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
15379300000024

第24章 人类生存新空间

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居住室“海中人”号,于1962年9月6日在法国的里维埃拉附近海域60米深处试验成功,一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26小时。同年9月14日,法国的“大陆架”I 号海底居住室被沉放在马赛港附近10米深的海底,2名潜水员在居住室里生活了7天。

从此之后,水下居住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迄今,已有上百个海底居住室相继问世。其中美国的“海洋实验室”号的最大工作深度为305米,可连续置于海底达7个月之久;曾有8名潜水名在其内工作了1个月。

“海中人”号海底居住室,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家艾德温·A·林克精心研制的一座直径1米、高3米的圆筒状大型潜水钟,内装各种仪表。由于里面的空间较小,所以人只能坐在折叠椅上靠着桌子睡觉。清新的混合气体通过脐带,由水面船供给居住室,给潜水员创造了一个清爽宜人的工作场所。1962年9月6日,世界上第一座“海中人”号居住室载着潜水员史特尼潜到水下50米深处时,他打开了潜水钟下面的舱口,口衔呼吸胶管潜到60米的海底进行调查作业。当完成水下作业回到了潜水钟后,史特尼高兴地拿起通话器喊道:“我现在回到家里来了。”是啊,这座潜水钟是人类在海底的第一座居住室,也是潜水员第一个海底之家。

事隔8天,也就是9月14日,法国也建成了一座海底居住室——“大陆架”I 号。它比“海中人”号外形更接近现代海底居住室的样子。“大陆架”I 号像个横放的大木桶,下面挂着的几根沉重铁链把它固定在马赛海域附近10米深的海底,居住室内的空气由岛上的压缩机通过水面供气管提供。居住室里有淋浴间,潜水员工作之余可以洗个热水澡,茶余饭后可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就如同生活在家里一样。“大陆架”I 号海底居住室的试验成功,为“大陆架”Ⅱ号的研究积累了经验。1993年“大陆架”Ⅱ号被设置在红海苏丹港附近水深11米的海底,4间宽大的房子呈海星状的布局,可供5名潜水员居住和工作。同时在25米水深处设立了一座可供20名潜水员居住的三层楼的小型住宅,通往海底的出入口设在最底层,潜艇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当忙碌了一天的“水下居民”们进入梦乡之后,潜艇也驶进专为它准备的“车库”中。这座海底居住室创造了7人在海底生活了7天的新纪录。当时,科学家称这座海底居住室是红海海底的新城市。此后,科学家们又相继研制出了“海中人”Ⅱ号,“海底实验室”Ⅰ、Ⅱ号,法国的“大陆架”Ⅲ号,德国的“赤尔果兰特”号等海底居住室。曾创305米深度记录的美国“海洋实验室”号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与其他居住室相比,它形状奇特,与众不同。

“海洋实验室”号海底居住室是由安装在浮船上的两个同一轴线上的圆筒和中间的圆球构成。两个圆筒压载水舱和贮气瓶也装在浮船上。只要把“海洋实验室”号运到设置海区,即可从内部控制居住室的下潜和上浮。

当遇有意外事故时,居住室自携的两人救生艇可保持原有压力上浮。“海洋实验室”号居住室自持力为20天,可供4~6人在深度为147米的水下作业居住。

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水下居住室一般如同“海底实验室”Ⅱ号,其主体为卧式的圆柱形。整个主体被舱壁隔成工作舱、生活舱和卧舱3个房间。在主体的下面设有两个方形舱,一个用于存放潜水装具,另一个用于潜水员水下观察。这两个方形舱的下部各开一个出入口供潜水员出入。主体的下部是带储气瓶的压载水舱。整个水下居住室的主体并不是支撑在几根支腿上,而是悬挂在带储气瓶的压载上。水下居住室的下潜和上浮就是通过压载水舱注、排水来完成的。

水下居住室的上部有个出入口,供潜水员在水面出入。室内的工作舱里装备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居住室的任何异常现象都会在这些仪器上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供海洋科研人员用的宽大试验桌和各种海洋观测仪器。科学家们可以借助这些仪器调查海底的水文、地质、深海生物、海底矿物的状况,也可以通过全方位的观察窗观察海底的奇异景物和水下作业情况。海底居住室的工作环境幽雅、设备齐全,并辟有舒适的休养和娱乐场所,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的潜水员水下基地。

海底居住舱里的工作人员呼吸的是氦氧混合气体,所以潜水员必须穿着暖和的潜水服,否则,由于呼吸混合气体会使得体内大量热量消耗而使工作人员出现肌肉颤抖、呼吸微弱、举止失常等现象。因此,海底居住室的人员必须穿着通过电、化学反应或水加热的加热潜水服。居住舱里有水加热器,打开加热器,加热了的水由脐带流经潜水服上排列整齐的细软管,使潜水员身体各部位都得以加热,然后从排水管中排出。这样循环不息,潜水服就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

海底居住室的居民吃用的食品是陆地上人们很难吃到的特制食品,这些特制食品大部分是按比例配制好的含有高热量、营养丰富的干冻、速冻食物,便于贮存。

食用时,只要从冰箱里把这些食品拿出放在生活室的炉灶上掺入一定量的水,过一刻钟左右就可享用了。因为在居住室里,不能像陆地上的人那样炸炒煎食物,由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蒸气对特定环境的水下居住室是不允许的。所以必须使这些食物处于低温、速冻处理,这样既保持新鲜,又适于存放。

为了使海底居住室正常地工作,人们采用水面浮标不断地供给水下居住室电能、气体(氦、氮、氧和空气)、水、食品以及其他必需品。水面浮标好比一个船舶的机舱,里面有25千瓦的一柴油发电机,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可连续工作1000小时。两台空压机以120升/分的流量给水下居住室上的两只瓶充气。浮标与居住室之间用脐带连接,用50~100升的递物筒把加工好的食品、小型设备、潜水员的信件及用品送到水下居住室。

水下居住室还备有救生系统,遇上恶劣的天气和海况,潜水员使用这套装置可安全脱离现场。移动式潜水钟是一种安全救生设备,水下居住室中要撤离的人员经游泳进入潜水钟后,在保持压力的情况下,随潜水钟上升到水面,然后把潜水员转入到加压舱减压。还有一种充气式救生圈,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潜水员打开其释放装置充气,潜水员乘坐救生艇筏沿导索上升,在水中减压后漂浮出水。单人救生艇也是应急的装备,它是居住室的附属设备,人进入其中,与居住室脱离,浮出水面。

总之,救生工具应有尽有,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海底居住室的研究成功,为未来海底城市的设计和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最终能在海底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