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安徽旅游吸引力主要在于山水风光,尤其集中于皖南山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黄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和景色可人的齐云山、清凉峰、太平湖等。这里还保留着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屯海的古城镇风貌颇具魅力。此外,天柱山历史上曾被封为南岳,江淮丘陵地区的琅琊山曾获“蓬莱之后别无山”的赞辞,马鞍山的采石矶为“长江三矶”之一,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都以风光旖旎而著称于世。安徽不乏文物古迹,从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春秋时期的钟离与伍子胥,战国时期的黄歇(春申君),秦汉相争、淝水之战到太平天国抗清的战场。歙县、寿县、亳州都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在现代史上,淮安有周恩来故居,大别山是革命根据地之一,皖南事变和淮海战役都发生在本省。
地方文艺:徽剧形成于明代中叶,是古老剧种之一,产生广泛影响。清代乾隆朝“四大徽班”入京,成为京剧的主要渊源之一,表演细腻、唱做并重,庐剧流行于合肥(古称庐州)一带,以皖西山歌、小调、兰花舞等为逐渐发展而成,唱腔丰富,委婉细腻,较多保留了民间说唱特点。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采茶调,但传到安徽怀庆大有发展,唱腔以抒怀见长,韵味丰富优美,载歌载舞,表演细腻,凤阳被称为“花鼓之乡”,其双条花鼓自明代以来流传极广。
饮食文化:徽菜为中国主要菜系之一。多用山珍野味水鲜,重油重色,味道醇厚,尤以烹制鲜鱼有独到之处,这与安徽有马蹄、果子狸、三河麻鸭、肥王鱼、山鸡等特产,当地人长年饮茶等有直接关系。其烟熏技术别具一格。符离集烧鸡、雪冬烧山鸡、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等为名菜。安庆的豆腐、寿县的“大救驾”糕、阜阳的婆婆馍都各具特色。
20.浙江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海洋资源
我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水资源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8条主要河流,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浙江历来是洪涝台旱灾害的多发地区。一是洪涝台旱等灾害交替发生,每年5、6月份梅雨集中,易成洪涝,7、8月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容易发生干旱,8-10月份沿海地区又常受台风袭击,建国以来有30次台风在浙江登陆,造成巨大损失;二是由于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口受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洪涝台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三是由于人口密度高,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污染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人民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侯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矿产资源
截至2004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油气未列入),矿产地4730处(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粘土矿产351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的矿产有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萤石、硅灰石、膨润土、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等矿产;主要依托国内供应的有煤炭、天然气、磷、硫、铅、锌、稀土等矿产;主要依赖国外供应的有石油、铁、钾盐、铜、铝等矿产。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606个,开发利用矿产共71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采掘矿石总量3.93亿吨,年产量列前五位的矿产分别为建筑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安山岩。
土地资源
根据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利用构成中,农用地面积为12961.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0%,建设用地面积为1360.2万亩,占8.6%,未利用地面积为1488.2万亩,占9.4%。
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94.5万亩、增加46.8万亩,增减相抵净减少47.7万亩。全省减少耕地面积中,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50.3万亩,占53.2%;建设占用耕地36.7万亩,占38.8%;生态退耕6.0万亩,占6.4%;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1.5万亩,占1.6%。全省新增耕地面积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7.2万亩,占79.5%;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万亩,占20.5%。
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997.9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47.7万亩;可调整土地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度净增加41.3万亩。二者合计3114.3万亩。扣除2004年度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面积,表明我省2004年度继续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资源特色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
21.江苏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毗邻上海。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400万。
现设13个省辖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自古对江苏这片富庶的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2002年全省GDP 突破了1200亿美元,今天,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居住着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 总量。
地理位置
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跨长江下游两岸,东濒黄海,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其中点缀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面积与人口
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到2000年末,全省人口为743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河流湖泊
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公里,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大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
气候
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物产资源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盛产油料、棉花、蚕茧、鱼类等。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106.6万吨,棉花总产量31.5万吨,油料总产量226.3万吨,水产品产量308万吨。太湖猪、太湖鹅、高邮鸭、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泰兴白果、白沙枇杷等名特产品,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江苏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磷、钠盐、硅砂、大理石、陶瓷粘土及石灰石等。部分矿产品位较高。水晶含硅量在99.9%以上,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巴西水晶媲美。
旅游资源
江苏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物产富饶,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省会南京是全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位于东郊的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其小桥、流水、人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江南古典园林,更使人留连忘返。
2002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22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接待国内游客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3%。
文化教育
江苏教育科技发达,全省拥有94所高等院校和28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各类科技人才济济。江苏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全省现有高等院校七十余所(共设50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22.0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二百余所,普通和职业中学六千余所,共有约1100余万青少年在各级学校就读。
成人教育方面,全省70余万成年人在各类院校注册学习、培训。全省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河北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周边分别与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毗邻,海岸线长487公里,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6.700万,现有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