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15416300000031

第31章 指纹的用途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指纹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皮肤发育过程中,虽然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都在共同成长,但柔软的皮下组织长得比相对坚硬的表皮快,因此会对表皮产生源源不断的上顶压力,迫使长得较慢的表皮向内层组织收缩塌陷,逐渐变弯打皱,以减轻皮下组织施加给它的压力。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劲向上攻,一方面被迫往下撤,导致表皮长得曲曲弯弯、坑洼不平,形成纹路。这种变弯打皱的过程随着内层组织产生的上层压力的变化而波动起伏,形成凹凸不平的脊纹或皱褶,直到发育过程中止,最终定型为指纹。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人的指纹的图形、纹线、数目、手掌上的掌纹分布,世界上还不曾发现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到了地球上拥有60亿人口,要出现两人指纹全部一样,从遗传学及统计学角度分析平均也要6000年才会出现一次。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史书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中国人就已利用指纹来签文书、立契约了。2000年前的战国末年以至秦始皇时代,司法人员就把罪犯的指纹作为“物证之首”。

20世纪50年代在匈牙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未婚妇女生下了一个小孩,小孩的父亲拒不认领自己的亲生骨肉。不幸的是这位未婚的妈妈在难产中去世了。小孩就由外祖父抚养,不久,外祖父年老多病也去世了。小孩归谁抚养呢?其实众多邻居都明白谁是孩子的生父,只不过这男子不愿承认罢了,他还指证另一位男子是孩子的生父,企图嫁祸于人。于是村长只有请求法院来公开审理这个案件。

在开庭的那天,法院里座无虚席,大家都想知道法院是如何判决的。庭长在宣布开庭后,拿出3个人的指纹及掌纹图叫大家辨认,哪两个最相似,经过众人的辨认,最终认定那男子和孩子的指纹、掌纹最相似,男子具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聪明的法官在审案中怎么会别出心裁想到利用指纹来办案呢?原来他在审案前请教了一位在布达佩斯大学任教多年对指纹遗传学有深入研究的老教授。老教授曾对百余个家族的几千人的指纹遗传状况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子女的“手相”——指纹组成与他们的双亲极为相似,由于这是通过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物质来控制并遗传的,所以可以用来进行血缘亲属关系的鉴定。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目前很多商家也都利用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研制出一些高科技的设备,来体现指纹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安全,比如指纹锁、指纹门禁、指纹考勤机、指纹采集仪、指纹保险柜以及网络指纹登陆技术等。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