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又是不可控的呢?

2.南方公司在1993年由亏转盈后,从改变经营观念着手,采取了8项改进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些改进措施?其核心点是什么?

3.“7-11”,早期经营中的最大特点是每天长达16小时的营业时间,但这无疑要加大营业成本。延时商店在国内各地都已出现,你认为这种经营方式在我国有发展前途吗?

4.“7-11”过细的分类配送,在其他商业连锁企业中也不多见,同样这也会造成配送成本的提高。但是,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复习思考题

1.配送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简述3种不同的配送模式。

3.配送模式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4.分拣方法有哪2种不同的形式?

5.什么是配送中心?

6.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