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5398700000018

第18章 东汉(2)

以柔治国律己责人

统一天下后,刘秀总结前朝教训,确立了一套新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刘秀“未及下车,先访儒雅”,想方设法把一些著名儒学人物拉到自己的身边,封官授爵,以礼相待,使得他身边很快就集中了如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等一大批当时的著名学者。

刘秀自己就是一个爱好儒学的人。当朝廷议事结束以后,经常与文武大臣一起讲论儒学经典里的道理,直到半夜才睡觉。刘秀有时亲自主持和裁决当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自从平息隗嚣、公孙述以后,除非紧急时刻,刘秀从不讲军旅问题。

刘秀为了适应由取天下向守天下转变的这一根本需要,他逐渐改变了官吏队伍的素质和结构,命令多数在战争中凭军功提拔起来的功臣交出手中的权力,各自回到家中养尊处优,用文吏职代功臣。刘秀还大力缩减自汉武帝时以来大为膨胀的官府及吏员设置,合并官府,减少吏员,使费用大为节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刘秀常常显示出一种恢廓大度、平易谦和的气貌。

公元29年,割据陇右的隗嚣分别接到公孙述和刘秀的招降信,犹豫未决,就派他的将军马援先后去公孙述的成都和刘秀的洛阳考察。马援到成都,公孙述接见他时戒备森严,而等到了洛阳,刘秀接见马援时,却没有升堂坐垫,只是便衣便服,独自一人接见马援。刚见马援,他就微笑着说:“您邀游在两个皇帝之间,见多识广。今天见到您,我深感惭愧了。”马援见刘秀如此平易谦和,立即叩头说:“当今的局势下,不只是君主在选择臣下,臣下也在选择君主。我现在从远方来,陛下接见我连警卫都没有,就不提防我是间谍刺客吗?”刘秀笑着说:

“你不会是刺客,只是个说客罢了。”马援心悦诚服,回去后劝隗嚣归附刘秀。隗嚣不听,他就脱身自己归服。

太原郡(治晋阳,在今太原市以南)有很多春秋时晋国公族的后裔,他们对新的统治者常常保持一种对立情绪,不肯称臣。以至于到刘秀时期,太原仍被称为“难化”之地。刘秀以恢廓大度、平易谦和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很快就令其心悦诚服。

刘秀在以柔道治理国家后,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奴婢的政令。他先后九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之后,并多次下令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并减四百余县,精简官吏,节省开支,抑制豪强,巩固中央集权。

为了加强皇权,刘秀还颁行图谶,神化皇权。他本来是不相信这些的,但后来发现它确实是支持和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宝”,便大肆推行,到了晚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作为法定的思想统治工具。

刘秀在位期间,从不放纵奢侈。他不喜饮酒,不喜听音乐,手不持珠玉。刘秀即位后,只有皇后、贵人有爵秩,贵人的待遇只有谷数十斗。此外有美人、官人、才女三等,均无爵秩和规定的待遇。刘秀在世时要建陵墓,特意叮嘱地面不要大大,不要起高坟,低洼处只要做到不积水就可以了,将来要像汉文帝加样。不随葬金宝珠玉。

刘秀对于臣下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常能持一种清醒的、有时是厌恶的态度,而表扬一些刚正不阿的官吏。

有一次,刘秀外出打猎,直到深夜才回来,他想从洛阳城的东北门进城,结果守门的郅恽拒不开门。刘秀没法,只好转到东城门进了城。第;天郅恽上书批评了刘秀一顿,但刘秀却赏了郅恽100匹布,把掌管东门的人贬为登封县尉。但刘秀毕竟是皇帝,不能容忍有伤尊严的事。

大司徒韩歆为人直率,说起话来无所隐讳,刘秀经常对他不满,一次朝会上,韩歆列举大量事实证明要发生饥荒和动乱,言辞激烈,说起话来指天划地。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刘秀气得当即罢了韩歆的官。韩歆回家后,刘秀仍怒气未消,又派人带着他的诏书去谴责他。罢官之后皇帝特诏谴责,这意味着要治死罪。结果是韩歆及其子韩婴被迫自杀。

刘秀对责成的过分行为有所约束,一般能够理智对待。刘秀大姐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行凶杀人,躲在公主家中,官吏不能捉捕。洛阳县令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听说公主要出厦门,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

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没有被吓倒,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公主立即回宫告到刘秀那里,刘秀大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打我,让允许我说一句话。我说完了话,情愿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刘秀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刘秀赶紧要小太监抱住。要他给公主叩个头消消气。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要人按着脖强叩,董宣就两手撑地,最终也不低头。

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刘秀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刘秀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湖阳公主不满地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不同啊。”

刘秀奖励了董宣.给他加了一个“强项令”(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

公元57年,文治武功的刘秀终于病逝。

明帝刘庄

(公元28年~公元75年)

在位时间:公元57年~公元75年

曾用年号:

谥号:孝明帝

庙号:显宗

安葬地:显节陵

公元28年,刘庄出生,初名阳。

公元43年,刘庄被封为太子,并改名庄。

公元57年,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

公元69年,刘庄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王吴负责治理黄河。

公元73年,刘庄下令由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出塞北征,揭开了东汉政府同北匈奴战争的序幕。

公元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年,刘庄派蔡前往印度,将佛教正式引入中国,并修筑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庙白马寺.用以供奉佛经。

公元75年,刘庄病逝。

刘庄是刘秀最宠爱的皇后阴丽华的儿子,刘秀因而废掉原来的太子刘疆,把身为刘秀第四个儿子的刘庄提拔上来,做了皇太子。刘秀死后,刘庄就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位及九重了。刘庄深知自己的皇位来路不算大正,而朝中不满的声音也很多,所以在即位之初,刘庄采取了一味退让的方针。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后,刘庄女即对不满或叛乱之人采取残酷的镇压。到后来,也许刘庄也觉得自己杀人太多,有些过意不去,更多的原因是借精神麻痹来巩固统治,所以从西天迎回了如来佛祖,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除此而外,汉明帝刘庄能摆上桌面说说的政绩就基本上没有了。

靠母为储隐忍不发

刘秀原本立的太子是刘疆,但那是在他最宠爱的皇后阴丽华还没有为他生孩子之前,等到阴丽华生下刘庄后,就已经注定刘疆的太子位将要不保。

刘秀很宠爱刘庄,在刘庄少年时代,就请来经学大师桓荣教他学习,并让他在自己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刘庄能掌握大量知识,增加统治的能力有一次,刘秀下令检查天下土地和户口,并命令刺史、太守们逐一汇报,大臣们汇报时,12岁的刘庄就站在刘秀身后,刘秀在检查文书时发现,陈留县的文书里有这么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莫名其妙,就问大臣,可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站在刘秀身后的刘庄站出来说:

“河南是首都所在地,中央官吏都住在这里,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多居住于此。因此对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数字,负责检查的官员们不敢多问。”话音刚落,大臣们的赞扬声四起。刘秀也很高兴,于是有了以刘庄为太子的想法。

偏偏刘疆的母亲郭皇后不识时务地跳了出来,她因失宠而生怨恨,经常用言语讽刺阴丽华和刘秀。刘秀知道后大怒,于是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靠山一去,原皇太子刘疆自然心灰意冷,于是上书刘秀,请求让位。刘秀在推托再三后答应了,于是刘庄就成为太子。公元57年,刘秀逝世,刘庄即位。

在刘秀的葬礼上,由于经过王莽改制和随之而来的动乱,礼仪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前来奔丧的诸王和大臣们毫无法度,朝廷里一片乱哄哄。刘庄于是命令秉性刚直、举止正统、执法如山的大尉赵烹主持丧事,规范制度,以树立刘庄的威信,朝廷的秩序这才稳定下来。

刘庄即位后,其兄弟们因刘庄以第四子的身份继承大统而非常不满。刘庄同母弟刘荆就曾伪造郭皇后的弟弟郭况的手笔,写信劝刘疆起兵叛乱,但胆小怕事的刘疆忙连人带信一齐交给刘庄。刘庄查知幕后主使是刘荆后,为避免激起更大的叛乱,于是隐忍不发,对阴、郭二皇后和前太子刘疆都关怀备至。然后刘庄分别委任邓禹、刘苍、赵烹为执政核心的重要官员,使宗室、功臣和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在稳定朝中秩序的同时,刘庄还下令与民休养,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稳定朝政从严治国

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刘庄就开始严厉镇压反对派,强化自己的专制统治。公元70年,刘庄借楚王刘英被诬陷叛乱一案,将刘英屈打成招,把许多无辜之人都牵连进来。这些人中,有的人与刘英素昧平生,互不相识,但刘庄为了一泄多年来对宗室诸王隐忍的仇恨,对刘英所招之人,不论罪名是否成立,一律严惩,再加上拍马屁的官员诬告,造成了众多的冤狱。直到后来有人劝谏刘庄,亲临洛阳监狱查核案情,这才使千余个无辜的人得以释放。

刘庄从小就显出其处处精明的性格,即位以后,他把这种性格投入到工作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都严加惩处。有一次,刘庄赐给西域使者10匹丝绸,而负责登计的人误写为100匹,刘庄发现后大怒,急召负责登记的人进殿,命令侍卫将其按住,自己手持大棒,狠狠揍他。还有一次,郎官药崧犯了很小的错误,刘庄抄起木棒就打。在刘庄的躬亲政务和严格监督下,东汉在他统治时期的政府纲纪整肃、吏治谨严,取得很多有效的政绩。刘庄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政绩就是,命人修治黄河,制服了黄河水患。

公元65年,北匈奴骑兵进攻河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公元72年,北匈奴又攻河西。面对北匈奴势力的猖狂侵扰,刘庄见社会安定、国力恢复,因而一改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于是派遣窦固和耿秉出屯凉州,准备北伐。公元73年,刘庄命令窦固和耿秉会同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北伐北匈奴,拉开了东汉同北匈奴之间的战争序幕。此后,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辱使命,在鄯善国杀死北匈奴的100多名使者,迫使郸善王依附汉朝,永无二心,并且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到洛阳。从此以后,西域逐渐成为中原帝国的一部分。

西天取经建造佛寺

在刘庄统治时期,佛教渐入中土。传说刘庄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升到天空,往西去了。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都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博士傅毅进言:“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出击匈奴,曾缴获金人12座,放在甘泉宫中。但因久经战乱,那12座金人早已不知去向。”傅毅的话,引起了汉明帝的好奇心。他就派蔡恃和秦景两名官员到天竺去求佛经;蔡情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天竺国,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明帝就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储藏佛经,讲授佛教。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因病去世。

章帝刘火旦

(公元57年~公元88年)

在位时间:公元75年~公元88年

曾用年号:建初、章和

谥号:孝章帝

庙号:肃宗

安葬地:敬陵

公元60年,刘火旦被立为太子。

公元78年,马太后去世,东汉光武帝和明帝时期所订立的“外戚不得封侯当政”的规定,终于开始动摇,外戚窦氏集团开始进入政治权力中枢。

公元79年,将儒学思想法典化的著作《白虎通》

在汉章帝的主持下,由班固整理成书。

公元85年,西域乌孙国派人来访,与东汉中央政府交好,征战连年的中原与西域,又看到了和平。

公元年85年,汉章帝刘火病逝。

公元75年,刘坦即位,是为汉章帝。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轮换专权,败坏朝纲。

最后导致东汉的灭亡。外戚和宦官能够专权,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皇上,其皇权重,则不可能有外戚和宦官擅权之事,其皇权弱,又加上听信小人,这外戚和宦官擅权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