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及独立影像这样一种作品形式或者展览形式,在这些年悄悄地或者说自然地发生了,而且越演越烈。大家以前都关注当代艺术中前卫文化艺术的一些现象,像摇滚、文学、行为艺术等等,但目前独立影像及新媒体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和势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且从目前的作者情况来看,基本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可能学艺术的多一点,但也有其他行业的。
在全国各地搞独立影像及新媒体的人以前不仅仅是搞艺术的,还有搞文学、音乐、计算机及各种专业的人,是一个综合的人群。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呈现年龄层越来越小的态势。这和那些掌握着电脑网络尖端技术的小黑客族一样。当然,对于直接参与者来说,可能没太思考它的发生背景及整个发生的来源,凭着热情和兴趣拿起数码相机、摄像机,摆弄视频和音频,编辑影像、文字、声音。针对这个现象本身,我们已经感觉到艺术媒体的变化:旧的艺术媒体形式的衰落与过时,新的艺术媒体形式的出现与普及。
媒体的变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人类文化自产生以来,其媒体形式在本质上表现为不断抽象化的过程,而这种抽象化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即图像和文字来进行的。早期人类文化是以“图像文化”(二维空间性思维)的形态存在的,但文字(一维线性思维),特别是印刷术产生以后,“文字文化”渐渐发展壮大,并逐步取代图像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核心,而图像文化则退居次要地位。这种以文字为主体的文化形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然而,随着照相术、电影和电视的发明,这种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图像文化以新的面目再度兴起,并逐渐排挤文字文化,重新上升为人类文化的主要存在的形态。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发明和电脑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化形态的“哥白尼”式的转折,标志着“文字文化”以及所包含的“平面绘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的开始。在数字化时代,文字及平面图像日益失去优先地位,电脑屏幕渐渐取代书本、画布,而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数字媒体彻底改变了人的视觉、思维、行为和认识方式,它的全面普及将导致以文字和平面图像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人工思维和数据处理为基本形态的多媒体影像文化。
在未来,以书的形式和平面图像为主要存在形态的文章和绘画艺术将彻底消失,文字和绘画将仅仅成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或茶余饭后的消遣:普通人将成为真正的“文盲”,不再去阅读、书写和绘画。未来的文学艺术将完全以多媒体影像方式存在,其构成要素仅仅是数据和代码。这将彻底改变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即以文字代码和平面图像为基本单位的思维,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数据处理和电脑图像的制作与合成的特殊方式,一种无穷无尽的图像制造与合成的游戏或人工智能形式操作的游戏。这样,文化、艺术进入了数字化生存。你会看到那些运用视频和音频的艺术家,再不像以往艺术中的艺术家那样在画室里,手握画笔,搅拌颜料,涂抹着画布的量子化生存;而是手持数码相机、录像机进行现实信息采集,然后坐在电脑设备前,手握鼠标敲着键盘,组合着图像和声音、文字,操作着数字界面,重新编码,生成画面,储存为数据,复制成光盘,瞬间进入市场及人们家庭的电视机面前。在他们面前,电脑屏幕成了新画布,数码仪器成了画笔和颜料。艺术的数字化生存势必会对人类的视觉方式和认知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根本的影响。
以往的艺术是由平面媒体形式呈现的,它包括国画、油画、版画、平面设计招贴等等形式。这种媒体形式和新媒体形式相比是两个界面,以往的艺术是自然的界面,是手工形式或者以手工技艺为手段,它和自然比较贴切,或者是和以往的文明形式(农业文明或者工业文明)相匹配的。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社会以后,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字化语言,我们现在看的、用的、拍的都是数码形式,而且它们可以同一共享,形成新的交往形式——新媒体艺术界面,因此而终结了过去手工技艺的界面形式。
虽然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国画、油画、版画、平面设计招贴不是当代有效的一种媒体形式,但不一定它就没用了,它可以作为一种保留媒体、保留的节目来丰富数字化生存的乐趣,就如同家庭里需挂上几幅山水画一样,增加家庭的情味。目前设计界的介质进入了无纸化时代,平面、招贴、包装逐渐被虚拟电脑这个界面所替代,如果说电脑界面就像我们操作的一张纸、一块画布,或者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的那个平台的话,那么当我们转入这个平台的时候,它的语言、它的内容肯定会发生变化。从独立电影界出现的个人化趋向来看,这样一种个人化的数字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肯定有一种自身的规范,所以它肯定不等于过去的电影形式。过去的电影所编辑的方式是经过一套流水的组织,由导演、演员、道具等很多环节共同来实现一个电影的拍摄,再经后期加工才得以实现,其间需经过众多的个人。那么现在面对新媒体艺术,我们每个人所拍摄的这种形式,肯定是不同的,它中间的操作过程,个人的感受还有个人即时编辑的这套方式肯定会有一套新的语言和个人化的表现方式和主题方式。过去我们所看的电影是叙事性的,但我们每个人所拍摄制作的电影图像肯定和这种方式不同。从实验电影上去看,意大利的导演安冬尼奥尼所拍摄的电影就已经做了个人化尝试。当然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表达是不同的,虽然有些地方有接近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对目前出现的新媒体现象,急需从艺术语言和它的内容方式做出一种探讨,就像架上画,一幅好的油画要讲究它的语言形式和反映的内容,它所采取的方式要和平面这种方式相吻合。因此和数字化相吻合的,我们也要找到一种电影语言,比如,整个的拍摄过程,动的画面,整个的播放过程都可以当成一种语言形式来探讨了,这样我们就摆脱了既定的模式及过去电影的束缚,创造了新电影方式。这是独立电影很重要的方面。
新媒体艺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好几年,国内才刚刚起步,一些院校纷纷建立了媒体工作室或中心,像中央美院和美国合作,办了媒体培训班,全国各地来的学员,美国直接来的培训人员,有些学员是原来从事前卫艺术的艺术家,把原来纯艺术创作视觉上的东西带进去了,强调视觉语言,强调视觉本身的那种特性,做音频也非常认真,不像今天有些作品,就是配一些曲调的那种音乐,对声音和视觉的组合很不负责任,感觉是很不到位的。他们做的声音并不同于传统音乐,比如美国的音频训练,是训练你的各种感觉,喜怒哀乐、甜酸苦辣、上下左右的各种感觉,让你找出相应的一种声音和它配套,比如,敲打的声音、摩擦或撕纸的声音输入到电脑里进行编辑,控制声音的那种感觉,和视觉结合传达语意。
新媒体艺术是多媒体和全媒体,文字、图像还有声音,是一个整体,不能不注意文字、不注意声音或不注意图像。文字是一种传达的信息,你如何来做文字还有声音,声音不是配一首曲子,不是一首音乐曲子,而是一种有效的声音传达你的思想,我们要研究声音、图像、文字的语意,它们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媒体的形式,原来我们不注意这个问题,文字讲究一种文学性,图像讲究一种视觉样态,声音按着音乐的曲调去定。但作为现在这样一种方式,它肯定要打破这些形式。所以我们要探讨新的形式。音乐的实验也是这样,要探讨时代的一种声音,使图像、文字、声音在艺术的数字化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