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005

第5章 第二卦坤(1)

地的包容为臣的遣

智慧通解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述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表朋。安贞,吉。

“坤”是伸的意思,也有顺的含义。“乾”是朝日光气的舒展形象;相对的,“坤”是地气舒展的形象。“乾”是创始万物的天的功能,“坤”则是顺从天,形成万物的天的工具。坤全爻都是阴爻,阴的形象,最大的是地,所以命名“坤”,象征地。将两个重叠,仍然称作“坤”,是因为纯粹的阴,最柔顺。

“坤”也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但与“乾”不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万物有利,只在象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著于正道时;亦即,大地依顺着天,滋生万物,向前奔腾不息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又,天体向右转,地球向左转,大地虽然反天体运行的方向逆转,但仍然依顺天的法则变化,正如同母马,喜欢逆风奔驰,却又性情柔顺,所以,“坤卦”以母马为象征。

君子前进,必有所为,但领先则迷失,随后才能有所得,有主宰,因而有利。因为“乾”是主导,“坤”顺从,惟有追随“乾”,才不会迷失。就像思想领导行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

依八卦的方位,西方是“坤”“兑”的卦位,南方是“巽”“离”的卦位,都属于阴,所以,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属于阴的朋友。东方是“艮”“震”的卦位,北方是“乾”“坎”的卦位,都属于阳;因而,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一说,月初的夜晚,月亮由西南方升起,由亏而盈,得到光明;然后,由盈而亏,在月尾的早晨,月亮于东方消失,失去光明;是以月亮盈亏的方位来解释。总之,行动必须正大光明,才能获得正义力量的支持。

最后的结论:只要安详地执著于正道,就会吉祥。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成“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彖传》是就“卦辞”原有的含义,加以阐扬。首先以“至哉”赞美“坤元”。

“至”是至高、至大的意思,在语气上,比赞美“乾元”的“大哉”,层面稍低。“坤元”是大地功能的开始,生成万物的根源。乾卦用“万物资始”。坤卦用“万物资生”,“始”指生命的开始,“生”指生命的完成,层面也有差异。大地的功能开始,所以形成万物的生命,是由于顺从承受天的法则。以上解释“坤元”。

大地深厚,负载万物,具备无穷的德行。包容、广阔、光明、远大,使各种类的物,都能顺利的生长。以上解释“亨”。

雌性属于阴,因而,母马与大地同类,具有在地上奔驰的无限能力,而且性情柔顺、祥和、纯正,并且执着。君子应当效法,这种以母马为象征的大地的德行。以上解释“利贞”。

领先会迷失路途,随后才能顺利地找到常规。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的协助,因为是与同类同行;东北方向,将失去朋友;所以,必须与同类同行,最后才会吉庆。安祥并且坚持纯正,所以吉祥,因为符合大地无穷的德行。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象传》解说“卦辞”的“大象”部分。因为地也只有一个,所以将上下卦一并解释。“坤”象征大地的形势,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在坤卦最下方,开始的第一爻,是老朋,亦即有变化成阳爻的可能性。《象》日是《象传》解释“爻辞”的“小象”部分。自坤卦开始,将“小象”分割,附在各“爻辞”之后,以便于阅读。原则上,并与“爻辞”一并解释。

“初六”是坤爻最下方的阴爻,以“履霜,坚冰”象征。在这一最低的位置,阴气凝结成霜,但到了降霜的季节,不久寒冬即将来临,结成坚冰。所以,当踏到薄霜时,就应当想到,结冰的季节就要来了。这是以大地的现象,说明阴阳的消长,阴气开始伸长,阳气逐渐消失。

“驯”是顺从;“致”是尽的意思。阴气开始凝结成霜,依大地的法则,顺序下来,就到达结冰的季节了。

这一爻,说明见微知著的道理。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是阴爻,“二”已升到偶数的阴位。阴爻阴位得正,又在下卦的中位,所以中正,最纯粹。

这一爻,以大地的形势说理。大地一直向前延伸,古代说天圆地方,又极为广大;所以用“直”“方”“大”形容。以大地的德行来说,固执纯正是“直”,有整然的法则性是“方”,顺从天的德行是“大”。只要具备“直”“方”“大”的德行,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

《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行动,顺从大地的法则,一直向前,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这正是大地法则的光明伟大。

这一爻,说明直率、方正、宽大,为做人的基本态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威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是阴天,在奇数的阳位,是从属的地位,但仍然保有积极的能力。不过,“三”在下卦的最高位,已不能永远不变。

“章”是美丽的文采,必须含蓄,才能继续保持纯正。不过美丽的文采,难以长久隐藏,随着时间,会被发现,或许不得不跟随君王,从事政务。但不可重视个人的成就,最后才能有结果,这正是智慧的光明远大。

这一爻,说明含蓄。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六四”是阴爻,在偶数的阴位,却是上卦的最下位,虽然得正,但不得中,过于阴柔,仍然是危险的位置。“括囊”,是将口袋收紧。象征处于危险的地位,应当收敛谨言慎行,才不会发生过错。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在《荀子·非相篇》中,将“括囊无咎,无誉”。指为“腐儒”,解释成乡愿。不说话,虽然不会犯错,但也不值得称赞。

这一爻,说明收敛。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的记事中,有以下的一段话:南砌谋反,占筮出现这一坤卦“六五”,非常高兴。但子服惠伯却规劝他说:“如果是忠信的事,则可;不然必败。”接着解释这一爻辞说:“黄是中色,裳是下饰……”这是最古老的解释。

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五行说,认为构成物质的元素,为木、火、土、金、水;以颜色来说,各相当于青、赤、黄、白、黑;以方位来说,各相当于东、南、中、西、北。因而,黄是土,亦即大地的颜色,也是中央的颜色。五行的说法,虽然盛行在春秋战国以后,但渊源很早。难以完全否定。

“六五”在上卦的中位;因而以黄色象征。但在奇数的阳位,并不正,所以用“裳”比拟。“裳”是装饰性的下衣,比拟谦逊的态度。“黄裳”象征中庸谦逊的态度,所以说最吉祥。“文”是美丽的文采,具备像黄色下衣般的中庸谦逊的美德,最吉祥,因为内在的文采,自然会流露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