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15395600000024

第24章 中国篇(2)

这篇小说反映出早就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的死亡。至于谋害者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诛杀的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乘机行事不露痕迹,要比胡亥方便得多。

如果要问赵高为什么要谋害秦始皇,答案是赵高唯恐扶苏继承皇位,如前所述,他对李斯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而赵高对蒙恬、蒙毅恨之入骨,岂能容得蒙氏争宠,所以必须阻止扶苏即帝位。而秦始皇刚愎自用,绝非进谗能奏效,只有结束这一暴君的生命,才可拥诏立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戒备森严,无法下手,现在他在旅途中病倒,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对胡亥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所以他果断地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结束生命,完全有此可能。

那么,赵高是否敢干这弑君的勾当呢?他的言行已做出最好的回答。他对胡亥讲:“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赵高不仅有以上弑君议论,而且后来还有弑君的公开行动,当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后不久,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燃起农民斗争之火,这时,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欲篡位称帝。但他怕大臣们不服,想设法试验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服从自己。于是,就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

有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进入成阳皇宫,把它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不觉大笑起来,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说着立即问左右的官员们到底是鹿还是马。他们当中,有的怕得罪赵高,不敢说实兵马俑话,只好默默不语;有的讨好赵高,跟着说假话,硬说是马;有的尊重事实,直言为鹿。事后,赵高认为直言为鹿的都是反对他的人,便将他们一一暗害了。

而对那些在事实面前表示沉默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存心说假话而巧于阿谀奉承的小丑,则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

赵高摸清了舆论的底细,不久便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率士兵千余人,乔装谎称为盗,闯入望夷宫,秦二世惊骇不已,阎乐历数胡亥的罪状后,逼他自杀,胡亥苦苦求免,而阎乐骄横地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

说着就指挥士兵拥向胡亥,胡亥只好自杀身亡。这时,赵高就把玉玺佩在自己的身上,来到大殿,欲自立为帝,可是群臣不从,他无可奈何,才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王。从这般逼宫的行径就可以得知,赵高这种心狠手辣的人,他弑君并不为怪。然而,作恶多端的赵高最终也是自食其果,落了个被子婴刺杀的可耻下场。

不难看出,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政变的导演是赵高,他总想事事处处去支配命运、支配别人,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但是,赵高要实现对诸人的支配,首先要支配秦始皇,只有假借秦始皇,才可以实现自己的阴谋;对活的秦始皇支配不了,只有将他弄死后假传遗诏。至于赵高怎样使秦始皇致死,这正是历史上的缺页,因此对秦始皇的死因尚无定论,这个“沙丘疑案”应当存疑。

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字季,属蛇,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其性格放荡不羁,风流倜傥。

有农民的刁钻,也有豪侠的仗义,起兵用人,从谏如浇。

从他斩白蛇起义到即位称帝,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他继承和发展了秦朝体制,改革和放弃了始皇的苛政峻法,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为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他做汉王4年,称帝8年,因久扇死于长乐富,享年62岁,死后葬于长陵(今陕西成阳东)。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汉高祖身世之谜

汉高祖刘邦这位出身寒微、却成就了汉代400年帝业的人,使中国封建社会登上了第一个高峰。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刘邦身世如何?他是父母所生,还是出于婚外情的“产物”?

豪杰原本是“无赖”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刘邦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常常到酒店里赊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里睡觉。刘邦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但他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愿与其同过,刘邦的父亲只好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刘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什么时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样买地置房,有点出息呀!”

刘邦并未觉悟,还是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白吃。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然。一次,刘邦一伙又赖在哥哥家蹭饭,嫂子急中生智,用勺子猛劲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等他送走朋友,回头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于是从此不再回来。

刘邦的这种“无赖”本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皇后吕雉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军紧迫,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

“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刘邦竟然合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俗语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因为刘邦非虎而龙,也就顾不得这条古训了。

楚、汉两军对峙时,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捉到军中,想以此要挟刘邦。项羽此举虽不太正大光明,但两军对垒,似乎也情有可原。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了。”两军将士本以为刘邦会十分为难,情感也都倾向刘邦这一边,谁知大家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刘邦根本就不在乎,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我一杯羹)。”面对这样的无赖,项羽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无赖”刘邦快30岁的时候,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一久就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在亭长这个官位上,刘邦整整呆了18年。

那时的刘邦虽然职位低下,但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有一次刘邦送服役的人去咸阳,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这句话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表明他渴望成为一名威震四方的君王。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带着家人投奔自己的好朋友——沛县的县令,所以就把家安在沛县了。在吕公刚刚到沛县时,沛县的许多上层人物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便纷纷上门拜访,借机向他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当时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负责接待宾客,由于客人很多,所以萧何就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本来就瞧不起这些官吏,他没有带一个钱去,却骗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萧何担心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忙不迭地对吕公解释说:“刘邦平时就愿意说大话,很少干实事。”吕公本就是个善于维护别人尊严的人,况且一见刘邦气宇轩昂,超凡脱俗,所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请刘邦入上席就坐。

这次刘邦不但吃了一顿免费的盛宴,而且散席之后,还被吕公单独留下,原来吕公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所以特地征求刘邦的意见。刘邦当然求之不得了,可是吕公的夫人却不愿意,骂吕公说:“你常说这个女儿有出息,要嫁给贵人,沛县县令要娶他,你都不肯,怎么会嫁给毫无出息的刘邦?”但是吕公不顾夫人的极力反对,硬是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蛟龙”攀附产“真龙”

大凡开国皇帝的诞生,总会被后人编排出一些非凡的神奇故事来,以凸显皇帝出身高贵、皇权天授的命题。

关于刘邦的身世及其母怀孕的经过,《史记》和《汉书》里均有类似记载,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兴,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意思是说,刘母生刘邦前,曾在大泽的堤岸上休息小睡,正好碰上雷鸣电闪、天色阴暗,刘父前来寻视,却见一只蛟龙卧在妻子身上,不久刘母怀孕,生下了刘邦。

在今江苏丰县北环路上的龙雾桥下,仍有两个破败的四角亭孤零零地立在东岸,其下各竖立着一方石碑。

其一为“重修丰县龙雾桥庙记”,为明景泰元年(1450年)所刻,碑文称:“况龙也雾也,乃天地阴阳之全,变化聚散,皆不可测,是以龙兴雾瀚,理势必然,而以为斯桥之名,断自汉高初生,母遇蛟龙而得。”另一块是“丰县重修龙雾桥碑记”,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所刻,碑文称:“……至于之所谓龙雾桥者,乃汉高帝受妊之始,龙环雾绕,而桥以名焉。”据说,这两块碑刻是1981年4月在梁楼村的麦田中发现的,后被移置于此。据此判断,这一带应该是传说中刘邦的母亲遇蛟龙而怀上刘邦的地方。

刘邦迷信起家

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

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她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她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刘邦立皇太子之谜

刘邦的大儿子,并不是汉惠帝刘盈,而是叫刘肥,是刘邦结婚前和另外一个女人生的,所以他就没有被立为太子,而是立了吕后的儿子作为太子。刘邦在战争中遇到了一个女人,叫戚姬。戚姬是定陶人,长得非常漂亮。

刘邦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把戚姬带着,而把一些留守的任务都交给了吕后,戚姬就天天跟在他后面哭,说你要把我的儿子立为太子,你不能把刘盈立为太子。时间一长,大概刘邦观念也改变了,就决定更换太子。当时朝廷里面都反对刘邦换这个太子,但是不管谁劝,刘邦都是表面上听了,但是心里面还是要换。这种情况让吕后非常着急,不知道如何办。这时候就有一个人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那人说这个事情你得去找张良,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他这个人最善于出谋划策。你去找他,让他想办法。吕后就叫自己的哥哥去找张良。张良说我是善于出谋划策,但是太子的问题是你们家里的事,我是外姓,不好干预,你要立谁就是谁,这个我也没办法。但是吕后不干,张良逼得没有办法,就想出一招,他说刘邦生平最崇敬的有四个人,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还有一个角里先生,建国以后就要把这四个人找来为他出谋划策。但是这四个人认为刘邦不尊重读书人,喜欢骂人,他们不愿意来,不愿意臣服汉朝,还躲在山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