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下)
15387800000020

第20章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文化遗产价值:

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皇家风范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泰山介绍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号称东岳,主峰玉皇峰,海拔1545米。为五岳之首。泰山以雄伟壮丽著称,历史悠久,地层古老,风光秀丽,琼阁掩映,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眼。

旭日东升等十大奇观驰名中外。此外,还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

泰山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茂密,林木葱芜,古木参天,花草繁茂,百龄以上古树名木万余株,动物100余种。

泰山是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最具帝王气质,故孔子能“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庙:泰山封禅祭祀古御道上的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庙以泰山称“岱宗”而得名,主祀泰山神,号称“东岳神府”。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

十八盘: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玉皇顶:为泰山绝顶,也是观日出最佳地方。王母池:古称“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

孔子登临处:孔子登临处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

碧霞祠: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位于岱顶,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取“佛光普照”之意而得名。

大汶口遗址: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筑的战争防御建筑,全长500余公里。

经石峪:在斗母宫东北方中溪支流的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观峰: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摩崖高13.3米,宽5.5米,全文1000字,书体为唐隶。天烛峰:奇石,清泉,大小天烛,悬崖巨壁,将军山、罗汉峰等松涛阵阵,白云悠悠,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叹为观止。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瀑布常年倾泻,冲击崖下成潭,每逢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三条瀑布犹如玉龙从崖颠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

扇子崖:这里奇峰突兀,高耸竣峭,形如扇面。桃花源:位于泰山西麓,古时因桃花满谷而得名。

这里山青树绿,水静沙明,自然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醉人,游人至此犹如进入人间仙境。

旭日东升:泰山观日出,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探海石——云海玉盘:岱顶的一块突兀伸出的怪石,其上可观云海玉盘奇景。雾凇雨凇:

雾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风怒放,千姿百态。

雾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

泰山佛光: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后石坞:

这里有碧霞元君行宫,庙分东西两院。院内有一天然石洞,名“黄花洞”,传说为玉女修真处。洞顶水滴若珠,滴入深池叮咚作响,名曰“灵异泉”。

斗母宫:

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院。

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红门(一天门):

泰山中路的登山起点,从红门开始6600级石阶直上岱顶。红门宫前三重石坊,形如阶梯。

冯玉祥墓:冯玉祥先生之墓。岱宗坊:

跨道石坊,登山由此开始。

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中天门:

又名三天门,为盘山公路终点。

云步桥:原名雪花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五大夫松:

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补植五株,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望人松:

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迎客,又名迎客松,是泰山重要标志之一。

升仙坊:位于南天门之下,全石双柱单门式。月观峰:

古人言可在此望越国,故名越观峰。

天街:

天上的市街,位于南天门和玉皇顶景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买卖兴隆,是国内十大特色市场之一。

日观峰:

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

瞻鲁台:

传孔子曾登此瞻鲁都曲阜。石上有赵朴初题:“造化钟神秀”、周而复题“烟横云倚”等诸刻。

徂徕山:

位于泰安市和新泰市的交界处,主峰太平顶1028米,山间古迹重多,其中晒缨台为孔子闻歌处,竹溪为天宝年间李白与孔巢父、张叔明等聚会之地。

秦泰山刻石:

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为国家一级文物。

云南石林

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郊80余公里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地上众多的山川名胜景区中,云南石林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在世界溶岩地貌风光中。中国云南石林又以其面积广,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见长,一定范围内景点集中而独占鳌头。

面对气势磅礴、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对此,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走进石林大揭秘的行弄,试图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学家说:两三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物质进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沧海变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当地的老百姓说: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赶着羊群一样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的,本来要赶它们去阻挡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灵,或还是这群有灵性的石头恋上了这方水土、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无悔无怨地在这里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