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109

第109章 不要忽视小问题的存在——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原典】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易经·无妄》

【释义】

《无妄》卦六三爻说:不轻举妄动就不会遭意外之灾。

有人把牛系在那里,被过路人牵走了,本地人遭灾。

《象传》说:路人顺手牵走耕牛,说明邑中人家自然将要遭受到飞来灾祸。

六三爻辞述说了日常生活里的一个小故事:邻居把耕牛拴在小路边的一棵树上,过路人顺手牵牛把它偷走了。邑中人在家里闲待,但祸从天降,被乡里人当作嫌疑的对象,蒙受猜疑审诘之灾。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会为丢牛的人和被怀疑的邑中人鸣不平,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大的灾害。这个教训提醒我们即使安分守己,按规律办事,也有偶然的意外发生。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谨防在小事上栽跟头。一个小小的问题很可能让你一生的辛劳付之东流。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古英名,毁于一旦”。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英雄豪杰经历过太多的成功场面,却从未曾想到会在一件小事上功亏一篑。

【事典】

故事一:刘悝因小失大

刘悝是东汉章帝的曾孙,质帝时被封为渤海王。延熹八年(165年)因犯谋逆之罪,被贬官。当时中常侍王甫在朝中的权势极大,刘悝就对王甫许愿,只要帮助他恢复渤海王之位,他就以五千万钱相报。但王甫还未来得及活动时,桓帝就死了,桓帝留下遗诏,要恢复刘悝的渤海王之位。这个巧合将使王甫不费力的白得五千万钱。

不料刘悝在得知自己王爵失而复得并不是因为王甫的功劳时,便毁弃前约,一文钱也没给他。王甫从此对刘悝怀恨在心,暗地里寻找他的过错。桓帝死后,灵帝即位。朝内外流传谣言,说刘悝应该做皇帝,他对灵帝的即位非常不满。王甫便开始利用流言给刘悝罗织罪名。

当时朝中还有两个人也很骄横,一个是中常侍郑飒,一个是中黄门董腾。他们与朝内外权势互相交结,结党营私。王甫便向司隶校尉段颖密告,说郑飒图谋不轨。

熹平元年(172年),郑飒被逮捕入狱。王甫又让尚书令廉忠诬陷郑飒等图谋立刘悝为帝,大逆不道。灵帝于是下诏将刘悝收监审讯。刘悝被逼无奈而自杀。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就会栽大跟头。小人的报复心是最强,一旦你得罪了他们,必置你于死地。这也是许多人致祸的原因之一,但常常被人忽视。

故事二:张飞死于小人之手

三国时期蜀国的张飞作战勇猛,武艺高强,百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他在死的时候,一点也不壮烈。

张飞致命的缺点就是对待部下过于严厉。小有过失,便重加鞭笞,因此将士人人都心怀恐惧之心,他也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关于他的死,史书记载十分简略,《三国演义》却有详细地描述,虽然是小说家言,却也有一定的真实性。

据说关羽死后,张飞旦夕号泣。部将以酒相劝,他喝醉了之后,心情更加恶劣,对身边的人动辄加以鞭打,甚至鞭打致死。

为了给关羽报仇,张飞主动请兵讨伐东吴。出师之日,刘备警告他说:“我知道你的老毛病,一喝了酒便要发脾气,随便打人,之后又将他们留在身边,这可是取祸之道呀!”

然而,张飞却将刘备的话当耳旁风。回到军中之后,命令手下在三天之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位末将范疆、张达说:“三天的时间太少了,请多宽限几日!”

这本是实情,可张飞听后却勃然大怒说:“你们竟敢违反我的将令!”他下令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打五十,并严令道:“二天之内一定要备齐,若超过了时限,就将你二人斩首示众!”

两个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回到营中商量对策。范疆说:“此人性如烈火,明天要是备不齐,咱俩的命是保不住了!”张达说:“与其让他杀了咱们,倒不如咱们先动手!”二人计议已定,暗中等待时机。

次日,张飞在帐中又同部将饮酒,醉卧在帐中。范疆、张达二人各怀短刀于半夜潜入帐中,听得张飞鼾声如雷,便用短刀将其刺死。

张飞的死因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但也留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教训:千万不要忽视你身边的那些小人物。这里还涉及领导者如何处理好与下属关系的问题。

作为领导者总免不了要对部属进行惩处,有的出以公心,有的也难免由于私仇;有的处理得当,有的难免执法不公。受惩处的人则与你结下怨仇。当你官高位重、权势在手的时候,他们也只好忍气吞声。但是领导者不会永远得志,属下也不会终生沉沦下僚。一旦彼此的地位有所变化,当年的制人者就会受制于人。

故事三:脱靴之辱毁前程

李白曾在一次宫廷酒宴中,做《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他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因此深以为耻,对李白怀恨在心。

李白在诗中把杨玉环比喻的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也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李白在诗中还提到了赵飞燕,但他绝无讽刺的意思,他只是把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同杨玉环做比较。这使怀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报复的机会。

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会因为这首诗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是如此的喜欢。”杨贵妃听后不解地问道:“难道李翰林在侮辱我吗?”高力士说:“他把您比作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子,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的意思是您与赵飞燕一样下贱啊!”

后来唐玄宗曾多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杨玉环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也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一次小小的事件就葬送了李白的前程。

在李白看来,像高力士这样的小人根本不配与自己为伍,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他不仅没有适时地说两句套近乎的话,还巧借醉酒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没给他留丝毫的颜面。这样做虽可泄一时之愤,但他却没想到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李白后来虽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全身而退,但毕竟彻底打碎了他施展抱负、报效朝廷的梦想,从此借酒浇愁,赋诗抒怀,落魄于江湖。

孔子说:“世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生怨。”小人不择手段,肯用下三滥的诡计,而君子做事讲究光明磊落,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对付小人。做人应当牢记:“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得罪一个小人”。

故事四:奥古斯丁被关押的原因

1786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来到巴黎戏剧院观看表演。当她仪态大方地出现在剧场里时,全场观众全部站了起来,一片沸腾的景象。

在剧场将要恢复安静之际,有位年轻的公爵奥古斯丁,自以为风流倜傥,他站起来向王后吹了两声很响的口哨,就是这两声口哨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路易十六国王听说了此事,勃然大怒道:“哪里来的毛头小子,竟敢调戏王后!”当即下令将奥古斯丁抓起来,未经过任何的审判程序,奥古斯丁就被关进了监狱。

奥古斯丁在监狱待了3年以后,外边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毁巴士底狱,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法国革命,可这与奥古斯丁毫无关系。又过了4年,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相继被送上了断头台,然而还是没有人想到替奥古斯丁申冤。

拿破仑执政后,下令彻底清查旧案,为冤狱翻案。

官员们这才发现土牢里还有个因吹口哨而被监禁的公爵。谁知正当要办理释放手续时,拿破仑失势被流放到了厄尔巴岛,于是这件事又被耽搁了下来。

直到1836年,被关押了50年之久,72岁的奥古斯丁才被释放。他只因吹了两声口哨,竟换来了50年的牢狱之灾。

社会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要用较为规范的、文明的行为习惯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不至于在社交场合下出现失误。

【易经心解】

人生处世要注重细节问题,绝不可在小事上、小的细节上疏忽大意,要警惕粗枝大叶,不仔细研究,遇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做法,一时疏忽则可能让自己遗恨终生。能够注重小的问题,仔细地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大的问题,才能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大的事业也有可能败在微小的事情上。我们要看清楚那些微小且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问题,虽然细节并不起眼,但是绝对不能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