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056

第56章 第五十二卦艮

停止

智慧通解

艮上艮下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艮卦的卦形,与震卦上下相反,是“综卦”,一动一静,相互为用。“艮”是违背,引申又有停止、怨恨、坚硬的含义,如与心违背的恨,难行的限,苦恼的艰,坚硬的银等,在此是止的意思。

艮卦,是一阳在二阴的上方,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又,艮卦是一阳,在象征地的坤卦的最上方,是山的形象,也有止的意义。

人的身体,最不容易动的静止部分,是背部。背部静止,身体就是想动,也不能动,用来比喻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动。就不会妄动,即或在行动中,内心依然保持宁静,就可到达忘我的境界。当到达这一境界时,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心都不会感动,所以在走过有人的庭院,也不会觉得有人存在。能够像这样,不论动静,内心都保持安宁,必然理智冷静,能够适可而止,不会有灾难。

上下卦相同的纯卦,如其他“震”“坎”“巽”“离”“兑”等卦,都具备元、亨、利、贞四种德行中的某几项,唯独艮卦,完全没有,只说无咎;因为已经到达人我两忘的境界。

这一卦,充满老庄的逃避思想。不过,宋代的儒家,对这一卦却备极推崇,周敦颐说:“法华经全卷,可由这一艮卦代替。”也许这是符合宋代禁欲的伦理思想的缘故。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上,止其所也。上上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是止的意思。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艮卦所说的止,是要在应当停止处停止,《大学》中说:“止于至善。”孔子说:“于止知其止所。”亦即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子止于孝,父止于慈,人与人之间止于信;可以与这一“彖辞”,相互参证。这一卦,上下卦形相同,阴爻与阴爻,阳爻与阳爻,都相互敌对,不能相应;所以是忘我的境界,当走过庭院时,不会看不到庭院中的人,没有灾难。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卦是两个山重叠,稳重静止不动,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在其应当停止处停止,思考不可超出本分以外。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初六”在最下位,相当于脚趾。人在行动的时候,脚趾最先动,所以,使脚趾停止,行动就在没有发生之前停止,不会失当,没有灾难。但“初六”阴爻柔弱,难免不能长久坚守正道。因而告诫,必须长久坚守正道,才能有利。

这一爻,说明停止应当在行动未开始之前,才不会失当。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腓”是腿肚,“六二”在下卦中位,相当于腿肚。

下卦的主爻是“九三”,相当于腰,行动由腰部主动,腿跟随腰行动;所以“六二”以“腓”比喻。“六二”柔顺中正,而“九三”刚爻刚位,过于刚强偏激。“六二”要拯救“九三”,却阴柔力量不足,只好勉强追随:“九三”又不听他的忠告,刚愎自用,当然“六二”心中不会愉快。亦即停止在臣的地位,君主不听他的忠告,又不得不追随,以致闷闷不乐。《象传》说:这是由于“九三”不能退一步听从。

这一爻,说明应止不止,勉强追随他人,不会愉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限”是界限,人的上下的界限,在腰部。“夤”是脊背的肉、“列”是裂的本字。“九三”正当上下卦的界限,相当于腰,刚爻刚位,又不在中位,过分刚强偏激,横暴的停止在腰部,使腰不能屈伸。在接近腰部的上方,是脊背的肌肉,“九三”横在四个阴爻的中间,形状像是将背部的脊肉,由中央被左右分裂,也跟着不能活动。亦即“九三”与上下、左右的人,都不能和谐相处,以致上下叛离,左右决裂,当然危险,就像心被火熏似不安。这一爻,说明停止不当,以致众叛亲离。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九三”相当于腰,“六四”就是腰以上的身体部分。

心在体腔内,为控制一切行动的中心枢纽。“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表示停止在应当停止的场所,能够自己控制,而不妄动,所以没有灾难。

这一爻,说明应当知机,自我约束,适可而止。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辅”是颚的关节。“六五”在卦的上方,相当于颚的关节,是说话的器官。“六五”不正,应当有后悔,但得中,所以停止在噪声的关节,说话中条理分明,使担心的后悔消除。亦即言语谨慎。即可避免后悔。

这一爻,说明言语,也应当适可而止。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上九”是重叠艮卦的最上方的阳爻,亦即止的终极,一切都到此终止,更加要谨慎敦厚。人的操守,到了晚年容易堕落,学业在进修接近终了时,也容易荒废,所以,最后的坚持,最重要。

艮卦的综合概述

【含义】适时制约——见机而行,适可而止。

【卦意】制止、约束、述止、止步。

【导读】与前卦的“震”相反,卦意也全然相反。“震”是动,不断有雷鸣,但“艮”为泰然不动的山。沉思默考,不可轻举妄动。过于轻率地前进,将会遭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灾难,卦形中各爻均不相应,不可期望有协助者,需有自己开拓道路的觉悟。同时不能产生依赖心,踏实地努力,维持现在的地位、境遇最为重要。“艮”和“夹”、“咸”相同,是以身体各部为例,由脚至头渐渐上升。

【卦意】上卦艮,下卦艮。艮是一阳在二阴之上,表示阳已到了上方的极点,停止而不能再前进了,象征停止。艮卦阐述了人生发展事业过程中,应掌握适时而止,适当制约的决策原则。

【结构模式】止于至善,止于言行,适可而止,停止不当,应止则止,停止行动,艮(停止静止)。

[阴阳]四阴二阳。

[位置]一爻五爻阴居阳位不正。六爻阳居阴位不正,二爻四爻三爻阴阳正位。

[状态]理智冷静,适可而止。

【卦象】艮为山,上下卦都为艮,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表示不可再前行,应该暂时停止。图像显示一种稳重静止之势。艮又表示一阳在二阴之上,阳已到了最上方,也有停止之象。

【思维模式】艮卦阐述了事物在一定时期要静止,暂停的道理。物极必反,动极思静,任何事物的运动都要适可而止。但静止要依其几项原则:(1)当止由止,不失其时。(2)从动到止,先在关键部分静止。(3)由动到止,应注意短期的不适应状态。(4)完善利用静止功能。

【哲理启示】物极必反,动极思静,阐述事物的静止原则。启示人们在人生事业发展中,要有一定的制约。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不失时机则前途必然光明。

【决策思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旧的慢慢衰亡中止,新的逐渐开始、一动一静,相互为用,事事自我约束,以静待动,内心保持清静,处变不以妄动。处理问题,不超越本职范围。以静观动,可以让思想和行动显得镇定自若,显得有克制,办事有步骤,让人际关系趋于稳定。自己也可以在止步不前时,抓紧学习,修养和反思自身,为以后的前进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