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15391300000012

第12章 心理整容(3)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过于顺利的环境并非好事,只会扼杀人的才华。爱情上也是如此,没有经历过失恋,就很难真正懂得珍惜感情,失恋对爱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开句玩笑:我奉劝那些没成家的朋友,去找一个失过恋的人做终身伴侣吧!她更懂得珍惜你的感情)。因此人在年轻时多经受失败是件绝好的事。没有遭遇过失败的人,永远是轻浮的,没有深度。一个人经历的失败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做人就越成熟,从而能力就越强,只要他还能保持乐观,维持顽强的上进心,他就一定是最后的成功者。

有次和同事去北京旅游,计划玩十多天,可第二天同事的钱包掉了,于是他心烦意乱。

我劝他反正钱已掉了,烦也没用,不如忘掉它,只当没发生过,照旧开开心心地去玩,说不定这辈子就来北京这一次。

但他始终心情不佳,玩起来无精打采,弄得我也无心游玩,只得准备提前回家。

可在收拾行装时,突然发现他的钱包在床缝中。这下他顿时喜出望外,可我在边上真恨不得踢他一脚,一次本来可以美妙的生活旅程就这样被他破坏了。他的钱虽没有失去,但却失去了一次对美好生活的享受。林肯说:人们都是自己想要怎么快乐就能怎么快乐。

我们的烦恼几乎毫无例外是属于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有位学员烦恼地告诉我:“一位同事总是在领导面前打我的小报告,真烦人。”我问:“他的小报告有没有用呢?”

“一点用都没有!领导跟我关系很好、每次他打小报告领导都告诉我。”

我回答:“他的小报告有用,它让你心烦了,睡不着了。”

著名教育工作者魏书生在被评为高级教师时,同事告诉他有位老教师到处散布他的谣言。魏书生却说:“我对不起他,让他心烦了,让他死了不少脑细胞。”这个世界什么能伤害我们?外在的事物都不足道,唯一能伤害我们的,是它通过我们的内心起了作用,现在世界上所拥有的核武器随时都可以毁掉整个地球,这么严重的问题,你为之烦恼过吗?你走在街上随时都可能被汽车压死,你又为之烦恼过吗?

危及生命的事你不放在心里就不会为之烦恼,那么烦恼不正是你的心理造成的吗?归根到底,所谓的伤害,所谓的烦恼只是我们的内心造成,是我们自己伤害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为什么要自寻烦恼?说严重点,死也不就那么回事吗?还有什么更值得我们为之烦恼呢?

一个人只要宽宏大量,心地豁达,那么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害到他。

有次电视报道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姐的事迹。她的生命历程已经不会太长了,全家人都要耗费精力照顾她,还要为她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在这样的生活重压下,她居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办了一个热线电话,为生活失意的人进行心理辅导。

有人问她觉得生活痛苦吗?她回答:你觉得痛苦,是因为生命对你太宽裕。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不能去考虑痛苦,只能加倍地珍惜我过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她的话对我的灵魂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得到一百块钱不会珍惜,而一个穷光蛋得到一百块钱才会格外珍惜。

那些感觉生活痛苦的人,不正是因为生活对他太恩赐了吗?

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吧!乐观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是生活中的天使。他们开朗、充满朝气的情绪,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感染,其魅力无穷……克服压抑人的一些无形的心理锁链,比如“自卑”、“胆小”、“腼腆”等,往往起因来自生活、来自生理的压抑。小时候缺少了爱的温暖,生活时常不如意,有些生理缺陷。

这些长期的压抑,都会导致心理的病态。另外,心理学上还认为,人许多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冲动也是来自于压抑感。压抑使许多不满郁积于心,使渴望得不到满足,导致一种强烈的心灵摧残。

弗洛伊德就认为,现代人的痛苦、心态的扭曲都是由于本能冲动受到过多的压抑。压抑感可以说是导致心理病态的罪魁祸首。

精神压力是在本人毫无察觉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刺激、压抑所积蓄起来,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歇斯底里症的暴发,引起心态的不平衡。

正如一只气球,慢慢的打气,逐渐的膨胀,最终导致无法承受而爆炸。婚姻也是如此,很少婚姻的破裂是因为一件突发的大事而造成。往往是平常生活上的琐碎小事,双方彼此的摩擦、不满,日积月累,最后一件突然的事故成为导火索,引发家庭的破裂。同样,神经病患者,也绝不是因为一件事的刺激而造成。

往往是平时生活中的小刺激,日积月累,最终招致神经分裂。我们常说的,老实人要么不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如火山爆发,也是这个道理。压抑既然是生活中的小事日积月累所造成,那么克服压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将平时生活中的不满、压抑,即时发泄出去。

著名作家冯骥才去美国访问期间,专程去拜访一位美国友人。去到他家,冯骥才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这位友人的妆台上,放着一块红色的砖。

冯骥才心想:这块砖说是装饰物吧,又不好看;说是古董吧,又是新的。正在冯骥才捉摸不透时,那位美国友人谈起他们市长竞选时许下许多空洞的诺言,越说越气,抓起那块砖就用力向墙上的大玻璃镜扔去。

冯骥才一见,吓得赶紧躲避。但那块砖撞到玻璃镜后,却又没事地反弹到地上,跳了几下后,就停止了。玻璃镜竟然丝毫无损。冯骥才好奇地过去,抬起那砖一看,却发现原来只是一块海绵做成了砖的样子。这种“砖”在美国称之为“成人玩具”,帮助成人发泄愤怒,又不造成伤害。国外还有一种“出气”公司,专门利用让人发泄压抑来赚钱。你有什么不满,有什么压抑,都可以花钱去这间公司,找人倾谈也可以,要砸要打物品也可以。

公司专门有间房,里面陈设了各种供顾客发泄压抑的物品,你摔打完了之后,再照单付账。

让人发泄压抑,已成了国外的赚钱手段。要保持心理的健康,就不能让压抑郁积在心里,天长日久,终将无法控制。

曾经有位学员给我讲了他对发泄压抑的感受:“我们单位连我一起共有四位司机,其他三位司机都开小车,独派我开大巴,每天接送公司员工,上班早,下班迟,我对此很不满,但一直闷在心里。

过了一段时间,经理又规定:大车不许开回家,要停放在公司里面。这明明是冲着我来的,我更不满了,但我仍憋在心里。这天经理决定给司机配BB 机,其他三位司机都配了,但唯独不配给我,说开大车不用BB 机。

这下我终于忍不住了,和经理大吵了一场,在众人面前非常出气地痛骂了他一顿。事情发生后,经理怒不可遏,声言不将我炒鱿鱼,誓不罢休。这下我可完了,胳膊拧不过大腿。

只好又当面赔礼道歉、写检讨,在大会上宣读,我出尽了丑,让经理在众人面前挽回了面子,还扣发了全月奖金,他才善罢甘休。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不能好好跟经理谈呢?就是因为平常对经理的不满没有即时发泄出去,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自己头脑不冷静。

如果我平时能将对经理的不满,在家人面前,在朋友面前发泄出来,我心里一定会好受得多,也不至于最后控制不住自己产生这样的后果。”

有不满即时发泄出去,这样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增强控制力。

现在,每当我对领导有不满,受了领导的窝囊气,我就找几个要好的朋友,在他们面前将领导臭骂一通。这绝不是阿Q 精神,这样做过之后,会觉得心情舒畅好多,再遇到我也能控制自己,不至于做出傻事。

常常有些妻子抱怨,做丈夫的对外面的人好,对家里的人凶。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丈夫身上。

这类丈夫在外面要表现得道貌岸然,温文有礼,各种压抑、不满要深埋心里。

回到家里,假面具不用了,突然而来的松弛感,使他们在外面忍受的各种压抑、不满,很容易就在家里发泄出来。作为朋友和家人,出于关怀爱护的目的,就要适当接受他发泄压抑的行为。

要正当地发泄压抑感,可以遵遁以下几个方法:a.不顺利时,可以“自言自语”,进行自我安慰。

b.在要好朋友面前讲出来。c.用写信、写日记的方式,尽量将原因写出来。有压抑就要即时发泄,但有个前提,要尊重别人,不要因为你的发泄,而伤害别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不要“踢猫”。

什么叫不要“踢猫”?就是不要对无辜者发泄你的攻击性。这条规则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经理有天正在气头上,恰好办公室主任来请示工作,他就满面怒容地将办公室主任斥责了一番。办公室主任莫名其妙地被经理斥责了,正在火头上,秘书这时又来汇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就怒气冲冲地将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地被主任训了,心中愤愤不平,出到门口,发现她男朋友来接她,劈头盖脸就将他骂了个饱、她男朋友高兴而来,扫兴而去,走到街上,怒火难耐,遇到一只猫,就一脚踢过去……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经理生了气,要转到主任身上,主任又转到秘书,而秘书又转给她男朋友,她男朋友呢?就只得去踢猫。何不经理直接走到街上去踢猫一脚呢?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次数学老师与他夫人吵嘴。我们做学生的又想看,又怕看,躲得远远地偷看。结果就被数学老师气冲冲地点到前面站了一节课。要在平时,至多也只是提醒一下就罢了,不会处罚得这么重。以后只要上数学课,看到数学老师板着面孔进来,我们就会在下面小声地说:“大家小心,今天老师又被老婆骂了。”实际上,能“戒”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比如抽烟上瘾,烟瘾,此时就是你的镣铐,不抽不行,你被烟瘾所控制,不得自由。只有戒掉了烟,你才砸烂了镣铐,挣脱了控制,达到了真正的随心所欲。做了自由自在的自己。律己力还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不会考虑长远利益,只要有诱饵,就容易上当,只有人才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律己力正是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不要做内在冲动的奴隶,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控制自己的内在冲动。能律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能律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律己才是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