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昆虫记
15380000000031

第31章 西班牙蜣螂族群(1)

昆虫为了虫卵,由本能所做的正是人通过经验和研究之所得的理性会让昆虫去做的,这一点可不是哲学的微不足道的道理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受到科学之严谨的启迪,我凡事都要谨慎对待之。我这并不是要给科学一副令人憎恶的面孔,因为我相信人们能够不使用一些粗俗的词汇也可以讲出一些绝妙的事情来。清晰明白是耍笔杆子人的高尚手段。我要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因此,使我停笔思考的那种谨慎是属于另一个范畴的。

我常常在问自己,我这是不是受到一种幻想的欺骗。我心中在想:“圣甲虫和其他一些甲虫是粪球制作工匠。那是它们的行当,不知它们是从哪儿学的这门手艺,也许是机体结构导致的,特别是因为它们有长长的爪子,而且有的爪子还稍微弯曲。假如它们在为卵而忙碌的话,那它们在地下继续发挥自己那制作粪球的特长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

假如先不谈那些很难讲细致讲清楚的梨颈和蛋形粪球突出的一端的话,剩下的就是最大的食物团,也就是昆虫在洞外制作的食物球团。还剩下的是圣甲虫在太阳地里把玩的而并不做他用的小粪球。

那么,这种在夏季酷热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防止干燥的球形物是作什么用的呢?就物理学而言,粪球及其相似形状粪蛋的这种特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两种形状同已克服的困难只有一种偶然的联系。机体结构导致其在田野里制作粪球的这种昆虫在地下仍在制作粪球。假如说幼虫直到最后都有软嫩的食物放在嘴边而悠然自得的话,那我们也别因此就对其母之本能大加赞扬。

为了最终说服自己,我得找一只仪表堂堂的食粪虫,它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懂得粪球制作工艺,但产卵时刻到来时,它又会一反常态,把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成粪球。我家附近有这样的食粪虫吗?有。它甚至是除圣甲虫之外最美最大的一种,那就是西班牙蜣螂,它前胸截成一个陡坡,头上也长着一个怪角,极其引人注目。

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它肯定对圣甲虫的体操技能一窍不通。它的爪子极短,稍有一点动静,爪子就缩回肚腹下面,与粪球制作工们的长腿简直无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样子,就很容易猜想得到它是根本不喜欢推着一个大粪球去长途跋涉的。

西班牙蜣螂确实是喜静不喜动。一旦找够了食物,夜间或者日暮黄昏时分,它就在粪堆下挖洞。挖的是个粗糙的洞,能放得下一只大苹果。然后,它三下两下地一扒拉,粪料便成了屋顶,或者至少挡在其门口。体积颇大的食物没有一个准形状地落入洞中,这也正是它贪馋好吃的证明。只要宝贝食物没有吃完,西班牙蜣螂就不再回到地面,一门心思地大快朵颐。直到饭尽粮绝,这种隐居生活才会结束。于是,晚间,它就又开始寻觅、收获、挖洞,另建一个临时居所。

有了这种无须事先准备就可吞食垃圾的本领,很明显眼下西班牙蜣螂根本就不去了解揉捏粪球的工艺。再者,它爪子短小笨拙,似乎根本干不了这种工艺活儿。夏季五月,最迟六月份,产卵期到了。西班牙蜣螂已习惯了用最肮脏的粪料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下要考虑自己的子女了,这就让它犯难了。如同圣甲虫一样,这时候它也必须弄到绵羊的软软的排泄物做成一个软面包。而且还得同圣甲虫一样,这个软面包必须营养丰富,就地整个儿地埋入地下,地面上不留任何残渣碎末,因为必须勤俭节约,一点也不能浪费。

只见它没有远行,没有运送,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那个软面包就被划拉到洞里去,就在它自己栖身之地。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它在重复做着原先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至于地洞,足有一个鼹鼠洞大,是个宽大的洞穴,离地有二十厘米左右深。我发现它比西班牙蜣螂大快朵颐时住的那种临时住宅要宽敞得多,精致得多。

现在,我们还是让西班牙蜣螂自由地干活儿吧。偶然发现的情况所提供的资料可能是不全面的,是片断的,内在关系也不明显。笼中的喂养就非常利于观察,而且蜣螂也十分配合。我们还是先看看它是怎么储存食物的吧。

时至黄昏那朦胧的光线下,我看见它出现在洞门口。它是从地下深处爬上来收集食物的。它没花什么工夫就找到了洞口附近就有很多的食物,是我放的,而且我还精心地常常更换。它天生胆小,一有动静就随时准备缩回去,所以它步子很缓慢,不灵活。它用头盔划拉,翻找,用前爪拖拽,很小的一抱食物就给弄出来了,但却被拖散开来,掉成碎末。蜣螂把食物倒退着拖着,消失在地下。不到两分钟的工夫,它又爬到地面上来了。它仍旧小心翼翼的,用展开的触角瓣探查周围,然后才跨出门槛。

粪堆与它之间相隔两三寸。闯到粪堆那儿,对它来说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它宁愿食物正好位于其洞宅门旁,构成其住宅的屋顶。这样它就用不着出门,免得提心吊胆的。可我却另有打算。为了观察方便起见,我把食物放在门口,但离洞口并不远。慢慢地,胆小的蜣螂心里踏实了,来到露天地里,到了我的面前,但我还是尽可能地不让它发现。它又没完没了地在一趟一趟地搬运食物了,但它搬运的总是一些不成形的碎块、碎屑,就像是用小镊子夹住的那样。

现在我对它储存食物的方法已经颇有了解,所以任由它自己继续这么干了大半夜。天亮时,地面上什么都没有了,蜣螂也就没再出来。只一夜工夫,足够的宝藏便堆积起来了。我们先等上一段时间,让它有余暇把自己的收获随其心愿地整理存放好。在这个周末之前,我在笼子里翻挖,把我曾看见它存放一部分粮食的那个洞挖开来。

如同在野外的洞中一样,那是个屋顶不平的宽敞大厅,屋顶低矮,但地面几乎是平坦的。在大厅一角,有一个圆洞张开着,像是一个瓶口。那是太平门,通向一条地道,往上直达地面。这个新土上挖成的住宅四壁都精心压紧,压实,我挖掘时虽有震动,但却没有坍塌。看得出来,蜣螂为了未来,施展了全身本领,费尽了全部挖掘工的力气,建造了坚固耐用的住宅。假如说那个只是为了在其中填饱肚子的陋室是匆匆挖成的,既无样式又不坚固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座房屋则是面积又大建筑又精美的地宫。

我怀疑雌雄蜣螂同心协力地完成了这项大的工程,至少我经常看到一对蜣螂呆在用于产卵的地洞里。这宽敞而豪华的屋子想必曾经是婚礼的彩厅,婚礼就是在这个大拱顶下举行的,而新郎想必帮着盖了这座大厅,以此来表达自己那不一般的爱情。我还猜想新郎也帮着新娘收集和存放粮食。在我看来,新郎是那么强壮,也一抱一抱地把粮食运往地宫。两人齐心协力,这份儿细致的活计就干得快了。但是,一旦屋内存粮已满,新郎就悄悄地退去,回到地面,去别处安家立命,让蜣螂妈妈独自去完成母亲的职责。雄蜣螂在这个家里的作用也就完成了。

眼下,在这个我们看见有那么多的小粒粮食运进来的地宫中能发现什么呢?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散乱颗粒吗?绝对不是的。我在里面发现的始终都是一个整块的大圆面包,占满了整个屋子,只在四周留下一条狭小的过道,只能容得下蜣螂妈妈来回走动。

我确定这块巨大的蛋糕没有固定的形状。我见到过蛋形的,形状和大小如火鸡蛋。我也见到过扁平椭圆形的,状如一个普通的洋葱头。我还见到过几乎浑圆形的,如同荷兰奶酪一般。我也曾见到过朝上的一面圆圆的,微微鼓起,就像是普罗沃斯的乡村面包,或者更像是复活节时食用的蒙古包状的烤饼。不管是什么形状的,表面都很光滑,曲线也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