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战争。战争使严格的礼教失去意义。这个青年人死在王妃怀里的消息,在当时没人觉得不可思议。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的胆气和力量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敌军的又一次进攻便又被击退了。
但是,随着瞿能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守城燕军的伤亡日益严重。危急关头,徐妃带领着城内的妇女,干脆拿起兵器,面对面地跟敌人厮杀起来了。
世间只有极少的人能体味到杀人的滋味。能体味到杀人滋味的女人则更少。何况,这是在距今六百年前的时代。徐妃要杀人的那天,她偏偏穿上了王妃服装。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裙,褙子。这究竟出于什么目的,人们颇费猜测。
那时候瞿能令他的两个儿子带领万余兵士发疯似地进攻丽正门。先是用炮石打,用扬尘车往城头扬尘。
继之在城下架起柴薪火攻。在火攻被城上泼水破坏之后,又集中了所有的云梯、“行天桥”车,在强弩的掩护下强行登城。城上的人先是以弓弩还击,后来往城下抛掷檑木滚石,甚至砖瓦之类。有些力气大的汉子则用笨重的“狼牙板”,喊声“一——二”,往人稠的地方拍击。每一次拍击都会溅起四射的血浆。也有的人使用飞钩,甩到攻城人身上,嗖地声提起,像钓鱼似地把人甩到城头,再用棍棒砸死。但是敌人毕竟太多了,那些后续者终于可以借助云梯或“行天桥”车接近城头。城头上的人只好摸起刀、斧之类的兵器搏杀。守城人本来就少,且老弱疾残居多,所以在伤亡减员之后,形势已岌岌可危。恰这功夫儿,徐妃带领一队女兵运石头砖瓦登上丽正门城头,千钧一发来不得犹豫,大喊一声:“杀呀!”顺手搬起块石头,照准往城上爬的一名敌兵抛了下去……她似乎听到“噗哧”一响,看到那颗头颅像跌碎的西瓜一样炸裂开来,淌出花花红红的瓜瓤和汁液。当然,她也许是闭着眼的,也许什么都没看到。但是第二块石头抛下去时,她是清楚地看到被击中的那人,与石头一起(他像是拥抱着那块石头)跳落到城下的羊马城里。从现在开始她可是杀得大胆了,杀出威风了。她就近摸起一把利斧,利用女墙的掩护,当敌人的头颅或手掌露出在城头时,利斧便会准确地剁在头颅或手掌上。
而且,徐妃还鼓励那些因为紧张、惊惧而面色土灰浑身痉挛的妇人说:“来呀,怕什么?杀呀!杀开头儿就不怕了!”她把石头递到那妇人的手里,与那人一起捧着,走近女墙,将石头抛下去。
“记住,这是你杀死的第一个敌人!”她说。徐妃鲜亮的王妃服装像是飘扬在城头上的彩霞,那也恰恰是太阳喷薄欲出时分。当太阳跳出地平线时,她也成为跳跃在城头上的太阳了。
因为王妃这颗太阳就在身边,守城的兵壮(包括妇人们)便永不会有死的黑暗的威胁。而攻城的兵士看到了王妃火球似的形象,他们的眼球便会被灼伤,他们的身躯也会如经不起曝晒的纤草那样蔫了下去。
“燕王妃!她在城上!”“我们不能伤害王妃啊!”“……”
攻城的兵士惊恐乱叫,再也无力攀登、冲击。他们纷纷爬下去、跌下去,再退回去。进攻的鼓声不知不觉也哑了。瞿能徒叹奈何,只好鸣金收兵。
在那个被后世人们称之为“冷兵器”的时代,某个人在战场上所显示的力量是难以想像的。何况这是一场叔侄之间争夺帝位的战争,进攻的将士大都不想或不敢伤害燕王妃,所以燕王妃在丽正城门上所起的作用,没准儿要比梁红玉当年在黄天荡楼船上击鼓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呢!
丽正门城楼巍然屹立在霞光里。徐妃倚坐在城堞上,茫然地看着自己的手掌。手掌上有凝固了的血浆。她忍不住呕吐起来。丽正门的战斗刚刚结束,西边彰义门的防守形势又骤然紧张起来。在十万以上敌军的包围里,一万余燕军(连民壮合计亦不足两万)真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瞿能最终看清了丽正门是块难啃的骨头,便理智且及时地将攻击重点转移到彰义门。如此一来,负责彰义门守卫的燕将陈珪和王府纪善金忠,便感受到了令人窒息般的压力。他们赶紧派人去顾成的幕府报告军情,请求增援。但各门的防守都很危急,而随着伤号的增多,顾成手中可供机动的兵力实在少得可怜。老将军好歹凑起不到百人的军卒,另外有一百二三十人的民壮,由他亲自带领,赶到了彰义门上。
这一天的天气也对燕军不利。西北风刮得甚疾,平地上飞沙走石。官军借助风势,先用扬尘车往城头上扬尘,扬得昏天黑地,令人不敢睁眼。随后猛力发炮,企图在城头打开个缺口。幸亏燕军有顾老将军压阵,心里踏实,不显慌乱。他们躲过了敌人的灰沙、炮石,不曾造成什么伤亡。而且,他们早已备有“木女头”(一种硬木制作、下装两轮,状如女墙的城防工具),这工夫儿迅即将“木女头”堵向被毁坏的地方。然后他们就通过“木女头”中间的洞眼儿向外发射箭矢。
接下去敌军开始了火攻。那些堆积于城下的柴薪,蓬蓬勃勃燃起,借助风势,呼呼窜上城头。于是水就成了城上最急需的东西。陈珪、金忠指挥兵士和民壮们赶紧将早已贮存的水囊(以猪、牛尿泡制作)和水袋(马和牛的皮比较完整地剥下,再精密地缝缀)纷纷地扔到柴薪上,将火焰压了下去。而待火焰又燃起来时。由顾成调度的男女民壮已及时地将水送上了城头,所以使敌方的火攻没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这就是“人和”战胜了“天时”呢!然而。那些送水的女民壮们委实是累坏了。尤其是徐妃率领的那支由官员夫人们组成的“娘子军”,她们平素未经劳动锻炼,连日来过度的体力消耗,已超出了她们的承受能力。她们几乎是爬上城头来的。她们有时会被阶梯绊倒而将宝贵的水洒掉。唉!到了这种地步儿,这些可怜而又可爱的妇人们只好用她们的眼泪来灭火了!火攻之后,城外的鼙鼓响起来。黑压压的兵马如决堤洪水似地朝城门汹涌过来了。
这一回的进攻比对丽正门的进攻更要激烈。官军一面利用云梯、“行天桥车”,甚至火钩、铁锚等一切可利用攀援的器械,顽强地抢夺城头;一面组织骑兵两千余人拼力攻打城门。这真是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刻了!
只见老将军顾成噌噌地剥脱了衣甲,露出了胸和臂上的虎豹纹儿,且早已将一杆槊握在了手上。在他的脑子里此时幻化出洪武初年的一个场景。那一回他跟从朱元璋攻打镇江,他和十名勇士在巷战中被俘。那十人皆被敌人杀死。而当敌人的刀刃就要落到他颈项上时,他忽发神力,嘭地一声跃起,使缚绳崩断,然后一头撞倒持刀者,飞也似地逃离了死亡。他觉得那股神力如今又从身上生发出来了。有了这股神力,他一支槊可以抵挡万千敌人呢!于是,在他的带领下,陈珪、金忠以及所有的兵士和民壮,都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是,顾成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已无能为力),真正的危险不是在城头,而是在城门。
瞿能这位人称“疯子”的猛将,这回儿带领两个儿子一齐上阵,他们的两千精骑旋风般地刮过了城壕(壕上有了他们自备的“填壕车”),刮过了羊马城;在羊马城里打了个旋儿,竟然又刮进了瓮城。那时候守军透过丽正门上的洞眼儿往外射箭,后来又用长矛往外刺杀。但是进攻的兵马毕竟太多,他们可以前仆后继;而且瞿能父子也一次次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越来越聪明了。他们居然用粗大的木头将城门撞开了。他们现在还有活着的七百余骑兵。这七百余骑兵冲进城门后,又有二百余人马落进了陷阱。但是瞿能父子及五百余精骑总算是杀进北平城来了!他们立大功的时刻就要到了!瞿能朝前面望去,只见通入城内的街道上拦了用横木和交叉的铁矛所组成的“柜马枪”。他知道这种“柜马枪”是挡不住他的战马的,但他却不敢继续前进了。因为他需要等待后续部队,否则单凭五百人马是绝不可能占领偌大个北平城的。
然而恰在这刹那间,后面响起了金钲声……这是大将军李景隆发出的停止进兵的号令。瞿能顾忌到燕军会设计一个圈套,将他的五百人马一个个生擒活捉。他只好拨马而回。从而留下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建文朝廷的遗憾,也留下了他和李景隆之间的一段公案。
人们(当时的和后世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庸帅”李景隆忌功妒能,才命令瞿能停止前进致使其功败垂成的。李景隆对瞿能的解释是,城内必有伏兵,我军不可轻进。他决定明日继续攻城。
然而,这一夜特别的寒冷,可以说滴水成冰。守城的兵民利用夜间喘息之机,肩挑人抬往城上运水,再将水泼到四周的城墙上。他们忙活了整整一个夜晚。第二天天亮,呈现在李景隆和瞿能面前的,已经是一座“冰城”了。那光滑溜溜的城墙已经无法攀登了。他们只好等待着太阳将“冰城”融化。可谁知道哪天才能融化呢?
所以后来顾成老将军对燕世子朱高炽说,“天时”也于我军有利。我军“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着,故而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接下来的几天,北平比较平静。李景隆和瞿能发生龃龉。他们正在调整部署,修改攻城方略。燕军则利用喘息之机蓄积力量。后来,根据道衍“以战代守、以攻解围”的建议,燕世子朱高炽拣选精锐兵士,利用夜色掩护,缒出城去,偷袭骚扰敌人。迫使官军后退为营。北平攻守战此时陷入了一种胶着状态。
在北平军民焦灼企盼的目光里,燕王带领着二十五六万人马急如星火从大宁向着关内驰来……四
燕王朱棣在撤离大宁之前,派出指挥使薛禄等分兵攻夺富峪、会川、宽河等地,“顺手牵羊”收降了一部分驻军。十月十六日(壬子),他收到了世子朱高炽送来的“蜡丸儿”信件。朱高炽写信的时候还不是北平最危急的关头,但燕王读信后已经是如坐针毡了。十月十八日(甲寅),他与宁王一道,带领军队和宁王府的妃妾世子,押着一车又一车的宫廷里的宝货(大宁城值钱的东西已席卷一空),离开了大宁。
宁王朱权登车之前向大宁城最后望了一眼。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将一片树叶送到他的袖上。他捉住这片枯叶,不忍心丢弃,便将它一直攥在手里。不禁心里一酸,潸然泪下。这是他的藩地留给他的永远的纪念啊!
燕王坐在车上心里绷得很紧。来大宁的目的他是达到了,但北平城里他的妻妾子女却在油锅里煎熬。他想像着徐妃以及其他的夫人,连同他的三个儿子,被押上囚车送往应天。整个燕王宫一片烛天大火……这其实是一个梦境。自从朝廷开始“削藩”以来就时常折磨他的一个梦境。所以,当他看到宁王离开大宁时那双发红的眼睛,他的心里也不由地一颤。他能够理解一个藩王对他脚下那片热土的感情。
燕王的身板儿也绷得很紧。他似乎在用自身的力量帮助马匹来加速车轮的转动。
从大宁往回返,道路畅通无阻。关关隘隘皆卑恭地笑着迎接它们新的也是至高的主人。燕王一路马不停蹄。而且,他还遣快马尽量早一点儿抵达北平,报告燕王马上就要回来了的消息,以便鼓舞守城军民的士气,同时也令李景隆将注意力移向东北方向,借以减轻对北平城的压力。
燕王回师的速度可真快呀!第二天(即丁卯日)他的大队人马就来到了古会州地(今河北省承德市东北平泉附近)。在这儿他得到了北平来的情报,知道古城完好无损,它仍然威风地屹立在燕地上。听到这消息,他身子突然就瘫软了。车轮也戛然而止。他闭上眼,想像着把他的妻妾子女一下子揽在怀里……行至会州,燕王令大军扎营休息。在这儿任命和提拔了一批将领,并将全部军队重新进行了调整、编营。
今非昔比,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包括大宁军在内的将近三十万军队,可谓兵强马壮呢!他将其分作中、左、右、前、后五军。各军将领分别为:
都指挥张玉将中军。提升密云卫指挥郑宁、会州卫指挥何寿为都指挥佥事,任中军左、右副将。
都指挥朱能将左军。提升大宁前卫指挥朱荣、燕山右卫指挥李浚为都指挥佥事,任左军左、右副将。
都指挥李彬将右军。提升营州中护卫指挥徐理、永平卫指挥孟善为都指挥佥事,任右军左、右副将。
都指挥徐忠将前军。提升营州右护卫指挥陈文、宽河卫指挥吴达为都指挥佥事,任前军左、右副将。
都指挥房宽将后军。都指挥和火允为左副将,升蓟州卫指挥毛整为都指挥佥事,任后军右副将。
从以上的安排可以看出,原属宁王的一些将领也得到提拔。他们为燕王所用,自然感恩戴德。燕、宁二王的军队自此实现了“合流”。这是燕王打天下的基本队伍。这支队伍将追随他转战南北,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打进应天。
燕王入关后,如飞的马蹄突然缓慢下来。其马蹄的疾速迟缓,如琴师在弦上的手指,可以充分显示一个艺术家的技巧。这使后世的人们(包括那些非难他的人)亦无法掩饰对其用兵艺术的赞叹。
他现在考虑的不是如何解救北平之围,而是如何击溃李景隆的四五十万军队。这一回采取的仍然是“先声后实”的战术。其火速率师入关,造成了奔袭决战的气势,减缓了北平的军事压力。入关后迟迟不进,则迫使李景隆昼夜为备,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不得安稳。南方将士本来就不习惯北方冬季的酷寒,御寒的准备不足,穿着厚厚的战袄披霜冒雪,又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其战斗力无疑会大大减弱。而在李景隆“转逸为劳”的同时,燕军却大大放慢行军速度,避免了奔突之劳,“转劳为逸”。如此一来,尚未交战燕王便取得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