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造贝因美
15415400000002

第2章 引言:金融危机——工业经济王朝的挽歌(1)

再过50年,那个时候的人们回望2008年,也许就可以判定,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最不寻常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缘起美国,随后便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只有贫穷以及偶尔被人想起的非洲似乎未被殃及。较为罕见的是,刚开始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冰岛因为这次危机陷入了国家破产的窘境,其后又传出南美的一些小国也陷入了国家破产的边缘。再之后,到2009年,希腊、英国也相继爆发类似情况。

国家破产,应当是人类历史上至今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但是,如果与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国相比,冰岛这样的小国损失的财产总额充其量只是九牛一毛,而像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也濒临崩溃,则令人惊讶。骄傲了一个世纪的美国在2008年中,国民个人财产缩水了20%,主要是个人房产与股票贬值。有几十万户居民由于无力支付银行按揭款而面临失去房子的危险。历史悠久并曾经富可敌国的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迅速破产,而曾经令美国自豪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巨头,也在乞求政府紧急援助以苟延残喘。曾经令全球精英向往的华尔街天天在裁员。短短几个月时间,失去工作的人员便达数十万之巨。已经习惯把生活和工作建立在汽车轮子上近一个世纪的美国人中,已经有人改骑自行车了。传统的圣诞节在一片节衣缩食和对未来的恐惧中度过。一个曾被人奉为纳斯达克之神、名叫麦道夫的六旬老人被自己的儿子告发,居然一夜之间成了诈骗了几百亿美元的罪人。

唯一可以让美国人在世人面前保持自豪的事情,是他们选出了一位黑人总统。这可以充分证明美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度和美国人的胸怀。而同样,美国国会也办了一件自私到近乎龌龊的事情:在批准政府近8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文件中,众议院明确增加了“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此举使得美国的欧洲盟友以及日韩等国都异常愤怒。因为这显然不符合美国一向自诩的世界大国形象,也违背了他们坚持了近百年的自由贸易主张。很明显,国会议员们在巨大的危机压力面前已经惊慌失措了。这种恐慌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珍珠港被炸和“9·11”恐怖袭击所造成的恐慌。因此,美国也顾不上维护形象之类的忌讳,只能赤裸裸地把自己的自私很低劣地暴露出来。

这一年本是中国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最好时机。因为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奥运会。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张艺谋率领他的团队为全世界奉上了一台底蕴深厚的开幕式晚会,引得全球惊叹。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国家形象广告,花多少钱都值得。也有一些心里泛醋的外国人讥讽中国只是在搞不计成本的人海战术。

无独有偶,几年前,当****还在俄罗斯总统位子上的时候,他也在圣彼得堡举办过一次旨在昭示俄罗斯大国形象的庆典活动。与圣彼得堡的那次庆典相比,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显得更加和平与温婉,也许这是受东方文化的熏陶与奥运精神的规范所至。不幸的是这一年年初,中国的南方多省蒙受了雪灾。之后,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天灾之后,奥运会结束,乳制品行业又爆发了三聚氰胺超标事件的巨大人祸。普遍的看法是,一次三聚氰胺超标事件把整个中国通过奥运会在全球建立的正面影响都抵消掉了。事件处理的结果是,一家百亿销售规模的三鹿集团破产,国家罢免了一些政府官员,抓了一些人。

而总部设在杭州且同样生产奶粉的贝因美集团,是中国知名乳制品企业中少数与三聚氰胺无染的企业之一。并且,当所有投资银行集体性捂紧钱袋拒绝对外投资的时候,2009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以8倍市盈率的价格认购了贝因美约20%的股权。一家民营企业获得上述4家中国顶级投资机构的一致青睐,这在中国实属罕见,而且引来了很多的关注与不理解。

在中国乳制品业三聚氰胺超标事件成为全球性丑闻的同一时间里,金融危机的风暴也席卷到了中国。与美国的遭遇不同的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没有多少直接损失,这与中国封闭的金融体制有关。

打击最大的是那些以出口为主的制造类企业,它们利润下降甚至大面积亏损,开工不足导致大量失业。仅广东一省,与2007年相比,农民工就少用了40多万人。虽然政府没有公布数字,但以此类推简单估计,全国失业的农民工也许会在千万人以上。加上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以及企业裁员,这一年中国的失业人口或许会达到几千万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劳动人口全体失业。以中国的经济基础和国民财富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

2008年,中国股市缩水数十万亿元人民币,楼市降价,房屋贬值,城市居民财富缩水比例可能会超过美国人的20%。而且,关键在于中国人并不富裕。上海的一些年轻白领在比赛谁更能节约开支,甚至有人可以用100元生活一个星期。

企业也不断报出坏消息。备受瞩目的联想集团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亏损9700多万美元。中国平安对欧洲富国银行的投资也出现较大亏损。而长三角、广东、福建、山东等地不断出现韩资企业、台资企业的老板弃厂而逃的事件。

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元人民币兴建高速铁路和其他项目,试图以投资拉动经济。个别地方政府利用春节向市民发放代金性质的消费券以促进消费。银行在2009年第一个月就创纪录地发放了上万亿元贷款。这些贷款的相当数量可能进入了股市,因此使得春节过后短短几天股市就上涨了20%以上。

此外,还有欧洲、日本、韩国……

尽管各国政府空前一致联手救市,尽管全世界人民都众志成城在行动,并怀着美好期待抗击着这场危机,但50年后的人们才会知道这是一场多么巨大的灾难。而现在的我们因为置身其中,因为人性中有天生的侥幸心理,也许还并未意识到危机真实的严重程度。

救市成了全球共识。救市的同时,所有人又都在关心这场危机引起的经济底部时间到底会有多久。一种说法是,经济底部发展可能是V字形的,一至两年内经济就可复苏。但是,这恐怕是人类投机天性不切实际的期待。既然我们承认这场危机百年一遇,怎么可能就像被马蜂蛰了一下,很快就度过去了呢?第二种比较理性的说法是,经济底部发展呈U字形,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最悲观的说法是经济底部发展呈L形,经济复苏可能需要长达10年时间。对底部时间的关注充分表现了人们的恐惧。这就像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关心地震将会持续多久一样。当然,关心底部时间之外,人们还关心怎样救市。

而对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还缺乏高质量的思考。可能是灾难当前,我们还来不及冷静认识;抑或是已经延续10年以上的全球性浮躁还处于惯性状态,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这样的思考。至今,对于金融危机产生的根由,更多的分析还是认为,是次级贷款引发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盘。曾经被世人推崇备至的格林斯潘一夜之间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有人说格老犯了一个近乎于理想化的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错误,那就是鼓励美国的穷人零首付贷款买好房子,这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还有一种说法是,金融危机是由全球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价格泡沫所引发的。而事实是,全球的实体经济也都出现了问题。很多传统制造业的一些规模庞大、历史悠久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大面积出现问题。这绝不是简单的虚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问题。也许最终的原因必须在对整个经济圈、经济链条都有了完整认识之后才能够找到。救市固然是重要的,而从经济长期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认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也许比救市还要重要。

上帝让一个人灭亡,首先是令其疯狂。也许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