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15391700000065

第65章 满志觊觎南唐美女(3)

李煜与小周后究竟是如何偷情的?从李煜所填一首《菩萨蛮》尽可看出:“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看看,李煜借小周后之口,把一桩偷情事情竟然写得如此动人。就这一角度来看,李煜当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了。

不过,真正为李煜在中国词坛上挣得莫大声誉的,还不是上述这般寻欢作乐的词,而是带有李煜某些伤感、某些忧愁的词。比如,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出使宋朝被赵匡胤扣留在汴梁,李煜索要不果,很是思念,曾填过一首《清平乐》,词云:“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这类词,语言朴素自然却又能很得体的抒情,确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像“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之句,因情景交融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据说,赵匡胤曾看过李煜的这首《清平乐》。看过之后,他颇有感触地对赵普道:“李煜真是旷世奇才啊!”

赵普却问道:“皇上,如果李煜把填词的功夫和精力都用在治国之上,又当如何?”

赵匡胤笑道:“那朕恐就不敢图谋江宁了!”是啊,李煜身为一国之君,只留意声色诗词而不思朝政,亡国自然就是迟早的事了。故而,得知江都留守林仁肇大败宋军之后,李煜不但不加以褒奖,反而将林仁肇召至江宁训斥道:“你目无皇尊、擅自用兵,你是想把宋军引过江啊?”

林仁肇辩解道:“在臣看来,赵宋早晚是大唐的祸患!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以绝后患!”

“放肆!”李煜呵斥道,“凭你林仁肇一人,就能拒宋军于千里之外?朕实话告诉你,如果因为你的所为而召来宋军大兵压境,朕就决不轻饶你!”

林仁肇急道:“皇上,偏安不是长久之计,宋军是肯定要打过长江的啊!”

“住口!”李煜发火了,“朕不去惹赵匡胤,赵匡胤又何故惹朕?如果都像你这般无事生非,朕岂有安宁之日?”

“皇上!”林仁肇的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荆南湖南何曾惹过赵匡胤?西蜀南汉又何曾惹过赵匡胤?可赵匡胤不照样一个一个地把它们给吞了?”

林仁肇所言,应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可李煜却冲着林仁肇吼道:“你若是再敢妄言惑朕,朕现在就不轻饶你!”

林仁肇不敢再妄言了。还算不错,李煜当时并没有治林仁肇的罪,只是将他留在了江宁,而把江西、安徽一带的十数万南唐兵马交给了大将朱令贽统领。也就是说,林仁肇打了一次胜仗之后,却失去了兵权。

此事不知何故被那小周后知道了。那是一个暮春的夜晚,李煜与小周后一起花天酒地了一阵之后,就携手走进了花园。当时月色很好,因为早晨下过一场雨,花园里还都是湿漉漉的。晚风徐来,吹拂着李煜和小周后连袂的衣襟,确有一番诗情画意。只是这种季节,许多花儿都凋谢了,李煜和小周后的脚下,未免有一些狼藉之感。

小周后幽幽言道:“妾虽深居宫中,却也知道林仁肇乃大唐善战之人,皇上又何故将他闲置京城?”

连小周后这样的女人都知道林仁肇的为人,便足见林仁肇在当时的南唐是威名远播了。李煜回道:“爱后有所不知,朕虽也听说过林仁肇善战,但他过于骄纵,好无端生事,朕实在放心不下,只能将他搁置京城。”

一个国君,竟然只“听说过林仁肇善战”,李煜的荒于朝政又到了什么地步?小周后问道:“皇上说林仁肇好无端生事,指的是他曾大败宋军之事吗?”

“是的,”李煜言道:“他侥幸打了一次胜仗,便狂妄地劝朕对宋主动出击以绝后患!爱后想想看,凭大唐一国之力,怎堪与赵宋为敌?既不能为敌,那就当与赵宋和平相处。似林仁肇这般,无端骚扰赵宋,岂不是惹火烧身?如果赵匡胤一怒之下,发兵过江,朕还无话可说……那林仁肇真是不了解朕的心事啊?”

小周后能了解李煜的心事吗?就听小周后又问道:“皇上,如果大唐永远都不骚扰赵宋,那赵匡胤是否就永远不会发兵过江?”

李煜沉默了很久一段时间之后才低低地言道:“朕希望如此啊……”

当夜,李煜在自己的寝殿里,与小周后颠鸾倒凤之后。又披衣下床,饱蘸浓墨,填下了一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把当时的季节与当时的心绪几乎是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季节是令人伤感的,心绪是令人伤悲的。小周后看完这首《乌夜啼》后,两行清泪潸然滑落。莫非,李煜对自己未来的日子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不然,《乌夜啼》一词中又何来的这么浓重的悲观?

但林仁肇没有这么悲观,虽然他也知道以南唐现有的实力很难与赵宋抗衡,但他却始终坚信,只要不坐以待毙,只要以攻为守,那南唐就足以与赵宋周旋。只是苦于手中已无兵权,林仁肇的想法再多,也只能是空想。

不过林仁肇并不死心,他找了一个机会,向李煜提了一个舍己救国的方法。然而,李煜不仅没有为之所动——更不可能为之所泣——反而拂袖喝道:“简直一派胡言!”

林仁肇该心凉了吧?还没有。他悟出了李煜惧怕赵宋之心,于是就又找了一个机会向李煜进言道:“占据苏杭一带的钱傲,一直与赵宋通好,臣料想,待赵宋发兵过江,钱俶定会从东边攻打大唐。请皇上借臣一支兵马,臣可以据宣歙之地假言叛唐,皇上扬言要讨伐于臣,臣就派人向钱傲求援。臣估计,钱俶必然倾全国之力东来。这样,皇上就可趁机发兵一举夺取苏杭富饶之地。臣以为,只要大唐灭了钱俶,夺了苏杭,赵匡胤就不敢轻易地发兵过江了!”

客观地讲,林仁肇此计,确是挽救南唐的一条道路。可是,李煜却质问林仁肇道:“你前番扬言假装叛唐,此番又口口声声假装叛唐,莫非你真的有了叛唐之心?”

林仁肇慌忙表白道:“臣对皇上对大唐满腔赤诚,天地可鉴!”

然而,李煜只是狐疑地盯了林仁肇一眼,又冷哼一声,便作罢。

这一回,林仁肇心凉了。他满腔报国之心,却换来李煜对他的猜忌,他又如何能不心凉?因为心凉,他就开始对南唐的前途悲观失望了。他曾在一次酒后对他人言道:“如此下去,大唐将完……”有谁知,林仁肇的酒话被李煜得知。李煜气势汹汹地喝问林仁肇道:“你凭什么说朕的大唐将完?”

林仁肇刚说了句“臣一时酒后失言”,李煜就冷冷地打断道:“什么酒后失言?分明是酒后吐真言!你不是说大唐将完吗?好,朕现在就证明给你看:大唐未完,你林仁肇已经完了!”

李煜大怒之下便要将林仁肇打入死牢。亏得那小周后得知,百般劝说,李煜才勉强同意暂且饶过林仁肇一回。林仁肇虽然死里逃生,但早已心灰意冷。

如果说,林仁肇前番大败宋军,李煜还只是嫌他多事的话,那么,自他对李煜提出那两点建议之后,李煜便对他极度不快又极度不信任了。而正是这种不快和不信任,才给了一直在虎视眈眈的赵普以可乘之机。

赵匡胤问赵普道:“爱卿何时可取林仁肇的性命?”赵普自信地回道:“现在是春暮,到夏初之时,那林仁肇就会命丧江宁!”赵普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因为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就在汴梁,闻听林仁肇遭到李煜的猜忌之后,赵普便开始在李从善的身上打主意了。如果撇开国恨家仇不说,那李从善在汴梁的生活也还是蛮舒服的。除去没有太多的自由,李从善在汴梁几乎什么都有:有华丽的房屋住,有好酒好菜吃,还有一帮丫环仆人什么的伺候着,而且,近一段时间来,大宋宰相赵普还时常地来看望他李从善。

来看望李从善的,当然不只赵普一人,南唐使者来汴梁看望李从善的次数似乎比赵普还多。李煜向赵匡胤请求放李从善回唐,赵匡胤不答应,李煜就只好借进贡、朝拜等各种名义派使者入宋探望兄弟。令李煜略感欣慰的是,李从善每次托使者带回江宁的话都是“很好”、“平安”之类。直到有一天,也就是眼看着便要进入夏天的时候,李从善带回江宁的话语突然变了。

这还得从赵普说起。有一回,赵普去看望李从善,闲聊了一会儿,赵普准备告辞的当口,忽然像是不经意地问李从善道:“你们江南是有一个叫林仁肇的将领吗?”

“是……”李从善心里一“格登”:“江南国主的身边是有一个叫林仁肇的臣子。”

“哦,”赵普点点头:“听他自己说,他很善于领兵打仗,可有此事?”

因为李从善早被赵匡胤软禁,所以并不知晓林仁肇曾打败宋军之事,听赵普这么一问,李从善多少有些紧张了。赵普所言“听他自己说”是什么意思?李从善竭力挤出笑容来,说话也异常地小心:“赵大人,那林仁肇若是搁在大宋天朝,恐只能算是寻常之辈。大宋战将如云,林仁肇岂值得一提?不过,据李某所知,在江南国主臣下,林仁肇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位善战之人。江南国弱,自然短兵少将,赵大人这也是知道的。但不知……赵大人何故在李某的面前提及此人?”

赵普微微一笑——在李从善看来,赵普的这种微笑明显的有掩饰之意——又摆了摆手言道:“没什么,没什么,赵某只不过是想证实一下而已。不然,赵某岂不白白受人欺骗?”

赵普说完就匆匆地离开了。剩着李从善,足足思索了有两个时辰。赵普“想证实一下”什么?“白白受人欺骗”又是何意?两个时辰过后,李从善终于思索出了一个结果:“那林仁肇定是和赵普有过什么接触。”想到此,李从善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巧得很,就在赵普向李从善打听林仁肇之后的第二天,李煜的使者就走进了汴梁。这使者姓马,是奉李煜之命以朝拜的名义入宋来看望李从善的。

宋廷照例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马使者。赵普还着人陪着马使者在汴梁城里游览。游来览去,就走到了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屋前。马使者不禁停下了脚步观望。因为那正在装修的房屋样式,明显的带有江宁一带的风格,在汴梁城里十分醒目。

马使者就好奇地问陪同者道:“这房屋是何人所住?”

陪同者回道:“我也不知。我只听说江南有一位将军要投我大宋,这房屋好像就是为他预备的。”

马使者一惊,忙着问道:“我可以进去看看吗?”陪同者一开始好像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再看马使者,三步并作两步地就跨进了那处房屋。那处房屋有四五间之多,里面已经布置停当,十分地华丽。而最惹马使者注目的,不是那些布置,而是一张画像。那画像端端正正地挂在一间卧房内。谁?林仁肇。

马使者也顾不得再问陪同者什么了,急急地告辞,又急急地走进李从善的住处,慌慌张张、结结巴巴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李从善一把抓住马使者的手腕问道:“真有这等事?”

马使者的手腕被抓得生疼:“王爷,是小人亲眼所见,怎能有假?”

李从善恍然大悟似的点了点头,又自言自语地道:“本王明白了……”

马使者离开汴梁前,李从善对马使者嘱咐了两点:一、回江宁以后,将你所见所闻如实禀告皇上;二、代本王向皇上建议:林仁肇不可留。

马使者走后,李从善还自鸣得意地自语道:“好个林仁肇,本王和皇上差点被你蒙骗……”好个可悲的李从善,中了赵普的反间计不仅浑然不觉,还大大地帮了赵普一回忙,赵普真要好好地感谢他呢!

更可悲的当然还是那个林仁肇。李煜听了马使者的汇报后,顿时怒发冲冠道:“果然不出朕之所料……”

不过,李煜并没有立即下旨逮捕林仁肇。他处死林仁肇的方法似乎也带有艺术性。他宣旨召林仁肇入宫,赐林仁肇酒食,还亲自为林仁肇把盏。

应该说,林仁肇在临死之前曾经快乐和兴奋过一阵。因为,李煜一边看着林仁肇饮酒一边这样言道:“朕已经想通了,待明日,朕就拨给你十万兵马,让爱卿你打过淮河去,尽收大唐江北失地!”

只是林仁肇的这种快乐和兴奋太短暂了。很快地,他就觉着了腹内如刀绞般的疼痛。跟着,一股苦涩涌满口腔。他一张嘴,黑色的血水像利箭一般喷涌而出。

林仁肇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瞪着李煜说的。他这样说:“皇上,你为何要毒死我?”

林仁肇就这么死了,死得既可悲又可怜。可怜的是:直到死的那一刻,他还不知道究竟是“为何”。

小周后闻之,花容失色。她颤颤地问李煜道:“皇上,你以为,那林仁肇会真的叛唐吗?”

“即使林仁肇无心叛唐,朕留他也无用!”

小周后“啊”了一声道:“如果赵匡胤发兵过江,林仁肇岂不是可以率军抵挡?”

“爱后,像林仁肇这般喜欢惹事的人都被朕处死了,赵匡胤还有什么理由发兵过江?”

这当然只是李煜的一厢情愿。赵匡胤得知林仁肇的死讯后,立即当廷宣布:不日发兵过江,直捣江宁!

很快,十万宋军聚集在了汴梁周围。大军粮草也已准备停当。统兵出战的主将早在远征南汉前就已经敲定:“良将”曹彬。看起来,万事俱备,只欠赵匡胤一声号令了。

可是,赵匡胤的这声号令迟迟没有发出。确切地讲,赵匡胤发出号令了,但不是命令曹彬攻南唐,而是命令曹彬、潘美等一大批宋将率十万宋军迅速北上。原因是,北汉和辽国联兵十数万已屯集在太原之南,显然有大举攻宋之意。这样一来,赵匡胤就只好暂罢攻打南唐之念了。这一暂罢,就是两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