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088

第88章 要学会尊重他人——履错然,敬之无咎

【原典】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易经·离》

【释义】

《离》卦初九爻说:做了错事,竦然警惕,慎重地对待他人,就没有过失和灾害。

《象传》说:做错事后竦然警惕而慎重对待他人,可以避免过失和灾害。

“敬之”就是尊重对方,“无咎”就是无害,“敬之无咎”就是对人,无论朋友还是对手,都要讲规矩,要尊敬对方,这样才能凭仁义令人佩服。“敬之无咎”的要义有两点:一是尊敬别人;二是要互惠互利。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尊重你,你先尊重人。”即使是你的敌人也要尊重,因为尊重能唤起一切善意。

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不是沧海之一粟呢?能够正视自己的这种渺小的人,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从而才有更严格的要求与更高的追求,人生才能达到新的高度;看不到这种渺小的人,会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失去上进的动力与机会。这样,即使曾经辉煌的人生最终也会黯然失色。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已经成为大多数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

【事典】

故事一:孔子“推己及人”

有史记载:孔子要出门,刚好下大雨,找不到车。孔子的弟子中有人说:“子夏有,跟他先借用吧!”但孔子却不同意:“子夏的短处就是在钱物上比较小气。和人交往,要推重他的长处而避开他的短处,这样才能长久的相处。”弟子们听后,就没有去向子夏借车。

孔子说:“做人在三件事上都要懂得推己及人。如果对居上位的人不能尽心事奉,却要求属下凡事听命;如果对双亲不能尽孝,却要求儿子孝顺;如果对兄长不能尊敬,却要求弟弟听话,这就是不好的毛病。人如果在这三件事上面懂得推己及人,就能成为立身端正的君子。”孔子这里所说的“推己及人”,即是以朴素、通俗的语言阐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在人际交往中,要真正的想到对方,去尊重对方,而不是将自己的要求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强加给对方。

如果我们用心去体悟别人的合理要求,在不违背别人合理的情意下,节制自己,不执著于自己的意愿与利益,才能学会更好地为别人着想,君子的处世风度才能得以成立。在此基础上,才可使人们都生活在以和为贵的环境中。

故事二:廉颇负荆请罪

战国时的蔺相如是赵国的一名门客,地位低下,因为偶然的机会才为赵王所知,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此以后,他接连被提拔,官拜上卿,名字排在老将廉颇之前。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保卫国家的功劳,可是蔺相如仅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点功,爵位却在我之上。况且,他出身低微,却和我一样担任同样的职务,我实在是感到耻辱,而且现在还要我做他的助手,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他对外扬言:“我如果碰到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了这些话,总是避免和廉颇正面的接触。每次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愿和廉颇争位次的先后。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对面过来,他立即把车子掉转方向躲避。

蔺相如对自己的门客说:“其实我并不是怕廉将军,我是为了国家着想。强秦之所以现在不敢发兵来攻打我们,只是因为我和廉将军两人还活着。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辱退让,首先考虑到的是国家的患难和安危,而把个人的恩怨摆在了次要地位。”

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实在太低了,于是真诚地负荆请罪,两人终于和解,共同为赵国效力。

在与人的交往中,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就如同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你做的各种的动作,镜子中的人也会和你作出相同的举动。因此,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别人。

故事三:梅兰芳的交友之道

著名的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向齐白石学画。作为弟子,经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而他的画艺也受到了齐白石的赏识。

后来梅兰芳进入戏曲界,演技高超,名声也如日中天。而齐白石却生活俭朴,衣着平常,经常不被人理睬。但是,梅兰芳并不以自己是戏曲界的名角而轻视齐白石,在公共场合里,梅兰芳总是恭敬地同他交谈,使得在场的宾客惊讶不已。

为此,齐白石特地画了幅《雪中送炭图》赠予梅兰芳,并题诗:“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说姓名。”两位艺术大师的友谊一直维持终生,为后人所景仰。这个故事里既没有市侩的势利眼,也没有文人之间“相轻”的陋习,堪称平等待人、平等相处的典范。

不论我们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从事何种的工作,取得何种的成就,都是社会的分工不同造成的,都不应该以此去轻视别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只有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交往,并由此换得真诚的友谊。

【易经心解】

古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与人交往,只有相互平等的对待,才会有彼此的尊重。尊敬别人就能换来别人的尊敬,互相尊敬能互相受益,主动示善是最为珍贵的品德。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富贵也好,贫贱也好,它都不可能改变人的尊严。不要轻易去否定或忽略一个人,因为任何一个生命都有着自身不可超越的价值和特质;无论何时,都应以仁慈博爱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生命都具有被尊重的意义。

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优越感,当地人看不起外地人,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小城市的人,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富人看不起穷人,白领看不起蓝领……不可否认,人们在出身、教育程度、外貌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却不能因此将人划为高低贵贱之分而区别对待。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中,我们提倡平等的交往,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而不谄媚;受惠于人而不形成依赖;批评别人,以精诚相待、忠言诱导;受人批评,应虚心诚恳,即使对方言辞有所偏颇,也不要耿耿于怀,只要对方出于真诚的目的,就不计较这其中的得失。

人们常喜欢“摆架子”,挑剔别人的不是,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人,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自尊心的外在体现就是好面子,中国人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民族,因此,给对方保留面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多考虑一下,讲几句关心的话,多为他人设身处地想问题,就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的场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