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15400800000012

第12章 瞬间的幸福(6)

沙漠中的一杯水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慢救命?哈利没有把水分给朋友,他竭尽全力向沙漠深处跑去,想独享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水;但朋友在后面使劲追赶。哈利踉踉跄跄,慌不择路,又要护住杯中的水,累得够呛,朋友也气喘吁吁。追了多久,故事里没说,最后是哈利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泼到了黄沙里。结果两人一滴也没喝进嘴,筋疲力尽,求生的勇气全无,很快被黄沙埋葬。也许,相当多数的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哈利的做法。

其实把半杯水给别人,同时也救了自己。倘若把上半杯给别人,还给了自己成功的最大机会,还可能成为上帝一样的恩人。

萨克雷和德丽丝

萨克雷高烧不退。透视后发现胸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阴影,医生怀疑是肿瘤。

同事们纷纷去医院探视。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女的,名叫德丽丝,特地从纽约赶到加州来看萨克雷,不知是萨克雷的什么人。”又有人说:“那个叫德丽丝的可真够意思,一天到晚守在萨克雷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看样子跟萨克雷可不是一般关系呀。”

就这样,去医院探视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德丽丝的花絮,不是说她头碰头给萨克雷试体温,就是说她背着人默默流泪。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萨克雷和德丽丝一人拿着一把叉子敲饭盒玩。德丽丝敲几下,萨克雷就敲几下,敲着敲着,两个人就神经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细的人还发现,对于德丽丝和萨克雷之间所发生的一切,萨克雷的妻子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醋意。于是,就有人毫不掩饰地艳羡起萨克雷的艳福来。

十几天后,萨克雷的病得到了确诊,肿瘤的说法被排除。不久,萨克雷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有人问起了德丽丝的事。

萨克雷说:“德丽丝是我以前的邻居。大地震的时候,德丽丝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德丽丝在下面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开楼板,可说什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吧。德丽丝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体就在她的身边。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就我一个人活着出来了,我把德丽丝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德丽丝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德丽丝,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好,开始吧。’她敲一下,我便也敲一下,她敲了几下,我便也敲了几下……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眯眯瞪瞪地睡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德丽丝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德丽丝得救了——那一年,德丽丝11岁,我19岁。”

女同事们鼻子有些酸,男同事们一声不吭地抽烟。在这一份莹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自己心中无端飘落下来的尘埃而感到汗颜。也就在这短短一瞬间,大家倏然明了,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猜想都更迷人。

改变人生的8美元

他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涌进美国的这片沃土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本田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佣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念之差,他将资产投资股票却几乎全亏,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只在一夜之间。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信的大意是: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分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一桩事情。

“10年前,在移民局……”总裁开口了,“我在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8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8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8美元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蜚声世界,各大报社都竞相采访他,想借此提高报纸的声誉与卖点。

这天哈默接受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的采访,哈默同意回答他的一个问题。这个记者问了他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相符。”

哈默依旧不愠不火,平静地回答:“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小报记者以为哈默只是在故弄玄虚,敷衍自己。当然那次采访也没有收到预想的结果,然而,这确实是哈默的切实感受,在哈默成为石油大王之前,他曾是个不幸的逃难者。

有一年的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流亡到美国南部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上,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可以说杰克逊对哈默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的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沼。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也替镇长痛惜,便一个人站在寒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沼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意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铺在泥沼里。

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最后,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

山坡上的两棵李子树

山坡上有两棵李树,尽情地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成长。

其中的一棵李树开了许多花,结了累累满树的李子;另一棵李树则一颗李子也没结。李子成熟时,树下来了许多孩童。他们有的爬上李树,折断树枝摘食李子;有的不会爬树,拿着长木棒敲落李子,弄得李树枝叶狼狈、浑身是伤。

没结果的那棵李树说:“还是我比较聪明,没有结果子,所以枝强叶绿,一点损伤也没有,哪像你那般愚蠢,自己招惹来这样的麻烦。”

长满李子的李树说:“你虽然长得很漂亮,没有受到损伤,但是你为人类贡献了什么,一点儿帮助也没有,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隔年,连续好久都没下雨,那两棵李树都快枯死了,孩童们辛勤地为结果的那棵李子树浇水;没有结果的李子树引不起孩童的关心照料,没多久就枯死了。

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小李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甚至对陌生人也是如此,即使吃过几次亏仍不悔改。有一次,朋友追问其缘由,他说缘于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那是一个晚上,小李忙完工作独自驾车回乡下看望母亲,接近家门时忽然发现路旁有一辆摔倒的摩托车,一个人躺在路边,看上去好像是出了车祸。

犹豫着停车与不停车之间,车已开出了好远。“算了吧,这年头管闲事说不定会添大麻烦。”类似的事件给救人者无尽烦恼的报道他读过很多,一旦沾上又没证人,那真的是说不清楚了。“也许他只是喝醉了酒!也许别人会帮忙吧……”他这样宽慰自己。

已经看到家了,他的手机骤然响起,是母亲打来的,其实没有什么事,只是叮嘱他开车时一定要慢点,注意安全。他的父亲死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和哥哥抚养大的,所以兄弟俩极其孝顺。

往常听到母亲的声音,他脑海里会立刻浮现瘦弱的母亲无数次站在村口盼望他的情景。可今天,他脑海里突然出现那个躺在路边的人,心想:那人是否也有老母亲正在担心,正在盼儿子回家呢?

这个念头一出现,顿时像一片阴云紧紧地罩住了朋友的心。虽然望见了村子,眼看就要见到母亲,他却掉转车头向回驶去。“帮那个人一下吧,就算是为了自己更坦然地面对母亲!”他想。

把那个人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会儿,性命就保不住了。讲到这里,他突然泪流满面。正在朋友惊愕间,他一字一句地说:“你猜我救的是谁?是我的哥哥,是为我上学、跳出‘龙门’做出很大牺牲的哥哥。当天知道我要回家,他没有和母亲说,便借了辆摩托车从镇里往回赶,想与我这个弟弟见见面。”

他停顿了片刻又说:“我一直为当时的决定而庆幸,并且不止一次地想,如果那晚我没掉头回去,结果会怎么样。我的这个决定不仅救了哥哥,也救了自己,还有我母亲今天的幸福。我有什么理由不感谢所有的人,不去帮助所有需要我帮助的人呢?”

把爱的力量也算进账户里

警察罗伊在他的日常巡逻中,他习惯性地拜访一位住在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占地500平方尺的建筑中的老绅士。从那栋建筑物往外望,就是一座山谷。老人在那儿度过大半生,他非常喜欢那儿的视野,可以看到蓊郁的树林和清澈的河流。

罗伊每周拜访他一次或两次。当他来访时,老人都会请他喝茶,他们坐着闲聊,不然就在花园里散一会儿步。有一次,他们的会面令人悲伤。老人泪流满面地告诉警察,他的健康情形已经不行了,他必须卖掉他漂亮的房子,搬到养老院去。

那时,罗伊突然有了个疯狂的念头,希望能够撷取课程中的创造性方法来想出买下这巨宅的方法。

老人想将这栋没有设抵押的房子卖30万元,而罗伊只有3000美元。当时每月要付500元房租,警员待遇还算过得去,但对老人和这名充满希望的警察而言,想要找个主意好让他们成交似乎很难……除非把爱的力量也算进账户里。

怎么办?罗伊寻思许久,终于找到答案。老人最遗憾的事将是不能再一次在花园中散步。

罗伊说:“如果你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会在每个月去载你一两次,带你回到你的花园,坐在这儿,和我一起散步,就像往日一样。”

老人微笑了,笑中充满爱与惊异。老人要罗伊写下他认为公平的条件让他签署。罗伊愿意付出他所有的。原来的卖价要30万,而罗伊付的现金只有3000元。卖方将29.7万元设定第一顺位抵押权,每月付500元利息。老人很快乐,他还送罗伊礼物,把整个屋子的古董家具都给他,包括一架孩子玩的大钢琴。

罗伊不可思议地赢得经济上的胜利,真正的赢家却是快乐的老人和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一个慈善酒会

许多成功人士出席一个慈善酒会,参加的每一个人都是千万富翁。

但是,有一位在报社写专栏的作家捐了5万元,也作为特约嘉宾出席了酒会。

他们中的每一个名字都是这个城市的荣耀,而且他们之间都十分熟悉,他们手中端着红酒,面带笑意地交流着。只有专栏作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人理睬他。

一位骄傲的先生来到他的面前,问:“请问你是……”他说:“我是一个专栏作家。”

骄傲的先生听了,问:“那么,你捐了多少钱?”专栏作家说:“5万元。”

这位先生听了哈哈大笑:“你可能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千万富翁的俱乐部,我们都捐了100万元,而且我们都是成功人士。”

专栏作家说:“我捐了我所有财富的25%;而你们只捐了1%。请问谁更有资格在这里呢?”

坐我的位置吧

1912年4月14日,载着2200多人的巨大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在冰海中遇难,船身开始下沉。

人们慌乱地离开轮船,妇女和儿童首先上了救生船。这时,一名妇女大声呼救道:“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我的两个孩子在那只救生船上,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

有人回答:“这里没有地方了!”孩子们听到妈妈的声音,伤心地哭泣着。

一位陌生的年轻妇女坐在孩子们身边,她从容地站起来说:“我这儿有座位!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说着,她离开了救生船。

不久轮船沉没了,这位年轻的妇女和船上1500多人不幸遇难。

她是谁?据说是伊文思小姐,乘船要回自己在波士顿的家。关于她的情况,人们只知道这么多。

8颗金灿灿的爱心

新泽西的一名矿工在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他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