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10

第10章 物流运输技术(2)

(4)有效使用土地:铁路运输以客、货车组成的列车为基本单元,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大批量的运输,因此,较之公路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使土地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5)污染性较低:铁路的污染性较公路低,例如在噪声方面,铁路所带来的噪声污染不仅比公路低,而且是间断性的。

(6)受气候限制小:铁路运输具有高度的导向性,只要行车设施无损坏,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如下雨、冰雪,列车均可安全行驶,受气候因素限制很小,所以铁路运输是最可靠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的缺点:

(1)货物损失较高:铁路运输可能因为列车行驶时的震动与货物装卸不当,容易造成所承载货物的损坏,而且运输过程需要经多次中转,也容易导致货物损坏、遗失。铁路运输的货物损失比例远高于公路运输,所以一些客户不敢将高价值的商品交由铁路承运。

(2)运输管理缺乏弹性:公路运输灵活,可以随货源或客源所在地变化而变更运输路线,但铁路不行,只能在固定线路上实现运输,所以容易产生空车返回现象,从而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

(3)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占用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时间。

3.水路运输

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承担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

水运有以下四种形式:

(1)沿海运输:它是指使本国沿海各港口间的海上运输的一种方式,一般使用中小型船舶。

(2)近海运输: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邻近国家的海上航道在两个港口之间的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视航程可使用中型船舶,也可使用小型船舶。

(3)海洋运输:它是使用船舶跨大洋的长途运输方式,主要依靠运量大的大型船舶。

(4)内河运输:它是使用船舶在陆地内的江、河、湖泊等水道进行运输的一种方式,主要使用中、小型船舶。

水路运输的优点:

(1)运输量大:它适合宽大、质量重、数量大的产品运输,船舶货舱的比例比其他运输工具都大。因此,可以供产品运输的舱位及其载重量比空运或陆运都大。以国际最大超巨型油轮而言,其每次载运原油的数量可以高达56万吨,而最大的集装箱船每次可装载20吨集装箱4000个。

(2)运输成本低:基础设施投资少,单位运价低廉。水上运输利用自然浮力和天然或稍加改良的水道,线路建设成本低。据统计,开发内河航道每公里投资仅为铁路旧线改造的1/5,或建新线的1/8。

(3)能源消耗少:对各种常见运输方式的能源利用率研究表明,在低速情况下,水路每吨千米的燃料利用率最高。据测算,运输一吨产品至同样距离,水路运输所消耗的能源最小,单位运输成本低。水路运输的运输成本约为铁路运输的1/25~1/20,约为公路运输的1/100。因此水路运输是最低廉的运输方式,适用于运输费用负担能力较弱的原材料及大宗物资的运输。

(4)续航能力强:商船出航,所携带的燃料、粮食及淡水,可历时数十日,非其他运输方式可比。而且商船配有发电、制造淡水、储藏大量粮食等各种设备,具备独立生活条件。

水路运输的缺点:

(1)运输速度慢:是常用运输方式中最慢的一种。并且若途中的货物较多,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2)受天气和其他自然条件影响大,线路迂回:水路运输受气候和商港限制,可塑性低。商船航行在海上,遇暴风雨需及时躲避,遇大雾需按避碰章程处理以防损害,这些都是气候对水路运输的限制。另外,商船到达商港会因港湾水深或装卸设备的缺乏,被限制入港与作业。另外,由于航线或河道迂回的影响,水路运输的线路较长。

(3)货物破损较多: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受风浪的影响,容易颠簸、摇晃,造成货物受损。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很高,因此,适合运载的货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很强的货物,如贵重设备的零部件、高档产品等;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航空运输的优点:

(1)运行速度快: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速度快是航空运输最明显的特征,在非常注重时间价值的现代社会,速度具有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2)灵活、机动性大:飞机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几乎可以飞越各种天然障碍,可以到达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方,获得更高的市场灵活性,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3)航空运输服务质量高、安全可靠:各航空公司对航空飞行实行严格管理,有较好的服务保障措施,货物保险费用较低。

航空运输的缺点:

(1)运输成本高:由于飞机造价高,燃油消耗量大,航空运输仍然是最昂贵的一种运输方式。

(2)运输能力小:航空运输的每机运量有限,对于货物的体积和重量有较多的限制。

(3)有些货物禁用空运:在正常运输条件下,易爆炸、易发生危险性反应、易起火或易产生导致危险的热量、易散发导致危险的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性气体或蒸汽的任何物质被禁止使用航空运输。

(4)受天气影响较大:航空运输工具空中飞行,受天气限制较大,恶劣的天气可能造成飞机延误或偏航。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其运输形式是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顺序移动实现的,和其他运输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管道设备是静止不动的。

管道运输的优点:

(1)运输量大:一条直径720毫米的输煤管道,一年即可输送煤炭2000万吨,几乎相当于一条单线铁路的单方向的输送能力。

(2)运输工程量小,占地少:管道运输只需要铺设管线,修建泵站,土石方工程量比修建铁路小得多。而且在平原地区大多埋在地下,不占农田,可走捷径。

(3)损耗小,安全可靠,无污染:易燃的油、气密闭于管道中,既可减少挥发损耗,又较其他运输方式安全,且系统机械故障率低。

(4)可长期稳定运行:由于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可以长期连续不断地稳定运行。

(5)耗能低、运输费用低:输送每吨千米轻质原油的能耗只有铁路的1/17~1/2。成品油运费仅为铁路的1/6~1/3,接近海运,且无需装卸、包装,无空车回程问题。

管道运输的缺点:

(1)专用性强,机动灵活性小:只能运输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料浆(如煤炭等),并且限于固定的管道,且为单向运输。

(2)运输量不能太小:当运输量降低较多并超出其合理运行范围时,优越性就难以发挥。只适于定点、量大、单向的流体运输。

四、运输的基本原理及关键因素

(一)运输的基本原理

指导运输管理和经营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和距离经济(Economy of Distance)。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效应体现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运输规模经济的特点就是随着运输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这是因为任何运输费用都包括一定的固定费用,即运输单证管理费用,运输工具投资以及装卸、管理和设备费用等。这些费用只要有运输活动发生就一定会存在,而且不随装运的数量变化。这种固定费用可以按整批货物的重量或数量分摊,装运规模越大,每单位重(数)量分摊的固定费用就越少。例如,整车装运的单位重量成本低于零散装运。而对于不同的运输方式来说,铁路或水路运输之类运输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其单位重量的费用要低于诸如汽车或飞机之类运输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的单位重量的费用。

2.距离经济

距离经济的本质与规模经济是一致的,其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例如,1000千米的一次装运成本要低于500千米的两次装运(具有相同重量)。距离经济的合理性来源于运输装卸发生的固定费用的分摊。距离越长,可以使固定费用分摊到每千米的值越小,也就是使每千米距离支付的总费用越小。

在进行运输管理时,以上两个原理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即在满足客户服务期望的条件下,尽量使装运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二)运输作业的关键因素

在运输过程中,客户最关心的是影响运输作业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1.运输成本

对于托运人来说,运输成本就是运输货物的在途运费加上管理货物的附加费用,如起点的拣货费、终点的卸货费、中途的货物保险或保管费用等。物流系统中的运输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使物流系统总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意味着低费用的运输不一定能获得最低的物流总成本。这也是物流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2.运输速度

任何运输活动都要求相应的速度,大部分情况下,对运输速度的要求是越快越好,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运输速度和成本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一方面,运输商提供的服务越快,所要收取的费用就越高,但是,快速的运输使在途的库存减少,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反之,较少的花费只能获得较慢的运输服务,虽然运输成本减少了,其他环节的成本则可能增加。因此,在运输管理合理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服务的速度和成本。

3.运输一致性

运输的一致性是物流经理们衡量运输商能否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指标。所谓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运输任务所需的时间与计划的时间或前几次运输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也就是说运输时间的变化率很小,趋近于零。运输一致性是运输可靠性的反映。如果某个运输作业第一次花费了3天,第二次9天,第三次5天,这种极不稳定的变化会使整个物流作业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克服这种运输的不确定性,就要设置安全存货,以防止物流服务的故障。运输一致性将会影响买卖双方承担的存货义务和有关风险。

此外,运输活动的安全性和对特殊要求的货物的适应性也是影响运输作业的重要因素。

五、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物流运输系统是一个由人、资源、交通设施和信息组成的庞大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货流系统

货流系统也称运输对象系统。货流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而且不同地点的不同特征的货流还相互影响;同样,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货流也相互影响。因此,各种运输方式的货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的系统。货流系统的流动是货物的空间组合和空间移动的动态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是运输系统运转的目的。

2.载运机具系统

载运机具系统包括运输工具和装卸机械两大组成部分。运输工具是实现货物的运送和集散;装卸机械是实现货物上下运输工具的位移和运输枢纽内的空间组合,一方面将运输对象送入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将运输对象从运输工具内取出。运输工具和装卸机械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的运作过程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两者的功能将直接影响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转效率。

物流运输工具根据其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3类:

(1)没有装载货物的容器,只提供原动机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拖船、牵引车等。

(2)没有原动机,只有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车辆、挂车、驳船等。

(3)既有装载货物的容器,又有原动机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管道运输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运输方式,其运行方式有别于其他运输方式,它的载货容器与原动机的组合较为特殊,载货容器为干管,原动机为泵(热)站,这些设备总是固定在特定的空间内,不像其他运输工具那样凭自身的移动带着货物发生位移。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将泵(热)站视为运输工具,甚至把干管也视为运输工具。

物流运输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先进、完善,理想的运载工具应具备结构简单、安全、轻巧、易于操纵、造价低、宽敞舒适、耐用、故障少、易维修、容量大、振动小、能耗低、污染少等特性。

3.路网系统

路网系统是指由运输线路、港站、枢纽等固定设施组成的整体。它是运输工具得以运行、装卸机械能够进行作业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物流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包括铁路、公路、航线(路)和管道。其中,铁路和公路为陆上运输线路,需承受运输工具及其装载物或人的重量,并主要地或部分地引导运输工具的行进方向;航线(路)分为水运航线(道)和航空航线(路),主要起引导运输工具定位定向行驶的作用;管道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运输线路,由于其严密的封闭性,使之部分承担了运输工具的功能。良好的线路应具备安全可靠、建造及维护费用低、便于迅速通行及运转、不受自然气候及地理条件影响、使用寿命长、距离短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