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15400000000037

第37章 奇闻轶事(8)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举办音乐会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了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那位作曲家按其章节继续演奏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儿,又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反复了好多次……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想当指挥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乐队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到了美国。

他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时,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排还是正式演出时,都有意不听指挥。“您是一位志向非凡的人,沃伦斯坦先生,可您的抱负是什么呢?”瓦尔特没有当众责怪他,只是请他来个别交谈。指挥家的态度非常友好。“想成为一名指挥家。”大提琴手答道。

靠两只手谋生

在纽约的一个宴会上,小提琴手斯特恩被一位好友介绍给著名的拳王阿里。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俩是同行。”斯特恩说,“因为我俩都是靠两只手谋生的。”

阿里钦佩地打量着斯特恩说:“你更是了不起,因为你的身上连一处伤疤也没有留下。”

四封信

有一次,科学家戴辛交给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一个剧本。赫本看后便给戴辛写信:“亲爱的戴辛先生,承蒙你送给我这样一部动人的剧本,我非常感谢。剧本很有趣,只是……”

写到这里她停了下来,不喜欢信里的虚伪口吻,于是又另外铺开一张纸再写:“亲爱的戴辛先生,我用心看了好几次,还是不明白这个乱糟糟的剧本究竟说些什么……”她感到这样又欠妥当,于是再次停笔,从头再写:“戴辛先生,我从没见过这样无聊而又令人灰心丧气的剧本……”

不行,她认为说得太过火了,又改写为:“亲爱的戴辛先生,承蒙眷顾,不胜感谢,可惜工作过忙,无暇抽身……”还是不行,为什么要扯谎呢?后来她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情,朋友问她最后是怎样决定的。她说:“我把四封信都装进一个信封里,统统寄给他了。”

明星的正面和背面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在美国演出时颇受欢迎。有一天黄昏,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家的门。珍妮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只是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又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已经看到我了。”说完她就关上了门。

以魔制魔

1923年1月12日,英国伦敦的国立剧场初次演出亨德尔的歌剧《奥德萨》。排练时,担任主角的意大利女高音克佐妮姗姗来迟,而一来就傲慢地表示歌剧中的咏叹调速度太慢了,对她不合适。亨德尔心中很为恼火,然而事已至此,不容发作。他略一思索,便不失幽默地走上前去,突然用他那粗壮的手臂抱起女演员走到窗口说:“你是一个恶魔,但是,今天就是要叫你尝尝我这个能降服一切恶魔的魔王的厉害。”说完就做出要把她扔出窗外的姿势。克佐妮惊慌不已,大呼救命,并表示愿意向亨德尔赔礼道歉。于是排练正常地进行下去。后来,这首咏叹调竟成了这位女高音歌唱家最得意的一首名曲。

不会吊销执照

意大利人卢奇安诺·帕瓦罗蒂是一代世界歌王。他年青时,每当演出结束后往往喜欢开快车,借以松弛一下自己过分紧张的神经。

有一次,他在纽黑文市演出后,从朋友那里借了一辆汽车,带了几个朋友回纽约。帕瓦罗蒂把车开得飞快,他的女秘书安娜玛丽娅·维尔德大叫起来:“卢奇安诺,你开得太快了,警察看见会吊销你的执照!”“绝对不会的。”他答道。

“为什么?”“我本来就没带执照!”

勇敢与丑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著名演员让·加班到了纽约,一位记者问他:“你们法国人对盟友英国究竟持什么态度?”

“我们既赞成英国,又反对英国。”加班说,“那些赞成英国的人每天晚上在祈祷中都说:‘亲爱的上帝啊,让那些勇敢的英国人快获胜吧!’而那些反对英国的人在祈祷中则说:‘亲爱的上帝,让那些丑恶的英国人快获胜吧。’”

悬念

以导演惊险和恐怖片而出名的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正在认真地看妻子做蛋奶酥饼。每当她把酥饼放进炉子,他的两眼就直愣愣地盯着炉膛门。

“炉膛里面在干什么呢?”每隔几分钟他就这样问一下,嗓门压得很低,好像害怕蛋奶酥饼听见会发怒似的。

酥饼香味扑鼻的时候,希区柯克太太打开炉膛门,取出一块香甜可口的烤熟了的酥饼,可笑的是希区柯克却紧张得浑身精疲力竭。

“下次做酥饼时一定得安装个装着玻璃门的炉子,好看清里面发生的一切。”惊险片导演气喘吁吁地说,“我实在受不了这个悬念。”

吻画

约翰·辛格·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人像画家,他特别善于画富人和名人的像。

在一次晚宴上,萨金特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位热情洋溢的女性崇拜者。

“哦,萨金特先生,前两天我看到了您最近的一幅画,忍不住吻了画上的人,因为那人看上去实在是太像您了。”美丽的她动情地告诉萨金特。

“那么,它回吻了您吗?”画家笑着问。“什么?它当然不会,因为那是幅画呀!”“这么说,它一点儿也不像我。”萨金特诡秘而得意地笑了起来。

你超过了我

卓伏柯瑟夫是古希腊艺术家。一次,他画的一串葡萄逼真极了,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飞鸟争相啄食。另一个艺术家巴拉西说:“我要力求超过你!”

过了几天,他就把自己的一幅画拿到卓伏柯瑟夫面前。卓伏柯瑟夫只是急于想看到巴拉西手中的画,于是大声喊道:“快点拿开画上的布帘,我想看看你的画!”

“看吧,可我画的就是布帘呀!”“你确实超过了我!”卓伏柯瑟夫说,“我欺骗的仅仅是飞鸟,而你欺骗的竟然是艺术家!”

活生生的画笔

著名画家伊吾斯·克莱恩作画时喜爱用“活笔”。他吩咐漂亮的女模特儿在身上涂满颜色,自己则站在梯台上指挥,命令她们用肉身冲撞画布。《时代杂志》刊载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后,编辑部收到了这样一封读者来信:“我对克莱恩的画不敢领教,但他如有旧‘画笔’出让的话,我则极愿意购买。”

活生生的画板

一次,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和两位好友在泰国海滨游玩,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纸朝他走来,要画家亲笔给他画一幅画。毕加索想了一会儿,便把纸撕了。接着他拿出几支彩色画笔就在孩子的胸口上和背上画了一些图案,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画完后,他笑着对朋友说:“这孩子的父母亲,大概再也不会让他洗澡了。”

“博士”画像

一个非常喜爱收藏艺术品的博士请戈雅画像。这个博士是个伪君子,为了夺取朋友之妻,竟惨无人道地将朋友杀掉。

戈雅早知这位博士的底细,仍然不动声色地为他画了像。博士高兴地说:“我知道你是很难为人画手的,这次你竟把我的两只手都画上了,我真感荣幸!我要给你一大笔酬金。”

戈雅冷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你的两只手都画上吗?我是要让人看出你是一个杀人凶手,你的双手是干过极其卑鄙凶残的事的。”

博士仔细地看了看画上自己的双手,果然隐隐带着血污,顿时气得脸青面黑,火气腾腾。

走路太不注意了

有一天,法国第三共和国第八位总统阿尔芒·法利埃参观了大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他看到屋子里到处都堆满了未完成的作品部件——头、手、脚、躯干等。总统风趣地说:“天哪,这些人走路也太不注意了。”

前卫派画家

皮埃尔是巴黎蒙马特尔的肖像画家之一。他一向以前卫派画家自居。

有一次,他在塞纳河畔开了一个画展,把自己的作品都张挂起来。有个60多岁的老妇人从旁边走过,见了他的画,惊奇地说:“哎哟,这画可真有趣。眼睛朝那边,鼻孔冲向天,嘴还是三角形的呢!”

皮埃尔对老妇人说:“欢迎您来参观,太太!这正是我所描绘的现代美呀!”

“哦——!那太好了!小伙子,你结婚了吗?你如果还没有结婚,我把长得和这画像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儿嫁给你好吗?”

闭嘴与演讲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能言善辩。有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这个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有个好口才,首先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苏格拉底要他交纳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是怎样闭嘴,二:是怎样演讲。”

将军与诗人

一天,古罗马将军西比奥去拜访他的一个朋友——诗人昆塔斯·恩纽斯。敲开门后,诗人的仆人告诉他主人不在家。可恰在这时,西比奥一眼瞥见了诗人正闪进后面的一间小屋里。他没有诘问那位仆人,只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没隔多久,诗人恩纽斯也来拜访西比奥。当诗人来到西比奥家门前时,西比奥站在屋里大声说:“西比奥不在家。”

“你别指望我会相信这话——我已听出了你的声音。”诗人在外面抢白说。

“好你个混蛋,”西比奥回击道,“我连你的仆人的话都相信,你却不相信我。”

该向谁道歉

大卫·克罗克特,是美国边疆开发中的传奇人物,后来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有一天,克罗克特和朋友去华盛顿动物园参观。当他们走到猴山边上时,他指着其中一只猴子说它的长相、举止很像某位国会议员。话刚说完,他突然发现这位议员也在他身边,此时正用愤怒的眼睛盯着他,克罗克特就笑着对他说:“我想应该道歉。不过,我不知道究竟是该向您道歉,还是向它(指猴子)道歉!”

露天电影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和几位哲学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散步。这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举步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了目的地,他们才开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獗。”

请坐两张椅子

拉布歇雷曾在圣彼得堡担任英国使馆的官员。有一次,一位傲慢的贵族来到使馆,他要求立即会见大使。

“请坐,大使待会儿就来。”拉布歇雷说。来访者对这么怠慢、没有客套的接待大为生气,说:

“年轻人,你知道我是谁吗?”说着随即背出了一长串头衔。

“噢,既然是您,那么,请坐两张椅子。”拉布歇雷回答道。

不当院士

有人劝法国政论家、哲学家马伯利竞选国家研究院院士,马伯利却坚决不愿意。他说:“如果我真当选了院士,有些人就会说,‘哼,他怎么也当选院士了,一定是……’但我宁愿让人们说,‘他应该当选院士’”。

伊索进监狱

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奴隶出身。有一次,主人派他进城去办事。半路上,他遇到一位法官,法官看他那仓皇样子就严厉地盘问他:“你去哪儿?”“不知道。”伊索满不在乎地回答说。这样的回答更使法官起了疑心,于是准备把他投入监狱。“要知道,我讲的全是实话。”伊索在狱中愤慨地提出了抗议:“我确实不知道会进入监狱。”法官听了,感到非常好笑,就把他释放了。

周恩来同蒋介石下棋

1945年的9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周恩来以政治家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机敏的话语和犀利的言辞,常常驳得蒋介石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为了挽回面子,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蒋介石利用一次会间休息的机会,邀请周恩来与之对弈。周恩来欣然同意:“校长,奉陪。这样还真不错,桌上两党和谈,桌下楚汉相争,挺有意思嘛!”

“恩来,你先走。”蒋介石向周恩来挥挥手。“不,校长,你先走。”

周恩来谦让道。蒋介石不再推辞,立刻拿起炮来,使用他平时最爱用的“大炮攻势”。一时炮声隆隆,直逼周恩来,大有千军压境之势,颇见威胁。周恩来沉着应战,使用车卒并进,避过锋芒,很快便化险为夷。

进入中局,蒋介石连连丢马损炮,攻势受挫,只得转攻为守,陷入被动。周恩来迅速抓住战机,率军稳步前进,很快兵临城下。蒋介石此刻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见状,只得弃车保将,对子求和。但为时已晚,终无力挽回败局。结局之后,周恩来一语双关地对蒋介石说:“校长的‘大炮攻势’很见功力,只是太轻视了我的过河卒子了!以致铸成败局。”蒋介石听罢,非常尴尬地说:“恩来临阵不乱,棋高一筹,棋高一筹……”言毕,起身走出休息室。

派克钢笔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恩来谈话时,看到桌子上放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周恩来听出了它的弦外之音,就回答道:

“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赠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那个记者听了后,一脸窘相,怔了半晌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