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15399900000105

第105章 大千世界篇(20)

黄鹤楼的由来

黄鹤楼地处武昌蛇山黄鹄矶上。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志士在此留下了豪放激越的诗篇。那么,人们尽情吟咏的“黄鹤楼”因何得名?

有人认为“黄鹤”应当是“黄鹄”的误传,黄鹤楼应当正名为“黄鹄楼”。理由是自然界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鹤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现存15种。在世界各国的鹤类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而在江汉地区一般多见的是“灰鹤”;另外,武昌蛇山上有一地名叫“黄鹄矶”,上边盖的楼自然叫“黄鹄楼”,就如岳阳楼地处岳阳一样。在我国古文中,鹤与鹄互为通用,于是由此演变而成“黄鹤楼”(黄鹄亦为天鹅)。

但大多数人认为,“黄鹤”就是神仙乘坐的仙鹤,凡世间没有才增加了神秘色彩。古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富贵尊严的象征。《寰宇记》中记载:三国时期,有一位姓费的仙人,经常“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自东汉以后,鹤与神仙相伴,成为仙鹤,号“蓬莱羽士”,身价百倍。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依依惜别友人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流诵千古的诗篇,感情真实,寓意深刻,后来人们把永不再现的事物又引申为“杳如黄鹤”。

岳阳楼的由来

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而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后毁于兵燹,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

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写下了《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可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毁于战火,第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武汉的由来

武汉市郊的黄陂有盘龙古城,据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一直到后来的周、秦、汉等朝代。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遂逐渐形成了江北有汉口、汉阳,江南为武昌的三镇鼎立的格局。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直到1949年,的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也就一直保持了下来。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隋唐年间,汉阳得名并逐渐发展。汉阳,尤其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佛教名寺“归元寺”更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而汉口在历史上,与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直至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不过后来者居上,独立出来的汉口之后迅速发展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历史更为悠久的武昌和汉阳。

武昌得名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南京又名金陵的由来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两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三座古城。从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古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金陵的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风水地形的计谋。

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以为南京“有王气”,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金。《景定建康志》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关于金陵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南京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

秦淮河的由来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近代因战乱等原因,两岸建筑多遭毁坏,河水亦日渐污浊,昔日繁华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经修复,已再度成为著名游览胜地。

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便已繁华异常,十里秦淮两岸贵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荟萃。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

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乘灯船为快。

莫愁湖的由来

莫愁湖素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美称。古往今来,游人漫步其间,问竹林绿水,觅先人诗风,确是一方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追溯莫愁湖的成因,可上溯至六朝时期,当时长江自西向东沿着南京城的两侧流过,与东来的秦淮河之水在这里交融汇合,逐渐淤积成一片片沙滩。后来,又随着长江的西移,淤积的沙滩又逐渐扩展,其秦淮河的出口处也向西北方向逐渐推移,在这里留下了一些湖泊池塘……莫愁湖就是位于当时秦淮河和长江之水交汇处废河道上的一方湖泊,古称横塘。因其傍依古石头城南京,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穷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滨。莫愁端庄贤惠,聪颖孝顺,助人为乐,仁慈善良……后人为纪念她,乃将石城湖改名“莫愁湖”。

明十三陵的由来

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距北京城区50公里。明十三陵是明代13个皇帝陵寝的总称。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在广阔的盆地上,埋葬着明代13个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等。

整个陵区周围原来建有围墙,设有大小宫门两座和十个关口;各关口都设置敌楼。13个皇帝的陵寝,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基本相同,均为前方后圆,只有面积大小、筑饰繁简略有差异。13个陵寝中,建筑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汉城的由来

韩国历史上的高句丽朝约于公元前18年前后,第一次在今天的汉城一带修了座都城,名“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后来,高句丽迁都他处,遂将此城改名为“汉城”。汉城的“汉”,也是韩国语固有词“HAN”的记音字。由于当时中国的汉朝对韩国的影响较大,故记这个“HAN”音时,没有用“韩”而是用了“汉”。汉城即为“大城”的意思,这与当时该城的规模较大有关。由于此城在封建社会做首都的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以“SEOUL”(“京师”、“京城”之意)相称,至今未改。而中国人旧称不改,时至今日仍然沿用着“汉城”一词。

正因为如此,在用英语表现该城的名称时才用“京师”、“京城”之意的“SEOUL”,而不依其“汉城”二字的韩国音译成“HANSEONG”。

今天的汉城在古代曾经是百济王国的都城,当时称作汉城。名字得于汉江。百济亡国之后被新罗占领,名字由汉城改为汉山州、汉阳郡、杨州。在高丽时期,汉阳是王京(开京)之外的“小三京”之一,为南京(另外两京是东京庆州和西京平壤)。

中国城市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城和市都兴起比较早,原始社会后期都已经出现。《黄帝内传》、《世本》、《淮南子》、《吴越春秋》等古籍,都记载黄帝“筑城”或“鲧作城郭”。而且还特别说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显然是防御工程。这种防御工程并不是城市,和城市没有任何联系。

我国的筑城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后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分别在山东、河南和湖南发现了这样的古城。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古城,距今已有4000年之久。该城面积仅0.17平方千米。1994年,又在湖南澧县城头山发现屈家岭文化中期古城遗址,距今已有4800年之久,出土文物极其丰富。这座古城遗址的发现,不仅为长江流域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光彩,而且把中国古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1000年。

接着,又在河南省郑州市北发现了距今5300年前的古城,把中国古城的历史推向了近6000年左右。尽管中国古城出现的很早,但仍然是防御工程,不具备城市的基本形态。城,就是用夯土筑成的高大墙体,展成一线称长城,围成一圈就是城。

《墨子·七患》说:“城者,所以自守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城是以防守为基本功能。城市则不然,它必须有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市场,二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城市。根据中国历史的特殊情况,当在城中或城的附近设市,把城和市连为一体的时候,就产生了中国早期的城市。

犹太王国的由来

公元前922年至前586年希伯莱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王国。

公元前12世纪,从事游牧的希伯莱人进入巴勒斯坦,形成部落联盟。后来北方各部落统一为以色列王国,南方各部落统一为犹太王国。大约公元前10世纪,犹太国王大卫统一两王国,建立以色列犹太国家,定都耶路撒冷。这是最早的犹太王国。

大约公元前935年,第二代国王所罗门死后,又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独立为以色列王国,南部由所罗门继承者统治,又称犹太王国。

公元前722年亚述灭以色列。公元前597年爆发新巴比伦和犹太之间战争。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6年攻破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并将犹太人掠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国。

红场的由来

莫斯科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占地73000平方米。路面用方石块砌成,显得整洁而古朴。

红场源于500年前,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下令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当时叫“商业广场”。1517年,广场发生火灾,设施全部焚毁,从此人们称其为“火灾广场”。后来,广场又多次易名,直到17世纪下半叶,才称之为“红场”。

在俄语中,“红”字含有“美丽”的意思。因此“红场”直译应为“美丽的广场”。但是,许多国家在翻译时,都只取了“红色”这一层意思。红场的大规模建设是在1812年以后。1812年冬天,拿破仑军队攻占了莫斯科城,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坚壁清野,法军无奈撤出时,拿破仑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打败拿破仑后,莫斯科人民重新兴建了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红场被拓宽,沟壑被填平,广场四周栽种起花木,一座座纪念性设施和建筑物在附近纷纷落成。

到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人又把红场与邻近的瓦西列斯夫广场合二为一,把红场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比萨斜塔的由来

意大利比萨的大理石塔,是向一边倾斜的奇特的塔。伽利略曾在此塔做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使此塔闻名世界。比萨斜塔于1174年8月9日开始兴建,建成则持续了100多年。其倾斜是建筑的疏忽所造成的。该塔开始建造时本是笔直向上的,但造到第三层时,结构发生倾斜;主要原因是建筑师对地质结构不太了解,土层强度很差,而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又重又高,加上基础仅3米深,故造成了塔的不均衡下沉,工程因此而被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