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042

第42章 第三十八卦睽

乖离乖异

智慧通解

离上兑下

睽,小事吉。睽卦与家人卦的形象,上下相反,相互是“综卦”,家和万事兴,不和则一切乖离。连接得非常巧妙。

《序卦传》说:“家道佃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睽”是目不相视,违背、乖异背离的意思。合必有离,离必有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效运用离合异同的必然法则,才能因应变化,有所作为,解说详见《彖传》。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桑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卦,以卦形来说,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是火炎向上烧,泽水向下浸的形象;以象征为说,上卦是中女,下卦是少女,是二女同住在一起,行动意志不能协调的含义,都有违背的倾向。但以卦的性格说,下卦“兑”是悦,上卦“离”是附、明,是属于愉快的依附明智的性质。再以卦变来说,离卦的“二”与“三”爻交换,中孚卦的“四”与“五”爻交换,或家卦的“二”与“三”及“四”与“五”爻交换。都是柔爻前进上升,成为睽卦,使“六五”在中位,与“九二”的刚爻相应,得以称为补救,因而大事不可,小事吉祥。

总之,以万物的事理来说,形态虽然违背,但也有看不到的同一性存在。如天高地卑,形象不同,但作育万物的功能相同;如男女的体质不同,但彼此的意志,可以沟通;如万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成长的过程,都相互类似。所以,背离是在异中有同,因时间演变而背离,背离的时间功效,可就太大了!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同而异”的阐释,与明夷卦“大象卦”的“用晦而明”

的含义相似。这种相反相砀法则,在《老子》中常常看到。睽卦的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性质背离。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合而不同,亦即顺应大势所趋,但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独立人格。《彖传》中指出,应于异中求同,在此则作相反的说明,应于同中求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适,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辟”即避。“初”与“四”应当相应,但“初九”“初四”都是阳爻,却不能相互应援,应当会发生后悔的结果。不过,在背离的情况下,应当相合的却背离,应当背离的反而相合。所以,应当相互排斥的“初九”与“九四”,反而相互应援,使想象中的后悔,消除于无形;就像丧失的马,不必去追逐,自己就会回来。“初九”认为没有应援,不可能上升,但意外的得到“九四”的应援,不必焦虑,有了上升的机会。所以,人情反复无常,为了避免灾祸,有时不悄理会的恶人,也不得不交往。亦即,人事难以意料,宽大包容,在危难中,才会有意外的应援到来,即或是恶人,也不可以完全排斥,适度的交往,反而可以避祸。如《论语·阳货篇》中,孔子去回拜鲁国的佞臣阳货,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爻,说明异中有同,就是正邪之间,也不例外。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主”为主人,指“六五”。“九二”与“六五”阴阳相应,本来应当会合,但在背离的状况下,却不能见到,于是,到处寻求,不是在大道,终于在小巷中遇到;这样做,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这样追求,好像卑鄙;但“九二”与“六五”本来应当相应,刻意去寻求能够应援的人,是一时权变,并不违背原则。

这一爻,说明应为权变主动积极去异中求同。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天”本来指头顶,亦即巅的意思,转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劓”是削去鼻子的刑罚。“六三”与“上九”相应,应当前往到“上九”处,但本身阴柔,前后受到刚刚爻的牵制,就像自己的车,后方被“九二”拖住,车前拉车的牛,又被“九四”阻止,因而使“六三”与“上九”背离。于是“六三”本人就像遭受刺额、削鼻的刑罚般愤怒。不过,艰难终于会消除,开始虽然不利,最后仍然有结果,终于见到了“上九”。

《象传》说:车被牵制,是因为“六三”阴爻阳位,位置不当。开始不利,最后有结果,是说终于遇见“上九”的刚爻。

睽卦的“爻辞”,都是解说开始乖离,最后仍然合同。亦即离而合,合又离,是必然的法则;因为求同,同必然能合,所以,当背离的时刻,不可懊恼,应当于异中求同,必然合同。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元”是大,“元夫”是大丈夫的意思。“四”应当与“初”

相应,但都是阳爻,不能应援;“九四”前后又被阴爻包围,以致孤立。不过,“九四”与“初九”虽然同是刚爻,就能够彼此帮助,即或有危险,最后仍然平安,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相互信任,不会有灾难;是说自己原有的意志,能够实现。

这一爻,说明互信是异中求同的根本。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厥”是其,“宗”是宗族,“肤”是柔软容易咬食的肉。“六五”阴爻阳位,不正柔弱,却身在尊贵的君位,当然会后悔。不过,“六五”在上卦的中位,与下卦的“九二”阴阳相应,可以得到应援,使后悔消除。其宗族,指应援的“九二”。在“九二”前面形成阻碍的“六三”,阴柔不正;因而“九二”就像咬柔软的肉一般,很容易的就将其排除,与“六五”会合,有了强力的支援,当然前进就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前往会有吉庆。

这一爻,说明合同就能产生力量。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负”是背,“涂”是泥。“弧”是弓,“说”是脱。这一“爻辞”,在《易经》所有“爻辞”中最富于幻想力。“上九”与下卦的“六三”相应,但“六三”前后都有刚爻牵制,不能前往,与“上九”会和;而“上九”又到达睽卦的极点,也是上卦明的极点,因而,刚腹不明,满腹猜疑,以致孤立。“六三”虽然没有背叛,但“上九”却猜疑已极,就像看到一车可怕的鬼。起先张弓要射,后来又迟疑,将弓弦放松。不过,“六三”本来与“上九”相应,不是仇敌,是同志,猜疑在最后澄清,终于结合,就像遇到雨,洗去了泥污,才看清真相,变为吉祥。所以《象传》说:这是消除了许多猜疑。

这一爻,说明猜疑的可怕。睽卦,阐释离与合,异与贩运用法则,有离必有合,有异必有同,这是必然的自然法则。君子消极的固然应同中有异合而不同,顺应大势,坚持原则;但也应积极以异中求同,才能结合力量,有所作为。异中有同,正邪之间也不例外,唯有宽大包容,才能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为了结合力量,不得已而改变,积极主动去寻求,并不违背原则。异中有同,同必然能合,即或障碍重重,最后也能合,不必忧虑。同中有异因而必须互信,才能于异中求得同,而且必须去求,才能于异中结合同志;所以,异中求同,为必须而且正当的手段。然而猜疑是合同的大敌,足以使同也变成异合成变成离,不能不警惕。

睽卦的综合概述

【含义】相违失和——求大同存小异。

【卦意】事与愿违、背离、离异、乖离。

【导读】睽为背叛、反目。与前项的“家人”卦相反,表示家庭冰和、意见不同,矛盾相克。上卦的(离)为火,中女,下卦的(兑)为泽,小女。火上水下,方向正相反,且女性同为阴性。姑嫂不合,即为此一卦象之感觉。这时不可处理的问题,迈出物于矛盾之中求统一,才有进步。

【卦意】上卦离为火,火性向上,下卦兑为泽,泽水性向下。象征上下相互背离,而不相交。卦意启发我们在对待事物中,要认清异同。世上之物,千差万别,甚至相互背离,但又隐含丰某些同一性。

【哲理启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能易相成,长往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同中见异,异中取同”达到“求大同存小异”是普遍适用的处世原则。

【决策思维】上下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夫妇之间不能沟通时,会发生种种误会,这是自然现象。任何事物都可以发现对立组合体相吸相斥的两个方面。在人际关系中,解除矛盾、误会、冲突的方法是沟通。在和谈中,让信任重新建立,但要坚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心诚气和。面临婚姻不和,家人不亲、行人不归时,要主动寻求与沟通、坚持原则,化解纠纷,重新聚合。日常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但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又能统一。求同存异,是自然法则。

【结构模式】猜疑可怕,前途吉祥,孤而逢伴,无初有终,路上遇主,遇恶无祸,睽(乖异、乖离)。

[阴阳]二阴,四阳。

[位置]三爻、五爻阴居阳位,不正,二、四、六爻阳居阴位不正,只有初爻正位。

[状态]异中求同,小事可成。

【卦象】上卦为离火,下卦为泽水,火向上燃烧,水向下流,各自性质背向。离卦为中女,兑卦为少女,二女同居,志不统一。卦象显示了火与水的性质背向,志向相反的情景。

【思维模式】卦象通过火向上燃,水向下流;两女同居,志行不一的背了现象。阐述了世上万事万物的矛盾性。喻示人们面对人心各异、矛盾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应遵从:“求大同存小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处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