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
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 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1)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2)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3)教学内容重点还应确定在知识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学必须向深度开掘。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深度性不仅是信息时代使然,更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地提供有见地的,有科研含量的个人见解,这也是学生异常欢迎的和希望听到的。这无疑会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形成良性的链接与互动,真正实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的良好局面,这无疑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