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15400800000039

第39章 充满爱的角落(8)

4块糖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迟疑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惊呆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什么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随即满意地笑了,他马上掏出第4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凳子

在慧明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地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慧明禅师夜里巡视时,发现墙角有一个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他不惊动别人,就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的时候,游罢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踩在慧明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才看清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但慧明禅师毫不介意地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

在心中根植正确的观念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儿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儿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气球,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的气球跑开了。白人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基恩——那时还是一个黑人小孩儿,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能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当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他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这个黑人小孩儿,立即递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气球。他开心地接过气球,小手一松,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基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做自己最好

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多年后重逢。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娶了妻子生了儿女。

兄弟俩都觉得生活极不顺心: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温馨;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

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闲谈。正要离开时,发生了山崩。他们慌乱地躲进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

几天后,兄弟俩获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他们将错就错住下了,体会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为了衣食拼命干活,累得半死也撑不起一家温饱,丝毫享受不到在家生活的温馨;弟弟为了准时撞钟、诵早课,和衣而睡、彻夜未眠,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生活的优哉。

兄弟俩再次相逢时,已是疲惫不堪。于是他们决定还是过自己原来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各自过着幸福的生活。

人生必须能够承受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栉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住住持的话,终于成了历史上有影响的一代名僧。

当蔬菜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格林是美国著名的推销员之一。

28岁时,他的月收入大约能超过7.5万美元。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密,他讲了一个故事:“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埃德继续笑着说:“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狠下了番功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我总是设法抽时间去学习,去培训,我认为知识是成功的资本。有时我甚至会放弃一笔生意,而去赶一节课。”

靠自己的努力走下去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持续几天的高烧,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成了半聋。他默默地承受着孩子们的讥笑和无法继续上学的痛苦。

他的父亲是个守林员,整天到处奔走。因此教他读书写字的担子就落到妈妈身上。通过妈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循循善诱的辅导,他进步得很快。可是当他正在充满信心地自学时,母亲却患病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他不明白,生活的道路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幸都落到了他的头上?他今后该怎么办?

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要有志气,靠自己的努力走下去!”

是啊!学校不收、孩子们在嘲弄,今后只有靠自己了!

年幼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从此开始了真正的自学道路。他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这样,一个耳聋的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授指导的人,一个从未进过中学和高等学府的人,由于始终如一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终于使自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要相信自己

一天,12岁的小蒙田同托尼老师在蕨草采石场度过,感受着这个色彩缤纷美丽动人的季节。这时,一个美丽的故事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讲给托尼老师听,托尼老师鼓励他写下来,名字叫“霜的国王”。

后来这篇稿子在第一期波金斯学校的通讯刊物上发表。但是巧的是这篇稿子却同别人的一篇稿子几乎相同。于是流言四散开来,有人说:“蒙田为了出名,居然剽窃他人的作品。”

蒙田在这种打击下欲哭无泪,有口难辩。常常晚上做噩梦,意志变得很消沉。

托尼老师抚摸着蒙田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蒙田,你一定要坚强,要记住,是你的就是你的,要相信自己!”小蒙田含着泪点点头,他从此知道了生活中不仅有阳光还有暴风雨,一定要变得坚强起来,才能迎接挑战,战胜一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后来,蒙田成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

王羲之教子

“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时,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背痛,也实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我全留在这些水缸里面了,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面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

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深深叹了一口气,心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那!

这时候,王羲之对沮丧的儿子说道:学书法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他对王献之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工夫,花多少代价。他还告诉儿子: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王献之的书法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与王羲之并列的“二王”。

盖茨的工作

一天,美国西雅图的一所学校的图书馆,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来这里工作的。图书管理员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小男孩儿问:“你是当侦探吗?”管理员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儿不遗余力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休息的时候,他已找出了3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管理员让他正式以管理员的身份工作。又过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管理员上他家作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管理员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管理员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管理员,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做,妈妈把他转回到这所学校来上学了,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管理员想,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然而,管理员也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公司老板、美国首富。

这个小男孩儿就是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