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5391100000047

第47章 克服自卑,树立信心(2)

分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浸于希望,也不敢真正迈进渴求已久的现实。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当的勇气踢进了一千多个球的一代球王贝利,当初竟是一个优柔寡断、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吓得几乎快要瘫痪。”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会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踢主力中锋。紧张的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一旦迈开双腿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时,他便渐渐忘了是跟谁在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盘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了桑托斯球队,而以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了……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精神煎熬。

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致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顾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是以极苛刻的标准为衡量尺度。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抑会淹没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赋。

通过忘掉自我,专注于足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正是贝利克服紧张情绪,战胜自卑心理的法宝。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贝利战胜自卑心理的过程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拼着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会失败。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就是:不甘自卑,发愤图强,予以补偿。学会自我补偿,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将你纠缠。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处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会相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实的感情来创造前程,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所谓成就,无非是扬长避短,尽力而为的结果。即使没有成就,没有建树,只要你充分发挥了生命,人就享受了成功的人生。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这是生命得以发挥的心理基础。

另外,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的发展离不开失败与成功。由于失败对人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一个人一旦面对失败,该如何自我解脱(补偿)呢?拿破仑·希尔认为,关键是要用理性的态度:

(1)做到矢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

(2)注意调整、降低原先不合实际的“目标值”,及时改变策略(方式)再作尝试;(3)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

(4)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即采取一点“自我调侃”、“自嘲”之类的精神胜利法。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

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你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许多鸿篇巨著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磨砺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获得使用生命的主动权。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也应时刻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成功在失败之中。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失败就能领你进入一个新境界。

战胜自卑获取信心

许多人认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真有性格,就会有信心,就会有勇气。大音乐家瓦格纳遭受同时代的人批评攻击,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终于战胜世人。黄热病流传许多世纪,死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一小队医药人员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头研究,终告胜利。

达尔文在一个英国小园中工作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因为他已经找到线索,结果终得成功。

由此可见,信心的力量惊人,它能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人们都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现有的条件与现处的地位急需大大地改进,而且改进的欲求又是无止境的。但人类又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摆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与惩罚。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根源。

人的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本身就是个人将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评价偏低或过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认识。

凡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与勇气,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这种人的精神生活受到严重束缚,聪明才智及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可见自卑是束缚人的创造力的一条绳索,是可恶的祸水。

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与评价紧密相关,但其最终的形成还要受到个人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

世界上面面俱到的优秀人物、强者应与自卑无缘,但问题是,还没有一个人会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优秀者、强者。从这个角度看待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天下无人不自卑,只是自卑的表现形式与程度不同罢了。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混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实现。绝不放弃,一定要成功!于是,史泰龙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但他并不气馁,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别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找工作,做些粗活。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史泰龙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史泰龙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给他一次机会。

为了这一刻,史泰龙已经做了3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史泰龙的成功,源于他的坚定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正是自信,促使他勇于面对一次次拒绝,正是自信,促使他改变方式,走向成功!

莫让自己打败自己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蹚不过的河。只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这个词语。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就不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那样,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他内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一些成功学研究大师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天时不利,也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自我心虚,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有的人缺乏自重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时常在人面前感到紧张、尴尬,一味地顺从他人,事情不成功总觉得自己笨,自我责备,自我嫌弃。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对他人的各种行动充满戒备;有的人缺乏胜任感,工作中缺乏担当征途的气魄,甘心当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为掩饰自己的缺点或短处,夸张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或优点……这些人真正的敌人是他们自己。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怀疑自己,或自觉不如人的时候。研究自我形象素有心得的麦斯维尔·马尔兹医生曾说过,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人都有自卑感,为什么呢?电视上英雄美女的形象也许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因为电视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有些人的问题就在于太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了。其实,你就是你自己。压根儿不需要拿自己和任何其他人比较。你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好。造物者在造人的时候,使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与任何其他人雷同的。你不必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应该是拿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你都能够尽力而为、尽情而活,你就是“第一名”!

许多人喜欢看NBA 的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特别喜欢看1号博格斯上场打球。

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东方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即使身高两米都嫌矮的NBA 了。

据说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 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 有史以来破纪录的矮子。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 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整个队员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其实他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在的意志。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好手呢?当然不是,而是意志与苦练的结果。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耍。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 的球员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享有风光的社会评价,是所有爱好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