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5391100000003

第3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2)

锋芒不可太露

有“心计”的人懂得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既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成就事业的资本。

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评价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旨宗,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剑锋芒,将才华用在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能有光辉的前途。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想拉蔡锷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明知是调虎离山之计,整天饮酒狎妓,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监视蔡的行踪。

不久,袁氏称帝,蔡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他晓谕部下拥戴帝制。不但如此,蔡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等人周旋,甚至帮助筹备登基大典。袁氏疑虑稍减,拿出巨款收买蔡锷。蔡暗中把钱存下以作日后大举经费,表面上更是沉溺于酒色,还经常留宿名妓小凤仙之处,甚至为口角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这下子,袁世凯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对此,蔡仍无什么反应,反而整日忙于广置田产,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蔡将军的影子。

一天傍晚,蔡锷在小凤仙的住所举行宴会,邀请六君子、五财神等高朋好友,席间歌声笑语、猜拳行令,一派花天酒地。蔡将军大饮大嚼,兴致欲狂,终于酩酊大醉,来宾们也酒意十足,畅然散去。次日天未破晓,小凤仙推醒蔡锷说:“时间已经到了。”

蔡将军悄然离去,赴天津,去日本,转道海上至云南。云南独立后,其他各省继起响应,人们方才领悟其韬光养晦之计。蔡将军之所以纵情声色、购置田产、与妻子离婚,等等,都是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麻痹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为以后脱身做掩护。

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得收敛,是许多有“心计”者在宦海周旋中的法宝。收敛,并不意味着退缩,还是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锥子,也得藏着点。

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而我们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的前途。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最终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与“锋芒毕露”相对,我们提醒“沉默是金”。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客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暴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声誉。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或许你会说这样是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你也许要说这不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就事业的一条捷径。

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必须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多听老人言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们的话总是给我们很多的教益。

王军把父亲从乡下接来城里的那段日子,对父亲很是厌烦,不为别的,就为父亲对凡事不尽的啰嗦与唠叨。

假如王军买件名牌服装、下顿馆子,他总说拿血汗钱打漂漂,道是“成家子,粪为宝;败家子,钱如草”。便摆布他在乡下的境况是如何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再三告诫“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儿子打麻将说玩物丧志,上舞厅说不干正经活,送礼走门子不地道,办事端架子太可恶等,话茬儿一个接一个,道理一套又一套,直把王军嘀咕得脸烧耳麻,心烦透了。

对于父亲的“老皇历”,王军实在心有抵触,常常只能以“都什么时代了”相抵挡,不欢而逃,久而久之他与父亲有了一条难以融通的“代沟”。“我行我素”与“苦口婆心”尖锐对立的结果,便使得王军和父亲的关系一度紧张。

然而生活中的一件事,使王军终于对父亲开始信服甚至崇拜起来。单位评职称分下的指标有限,圈中人便立时拉开架势“杀机四伏”。王军自然也打算“当仁不让”,决心据实力争。不料父亲得知此事,好歹要王军让让,说钩心斗角万万使不得。父亲说:“敬人如敬自,落人如落己,争啥呢?”王军不大以为然。这年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争是傻瓜。可是父亲死活扯着劝着,什么“让人一寸,得利一尺”,什么“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这般硬磨软泡,王军也就锐气全无,只能顺其自然了。却不料到头来争得硝烟弥漫的人却两败俱伤,指标最终落在了王军的头上。这的确是一次不小的震动,使得王军重新看待和审视父亲平日的诸多责备。想一想,哪一句不是真话不是善言呢?做儿女的,我们往往操持着时代的骄矜,拒绝接受父母前辈施以的传统文化,以为一句“时代不同了”,便可有足够的理由去信马由缰地折腾,实在是青年一代的认识误区,也是划开两代人之间鸿沟的主要因素。这一次猛然醒悟之后,王军不仅不再厌烦父亲的“啰嗦唠叨”,甚至有时主动讨求某些策略,王军和父亲的关系也意外地融洽起来。

理智地想一想,前辈对事物的认识,何尝不是他们数十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他们的处世哲学又何尝不是风雨生活的直接结晶呢?所以他们的话,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大都堪称金玉良言,甚至是真理。纵然时代变了,但生活的本质不会变,比如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正义的向往、对勤俭的褒扬、对忠实的崇尚等,这些永远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变来变去的,只不过是生活的形式,而恰恰是在形式的变更中,我们沾染了许多的浮躁与骄奢、玩世不恭与得过且过。而这一点,老人的观察或许更为真实又接近本质,能对我们给予及时提醒,实在是益莫大焉。

俗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活中有多少“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的,常常不是“上半月吃肉下半月喝粥”吗?诸如“害人如害己”、“贪心可坠命”之类的事例更要不胜枚举。因此,常听老人言,或许算得上人生的一大益事,他能使你剔除不必要的弯路与歧途,何乐而不为呢。常听老人言,应当成为我们所推崇的德行,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修正自身的良好参照与契机,更是我们理解前辈的孜孜苦心——在“代沟”之上架起一座心桥的可靠基础。

常常聆听老人的教诲,既是在“代沟”上架起了一座桥,还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不独享荣耀

有“心计”的人,不会独享荣耀,因为自己的荣耀会令别人变得暗淡,甚至令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却能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有位业务主管这一年的业绩尤为突出,年底时,老板在表彰会上特别表扬了他,并在颁发奖金时,额外还给了他一个红包,并请他谈谈心里的感受。

他面对公司所有人说起了自己这一年来如何兢兢业业、如何积累知识、如何提高能力,等等,可就是没有提及一句感谢上司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还有同事及其下属对他的帮助和合作之类的话。大会一结束,他便一溜烟地跑了,也没有邀请同事们庆祝一下。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从此他的上司对他就开始了有意的刁难,同事们也开始了有意的疏远,下属们也变得懒散,以致经常顶撞他。一段时间后,他曾经挂在脸上的春风得意般的笑容消失了,逐渐变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这位主管造成最后这种局面的根源还是在于自己。谁让他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呢?其实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成功总有自己功劳和苦劳的一份,而这个业务主管却傻乎乎地独自抱着荣耀不放,别人当然不会为他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公元前478年,斯巴达派遣年轻的贵族卡阿尼斯率领远征军讨伐波斯。希腊城邦刚刚击退来自波斯的侵略,卡阿尼斯和其他三名斯巴达信任的贵族,乘胜追击去惩罚侵略者。

卡阿尼斯与同伴浴血奋战,很快就夺回了波斯占领的地方,胜利而归的卡阿尼斯等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勇气可嘉的卡阿尼斯更是赢得了雅典人民和斯巴达的敬重。

然而,在庆功宴会上,卡阿尼斯却独揽了风光,接受着最高的荣耀和赞赏,把其他贵族冷落到了一旁。于是极其妒忌并对其极为不满的贵族们经过密谋,商量出一个对策。

不久就有传言称,卡阿尼斯与波斯相互勾结企图摧毁斯巴达。当局立即下令拘捕卡阿尼斯,他不得不仓皇而逃,这位昔日的英雄最终被愤怒的人们烧死在荒野外的一个茅屋中。

所以,当你的工作和事业有了成就时,千万记得不要独自享受。

独享荣耀是一个典型的容易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心生恨意的最主要原因。当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不料让你抢先得到了这个惹人眼红的功劳,于是相比之下的其他人就明显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也不时地给他人造成了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但又有谁还愿意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在一块儿呢?自然而然的,独自享有荣耀,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呢?

“居功”的确可以凝聚别人羡慕的目光,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感,但如果你只想把功劳一个人占尽,企图让光环仅围绕自己一个人转,那就是自私而愚蠢了。独自贪功就是抢别人的好,这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甚至还会引火烧身,使自己的前途受阻。

有“心计”的人在取得成功时一定会记得感谢。为什么那些名人接受采访的时候,总要感谢一堆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工作人员、甚至对手……你不要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不值得效仿,这恰恰是你必须做的事。记得感谢同事的协助,尤其是要感谢上司和地位高的人,感谢他们对你精心的提拔和栽培。这绝对不是谄媚逢迎,而是可以消除别人对你的嫉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荣誉和成功联系在一起,你的感谢会让他人反过来感谢你注意到了他自己。如果你感谢的是下属,你得到的将更多,他们会更加卖力地为你工作。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反正礼多人不怪嘛!因为你的主动分享能让别人有受尊重的感受。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么你就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实质上的分享有多种方式,小的荣耀请人吃糖,大的荣耀请客吃饭,那么对方自然不会和你作对,反而会更加尊重你了。当你做出成就时,千万别独享荣耀,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谦让可以化解矛盾

谦让会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提高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庶子,被封为代王。他为人仁慈宽厚,当残暴篡权的吕后死后,朝中拥戴文帝即位。

一天,汉文帝升殿,发现丞相陈平没上朝,他问道:

“丞相陈平为何不来?”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道:“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叩见皇上,请皇上原谅。”汉文帝心里纳闷儿,昨日还见他身体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病了?不过他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退朝后,汉文帝想派人去请陈平,但又一想,陈平是开国老臣,自己应当把他当做父亲一样对待。于是文帝便到后宫换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陈平在家躺着看书,见汉文帝来慌忙起身行礼。汉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说:“不敢,朕视卿为父亲,以后除了在朝廷上,其他场合一律免除君臣之礼。”汉文帝扫视一下屋里的陈设,又说:“今天听太尉说您病了,特地前来探望,不知是否请过御医诊视?你年岁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搁呀!”

文帝如此关怀,使陈平非常感动。他觉得不能再隐瞒下去了,对文帝讲了心里话:“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皇上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并借此机会欲把相位让给周勃的想法说了出来。汉文帝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