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15400000000063

第63章 奇思妙联(10)

秀才写春联

从前,有一个秀才,花钱一贯大手大脚,吃穿无度,不知节俭,每每钱一到手,很快就会花光。这年年关临近,他看到众邻居都忙着办年货,而自己则手无分文,什么东西也买不起。可他又极爱面子,怕别人讥笑,于是便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知道他底细的人看了,都暗暗发笑。一天,乘他外出时,有人便在他的上下联中各添一字,成了:

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秀才回家看见了,非常羞愧,从此再也不乱花钱了。

渔翁讥公子

从前,有个略识文墨的浪荡公子,整日游手好闲,还总喜欢欺负不识字的老百姓。

这一天,他摇摇晃晃来到集市上,见一位渔翁正提着一篮活蹦乱跳的武昌鱼,沿街叫卖。他垂涎三尺,遂起霸占之心,便走到渔翁跟前说:“老翁,我出一对联,你若能对上,我给你两倍的价钱;若不能对,鱼就归我,如何?”没等渔翁表示可否,他就摇头晃脑地哼出上联来:磨大口小齿轮轮,吞粗吐细;渔翁思索片刻,凝望秤杆,眉头一皱,对出下联:秤直勾弯星朗朗,知重识轻。浪荡公子万万没有想到,老渔翁居然能够应对自如,想赖也赖不成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好付出双倍的鱼价,灰溜溜地走开了。

借对讽师

清代石成金在他的《笑得好》一书中说,有位教书先生非常喜好喝酒,而且往往每饮必醉,每醉必大撒酒风。

有一次,先生上对对课(教学生对对联)时,出了个“雨”字,学生对了个“风”字。接着,他又续成三字联:

催花雨;学生们心想,何不借此规劝一下先生呢?于是,接续对道:

撒酒风。先生再续为七字联:园中阵阵催花雨;学生接着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

从此,这位先生喝酒也注意节制了。

抨击考官

清代的科举考试,虽然有严格的规定,但科场作弊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落第秀才和正直士人,往往抓住弊端,通过题联作对,抨击考官,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康熙年间,有一次江南乡试,正主考左某,副主考赵某,因受贿而将富商程某等数人录为举人。落第的考生们便把一尊财神塑像抬进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当作横披;又在大门两边贴出了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传说是个盲人。赵子龙即赵云,骁勇善战,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此联巧用典故,冠以二位主考的姓氏,痛骂他们“两眼无珠”,录取不才;揭发他俩“一身是胆”,贪赃枉法,可称贴切精妙。人们看后讥消他们说:“没有眼,只有胆,取庸才,私囊满。”

雍正年间,少司空(工部侍郎)顾某和学士戴某,受命为顺天(今北京)乡试正、副主考,有位秀才许某以人情、贿赂打通关节,得中解元(举人的第一名)。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秀才们看后感慨地说:“科场上解元不是榜首,人情、关节才是第一呢!”乾隆年间,有个叫吴省钦的人,做直隶(今河北)学正(主管教育方面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教委主任或省考试委员会主任),他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一年乡试,他又被任命为主考。有一位贫寒的秀才,自知无钱行贿,中举无望,便在贡院大门上贴出一副合字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披:口大欺天

“口”“天”即“吴”“少”“目”为“省”“欠”、“金”是“钦”。联中不仅巧嵌“吴省钦”名字,而且内容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被广为传诵,弄得这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张弓与李木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射得一手好箭,但他有个毛病,喜欢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不少围观的人看着他的表演,连声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即掷弓提笔立就一联: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大家看不太明白,更对不出下联来。恰好这时,来了一个卖弓的人,他拿出自己的弓来,请张弓试试。张弓连试了几张,都拉不动。卖弓人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料做的吗?”张弓摇头说:“不知道。”卖弓人说:“我这弓是李木做的。”张弓非常奇怪:“李木并非良材,怎能做出这么硬的弓?”卖弓人笑道:“这就是木匠的本事了。”说罢,提笔对出了下联: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众人不解,请教是什么意思。卖弓人解释道:“他姓‘弓长张’,我姓‘木子李’;他叫‘张弓’,我叫‘李木’;人称他‘张弓手’,唤我‘李木匠’;他善‘张弓射箭’,我会‘李木雕弓’;他射箭是‘箭箭皆中’,可惜拉我的弓却‘弓弓难开’。”

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张弓未免感到羞愧,从此再也不敢吹牛夸口了。

好朋友妙对近音联

明代有个叫陆俊明的人,善于作诗属对。某天,他邀请朋友们来家中叙谈,他们一边下围棋一边饮酒。一位友人即席出了一近音联求对:

围棋饮酒,一着一酌;陆俊明答道:听漏观书,五更五经。

另一位朋友也凑趣对上一联:

弹琴赋诗,七弦七言。彼此对得都很工巧,酒兴也因此而倍增。他们谈笑风生,直至红日西坠才分手道别。

中药对

有位老中医,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某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师马上对道: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走进院后,看到丛竹,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医师随口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里花坛边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师不假思索地对出:梧桐子大,日报五六十丸。客人看完病,告辞出来,说道: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医师笑着说: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淡竹叶、小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得工整和谐,颇有趣味。二人兴味盎然,边走边谈,医师一直把客人送出村外,才挥手而别。

汤元对

有个秀才去赶考。途中,肚子饿了,忽见路边有个卖汤元的老头在向他招呼。秀才本想吃两碗,可是一摸口袋已无分文。卖汤元的老头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不必为难,只要能对出我的上联,就请你白吃汤元。”只见老头说道:

八刀分米粉;秀才一听这是合字对,被难住了。心想连这个都对不出还考个什么试!于是,自愿给老头当帮工,老头同意了。一次,秀才见一老鼠扒掉的土块掉在锅上,“当”的一声,他遂即便来了灵感,忙去报告老头说:“对上了!”答曰:

千里重金锺。老头一听,高兴极了。又送路费让他赶考去了。罗星塔仙人释联在福州市南、闽江之中的罗星山上,有一座罗星塔。相传为宋代柳七娘竭资始建,明末天启年间重建。塔细而高,独立江中。此地不仅是由闽江驶往东海的要道,也是由长乐县到闽侯县的暂泊之所。多少年来,过往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看懂塔上的一副奇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道人来此游览,看后欣然而乐。众人请他解释该联的含义,道人笑着说:“此塔为海潮来往之区,该联出句第一、二、四、六个‘朝’字读‘招音’,即早晨之意,其余读‘巢’音即‘潮’字之假借;对句第一、二、四、六个‘长’字,读‘cháng’借为‘常’,其余为‘涨’字之假借,如此一读,不言而喻。”说完,道人飘然而去,人们都说这是纯阳祖师吕洞宾为人点化。

按仙道的指点,人们终于弄懂了对联的真正含义:朝朝潮,朝潮朝夕;常常涨,常涨常消。

豆芽生处对联巧

古时候,有一位知县在新春佳节前夕,传令各家各户都要张贴一副对联,并评比评比谁家的好。结果,一位卖豆芽的夺了魁。他写的是: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披是:长长长长。

这幅联语不但别出心裁,而且异常贴切。很好地表达了这位卖豆芽者的心愿:希望自己的豆芽长(zhǎng)长(cháng)一些,好多卖几个钱。本联的读法是:上联中的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其余读zhǎng ;下联中的第一、三、五、六字读zhǎng,其余读cháng ;横披中第一、四字读cháng,第二、三字读Zhǎng。

自讨没趣遭联骂

从前,有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和一个可爱的小儿子。女儿年长待嫁,儿子还在幼年。员外请了一位老师教儿子读书。谁知这位老师非常懒惰,常常是出了对子,让学生冥思苦想,他自己却到处去游逛。一天,他给学生出了一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学生对不出,便请教姐姐;姐姐代弟弟对了下联: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老师回来一看,问明缘由得知是学生姐姐的手笔,于是又出一联:

纸上画龙龙不动;

姐姐再次代弟弟作出:鬓边插凤凤难飞。

老师一看又是姐姐所作,心想,这位小姐或许有意于自己。于是,出了一联试探:

六尺绞罗,三尺缠腰,三尺坠;小姐看后,挥笔对道: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老师一看,高兴极了,认为小姐已是有意无疑,便忙着要与她见面定情,于是,又写了一上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小姐读了,窥出老师心术不端,立即严辞回答: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老师看后,再作一联: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小姐再次解释:藕虽有孔,心中不染污泥。

事情至此,本当了结,谁知老师仍不死心,偏偏还要恃才戏人,接着写道: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怒对: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这位老师尽管再也无计可施,但心中仍然忿忿不平。

不久,小姐出嫁,一年之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到了满月,请老师来做客饮酒。当小姐抱出这一对双胞胎时,老师见有机可乘,问道:

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小姐一听,知是老师寻衅,正颜回答: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满座宾客听了,哈哈大笑;这位老师羞得无地自容。

王勃一字值千金

唐初4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上写完序诗之后,拱手一揖,便告辞走了。都督阎仙屿来到大厅,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一边看,一边叫好。当他看到序诗的最后两句时,不禁惊诧起来: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原来,王勃在诗的最后一句故意空下一字,径自走了。阎都督愣了愣神,不知王勃此举是何意思。当时在场的宇文钧、吴子章、孟学士等众多名儒雅士,均不解其意。一时之间,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填上个“水”字,但觉得太直、太白了;有的说,应该填上个“独”字,又觉得太俗、太一般了。大家想来想去,总觉得找不出合适的字来。于是,阎仙屿便派人赶往会馆,恭请王勃返阁填字。

使者受命来到会馆,说明来意,但却被王勃的随从书童挡住了,书童对使者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那使者将原话回阎,阎都督暗自思量:自古人才难得,理应礼贤下士。于是包了千两纹银,亲率宇文钧、吴子章等人赶赴王勃住处求教。

王勃见了都督,故作惊慌,拱手笑道:“何苦都督亲来,不才早已将字留在宝阁了。”众雅士大惑不解,有的还连声追问:“才子墨宝,留于何处?”王勃大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此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齐声称赞。阎都督也连连点头道:“一字千金,果然奇才也!”

王勃巧取千金,备足了探望父亲的路费,在向阎都督道谢过后,便乘船上路,往交趾探亲去了。

解缙题对滕王阁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出了位对联高手,姓解名缙。解缙出身于贫寒人家,父亲是挑水卖的,母亲是磨豆腐的。别看解缙个子矮小,貌不出众,但却聪明过人,满肚子学问。这一年,他到南昌参加科考,竟一举夺得了第一名。府台大人把他留在府里攻读,准备送他赴京参加会考。

有一天,解缙和一位举人来到百花洲游玩,这位举人请他即景题对。解缙环顾四周花卉,当即吟就一副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举人和围观的游客无不拍手称妙。

这时,人群中有个秀才,也想当众显才,于是摇头晃脑地吟哦起来:“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上天!”听者无不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