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15399900000013

第13章 衣食住行篇(12)

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记载,说明宋代的公共浴室还挂有招徕顾客的标志。非但如此,当时已出现了代客擦背的专职服务人员,他们很受洗澡人的欢迎。苏东坡曾在一首《如梦令》词里赞叹过他们的劳动:“寄词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到了16世纪,我国的公共浴室就相当普遍了。

旅游的由来

旅行,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在我国,真正旅游的大兴起,应该是在秦统一六国之时。始皇帝统一了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修建了驿道,这为大力促进旅游奠定了基础。之后,文人学子,商贾,通行于道,或游览名山大川,或互通有无。当时的驿站与青楼或许就是旅行者投宿的地方,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在我国古代的旅游史上,还要提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曾写有一本游记,可见中国古代旅游业之发达。就全世界而言,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的古巴比伦人发明了货币,贸易交往扩大,旅游也就开始了。

世界性的旅游组织和导游,是在5000年前由埃及兴起的。而在我国和日本,发达最盛的,是娱乐性的旅游,这种旅游的精心安排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游览名山大川、看戏、喝花酒,这些都可以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等众多风花雪月的东西中看出来。

“沙发”的由来

“沙发”是英文sofa 的译音。这种家具,据传说是印度首先创制。从前印度有个贵族,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一个木匠别出心裁,在木架椅上钉上布料,内装以棉花之类作软垫,使病人坐卧得比较舒服。久而久之,这种舒服耐用的沙发就风行各国以至世界。

沙发出现在我国还是20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上海最早出现了这种沙发。

汉堡包的由来

汉堡包是发源于中世纪时的蒙古人和通称为鞑靼人的突厥各部落中流行的烹调法:把肉剁碎、加工使其易于消化。14世纪前传到法国,称为“汉堡牛排”。19世纪传到英国,由食品改革家索尔兹伯里进一步改革,使它成为“索尔兹伯里牛排”。19世纪80年代传到美国,取名为“汉堡牛排饼”,后来简称为“汉堡包”。这种食物通常在午餐或小吃时食用,是一种常见的快餐食品,少年儿童更是喜爱有加。

肥皂的由来

据说在5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一个给国王做饭的厨师,不慎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里,当他赶忙扔掉后回来洗手时,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他觉得很惊奇,抓来一些叫其他厨师试用,效果也一样。国王知道后便叫人仿制,这就是肥皂的雏形。到了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后来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用煮化的羊脂、烧碱等原料生产肥皂。直到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首先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后,才使肥皂成本大大降低,从此,肥皂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奶酪的由来

奶酪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人类开始驯化山羊、骆驼、驯鹿以及各种母羊,饲养它们并享用其产出的奶的时代。第一个可考证的奶酪沥干器(用于沥干自然凝结的奶)要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可以肯定第一块奶酪是凝乳状的,并且是常温下新鲜干燥而成的。许多古老的文章都提到了奶酪的存在。

伊波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伊壁鸠鲁都在他们各自的时代表达了他们对奶酪的喜爱。奶酪在各个社会的食品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在几乎任何一种环境条件下生产,更是面对一些供应稀缺时期一种很好的保存奶类的方法。

“黄瓜”的由来

我国古代称西方边远地区的民族为胡。汉时张骞从西域带回一种瓜种,在民间推广种植,并逐渐成为主要蔬菜品种,时人称之为“胡瓜”。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歼灭群雄,占据中国北方,建立后赵,在襄国(今邢台)登基做了皇帝。为了显示尊贵,他要求把羯族人称为“国人”。但当地百姓仍习惯称他们为“胡人”。石勒认为“胡”有贬义,对这个不太尊敬的称呼颇为忌讳。于是他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严禁使用“胡”字,谁犯了这条禁忌,就要杀头。

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见襄国刺史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立即大发雷霆,厉声责问:“你为何衣冠不整,穿一双破鞋来朝?”樊坦本是清官,为人忠厚,这种突如其来的责问让他慌了手脚,他脱口说道:

“胡人无道,把我的衣服都抢走了。”樊坦急不择言,忘了避讳,许多官员都为他捏了把汗。石勒听了樊坦的话一反常态,不但没发怒,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慰道:“他们抢了你的东西,由我还你就是了,不要生气。”樊坦顿感犯了禁忌,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装出宽宏大量的样子,表示并不怪罪。

为了进一步试探汉族官吏是否对羯人真正尊敬,石勒在召见樊坦后又请他吃酒。酒宴开始,石勒笑容可掬地指着桌上丰盛菜肴中的一盘胡瓜问樊坦:“你认识这个吗?”樊坦贫寒儒生出身,对常吃的胡瓜当然熟悉,看到石勒故意提问,想起自己的失言,他早已有所警惕,于是恭恭敬敬地站起身,胸有成竹地用四句诗答道:“紫案佳肴,银杯香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好一个‘玉盘黄瓜’。”石勒一听大喜,遂赦樊坦无罪,于是“黄瓜”之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香水的由来

香水的由来,早在古埃及、印度及中国的古老文献中都有记载。公元前2000年,西亚的亚述人最先掌握了用草药制造香脂的原始技术;在古埃及和中国,人们也早已学会用香料的芬芳来实现对美的追求。古罗马人喜欢把有香味的液体涂在任何地方,古希腊妇女在宗教仪式上也要洒泼香水。13世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一瓶加入乙醇的“匈牙利之水”正式成为香水。

15世纪以后,意大利人广泛使用了香水,并使用了浓烈的动物脂香味,并很快流行到法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到了1709年,意大利的约翰·玛利亚·法丽纳在德国科隆用紫苏花油、摩香草、迷迭香、豆蔻、熏衣草、酒精和柠檬汁配制成了一种异香扑鼻的奇妙液体,即著名的“科隆水”。而后,酷爱服装和化妆品的法国人对香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法王路易十四嗜香水成癖,他甚至号召妇女们每天用不同的香水。香水成为上流名媛炙手可热的时尚用品。

19世纪下半叶起,由于挥发性溶剂取代了早期的蒸馏法,尤其是人工合成香料在法国的诞生,使香水不再局限于天然香型,香水工业也迅速发展。

镜子的由来

据传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从石镜到金属镜,前后历时3000多年。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13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属镜子。

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同样证明了当时金属镜子的存在。另据2002年北京延庆县发掘考古的13座汉代墓葬证明,墓葬中有许多铜镜,铜镜上还刻有位至三公的铭文。说明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金属镜子。古时候,除了用青铜制造的镜子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和用钢制造的钢镜。但是,这些金属镜子一遇到潮湿就会发暗生锈,效果变得极差。为了避免这一点,人们防止它们的表面同空气和水分接触,就用玻璃作为原料,解决了这个弊端。

筷子的由来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牙刷的由来

大约在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根据传说,这种洗牙的方法是由亚里士多德建议,并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可是勤于思考的阿迪斯觉得这个方法不管用,便想出一个新主意:先在一块骨头上钻了一些小孔,然后向监狱看守要了硬猪鬃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中去。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牙刷就诞生了。

牙膏的由来

我国唐代已开始用中药天麻、藁本、细辛、沈香、寒水石研粉擦齿,可以香口洁齿。在国外,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将含有碳酸钙的浮石磨粉,用毛笔蘸着刷牙。19世纪中期,在国内外市场上,普遍出现了以白垩土为主体的牙粉。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管装牙膏,使用虽较牙粉方便,但不爽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牙膏厂商在味觉和嗅觉上大做文章,并研制成以碳酸氢钙代替垩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肥皂的基质,使牙膏普遍为人们所爱用。

餐巾的由来

餐巾是宴会酒席上的一种专用保洁方巾。据说在15、16世纪时的英国,因为还没有剃刀,男人们都留着大胡子。在当时还没有刀叉的情况下,手抓肉食时很容易把胡子弄得全是油腻,他们便扯起衣襟往嘴上擦。于是,家庭主妇就在男人的脖子上挂块布巾,这是餐巾由来的一种说法。由于这种大块的餐巾使用时显得过于累赘,英国伦敦有一名裁缝想出了一种新主意,将餐巾裁成一块块的小方块,使用时挺方便,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宴席上用的餐巾。

其实,原始的餐巾我国古代就有,战国时成书的《周礼》中,就已记载了周朝人掌管用毛巾覆盖食物的古制。这种用以覆盖食物的毛巾,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餐巾。到了清代,皇帝用餐时使用的称为“怀挂”的餐巾,则十分别致,它用明黄(皇帝御用的颜色)绸缎绣制而成,绣工精细,花纹别致,福寿吉祥图案华丽夺目。餐巾的一角还有扣绊,便于就餐时套在衣扣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巾,比一般的西方餐巾要华贵得多,且使用方便。

扫帚和掸子的由来

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今天,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一种用高粱秆做的扫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发展农业提倡种高粱,于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国。有一天,哈得里的一个老农夫需要一把新扫帚,他砍些高粱秆,用绳子扎了一个,既耐用又好用,于是大家争相效仿,开始用高粱扫帚,从而使美国出现了高粱扫帚制造业。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现在的扫帚已多种多样,以棕制为主,但许多功能则已被吸尘器代替。

枕头的由来

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就有竹枕。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个小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醒后发奋读书,他把这个枕头取名为“警枕”。为了强身健体,在睡眠时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人还在枕内放药以治病,叫做“药枕”。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作枕头,至老明目。”民间有多种多样的枕头,大都以“清火”、“去热”为目的。现代,枕头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医疗保健,如“磁疗枕”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及耳鸣有一定的疗效。美国和香港地区流行一种“颈椎枕”,睡这种枕头能使颈、肩和颅底的肌肉完全放松,消除一天的疲劳。目前,日本还研制出一种“健身枕”,像振荡器那样不断释放能量,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又可以催眠,更好地发挥它作为睡眠工具的作用。

手帕的由来

传说在古埃及民间,手帕是用蒲草编织的,当挥汗不止时,用以拂拭;在炎炎烈日之下,人们也常用它放在头上以挡骄阳,因而具有挥汗和遮阳的功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手帕则是采用亚麻布制成的,当人们外出时常把它塞在腰带里作装饰品。

手帕发展到17世纪时已开始进入宫廷。手帕做得十分精细别致,那时的宫廷显贵、名门望族乃至闺阁贵妇、名媛,所使用的手帕常以金箔薄片镶边,珍珠点缀其间,十分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