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5398400000054

第54章 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玄宗开元年间武状元,授左卫长史。此后,他很快便显示出超人的智勇,军阶迅速升迁,成为唐军的重要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和败吐蕃、退回纥等许多重大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由此升任御史大夫、太尉、中书令,进而成为一代名相。肃宗李亨曾当面盛赞他:“大唐虽然是我李家的天下,实际上是由你再造啊!”代宗李豫则呼其为“大臣”而不名,还说他“以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德宗李适对他更为敬重,甚至以“尚父”称之。但郭子仪居功不傲,忠君报国,一直保持着坦白的襟怀和正直的作风。

一、严于律己

郭子仪曾经保荐过一个人当知县,但皇帝却迟迟未降旨恩准。对此,郭子仪的属下纷纷议论道:“就凭郭将军盖世之功和崇高威望,也该诏准才是。”郭子仪得知后,连忙召见有关下属,坦诚地对他们说:“自从天下大乱,不少将领都处世专横,目空一切。只要他们提出要求,上面总是尽量成全,用以维护他们对朝廷的拥戴。我上书,圣上认为不可行而搁置下来,这正表明圣上没把我当成一般将领,是对我放心、亲近的表现,你们应该向我祝贺才是,哪能妄加议论呢!”众人听罢,无不对他更加崇敬。

郭子仪生有8子7女。其六子郭暧的妻子,是代宗皇帝心爱的女儿升平公主。766年,郭子仪过70大寿时,其子孙数十口跪了一地,惟独升平公主未到场。郭暧至孝,强使公主拜寿,双方发生口角。郭暖一怒之下,训斥道:“汝倚乃父为天子吗?我父不屑为之!”说罢,还要伸手去打她。

升平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哪能咽下这口气!于是,急匆匆跑回皇宫,哭啼啼求见父皇去告状,甚至连郭暧那句犯上的话也说了出来。代宗并非糊涂皇帝,遂对她说:“他父实是不屑于做天子。否则,天下岂汝吾所有?”随后,又令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相劝。

郭子仪得知升平公主被郭暖气回皇宫后,顿时大怒,立即将郭暧五花大绑,并亲自押送他面君请罪。不料,代宗却笑着对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小儿女闺闱之言,大臣安用听。”接着,令人为郭暖松绑,并令升平公主同郭暖一齐回府。

此事被唐人载入了《因话录》一书。后来,剧作家借以发挥,创作出了《打金枝》一戏。事实上,郭暧并没有动手打公主,皇帝也没有装怒而要斩郭暖,至于郭暧回府后,郭子仪为了教训他,倒令仆人狠狠地打了他几十棍,以儆其犯上之罪。

二、宽以待人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军事家,又都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的牙门都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他们二人互不服气,关系闹得挺僵。史书上说,他们“二人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相视,不交一言”。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鉴于安思顺是安禄山的从弟而撤了他的职,同时诏令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如此一来,李光弼成了郭子仪的下属。他回顾以往,生怕郭子仪报复,便主动请求道:“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意思是:你可以处害我本人,但请你不要株连我的妻儿家小。没想到郭子仪却搂着他走到堂上,流着眼泪说:“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念时耶?”并表示定弃前嫌,齐心协力地效忠朝廷。李光弼深为感动,从此对郭子仪尤为敬重。

不久,朝廷决定“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径,定河北”。郭子仪基于李光弼“能以少覆众”的才干,竭力推荐他担此重任。待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后,他又从朔方军队中划出一半交由李光弼指挥。当他们离别之际,双方“执手泣涕,相勉以忠义”。从此,李光弼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并同郭子仪密切配合,为大唐一统江山而效命。

然而,郭子仪的功德却越来越引起一些权奸们的妒忌。宦官鱼朝恩,甚至“使之发其父墓”,即派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坟遭到任何亵渎都是非报不可的深仇大恨。事发后,恰遇郭子仪从前线回京述职。对此,满朝气氛十分紧张,生怕他震怒之下而发生变故。所以,当郭子仪一入朝,唐代宗马上对他好言劝慰。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不但没有责怪朝廷,反而痛切地自责道:“我带兵多年,没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暴虐行为。将士中也有毁坏别人坟墓的,这均系我治军不严所致。如今我自己父亲的坟墓也被他人挖掘,此乃上天的报应,而不能归结于人为的祸害。”文武百官乃至皇上听罢,无不感动万分。

据史载,郭子仪的品德不但令正人君子深深景仰,还使一些奸佞小人、骄横藩镇也由衷的佩服。如田承嗣盘踞魏州时“傲而不轨”,但郭子仪派人到他那儿时,他无不面朝西方望空而拜,还指着自己的膝盖对来使说:“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郭子仪)拜。”又如李灵曜在汴州独霸一方,不管公私财物,只要途经那儿,无不截留。惟独郭子仪的粮饷钱财通过时网开一面,还“令持兵卫送”。

三、心系百姓

郭子仪一向爱兵如子,对士卒从来不打骂、不训斥。但是,他的军纪甚严,不许官兵无事时在大营中骑马奔驰,不许倚仗“郭家军”的英名而傲慢,更不许部下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在他数十年的南征北战、东进西伐中,无论指向哪里,都深受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天下太平后,郭子仪依旧关心百姓疾苦。当时,皇亲国戚和贵族官僚大都集中在京城长安。长安城北有一条河叫泾水,水量较足。不少豪门贵族为磨胭脂作为女人的化妆品,都在泾水的白渠上修了些名为“硙碾”的以水为动力的石磨。这种“硙碾”,最多时竟达80余处。

大历末年(779年)春,天旱少雨,长安城郊大片农田亟待白渠水灌溉。但是,有限的泾水为硙碾所阻塞,百姓苦不堪言。京兆尹黎干见这些硙碾都是权贵之家所修,不敢下令拆除,只是天天急得团团转。郭了仪获悉此情,立刻叫来郭暧,并令他向公主晓之以理,率先拆除硙碾,为众人做个榜样。

第二天,郭暖和升平公主便派人拆去了自己家的硙碾。众豪门一见,竞相仿照,不几日便把泾水上的80多处硙碾全都拆掉了。京兆尹黎干十分高兴,百姓们更是乐不可支,并将此作为美谈。

郭子仪于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长安长乐坊家中,享年85岁。唐德宗为示哀悼,特地废朝五日,并许其陪丧肃宗陵,坟比同等官职的人加高一丈。

史臣裴垍称赞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大诗人杜甫也写诗称赞他:“郭相谋深古来少”,“独任朔方无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