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种群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之间。
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
长须鲸
长须鲸体呈纺锤形,长约25米,体重约70吨,雌雄兽最大者可长达26.8米,最大体重有95吨。我国捕到的雌兽仅有20.3米,雄兽仅有18.4米。去须鲸眼小,眼睛位于口角的后上方;有2个喷气孔;上下颌周围和喷气孔周围有50~100条灰褐色感觉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长须鲸的体后部有1个背鳍,胸鳍小,末端尖,尾鳍宽。喉胸部有50~60条褶沟,最多可达114条,褶沟达脐部。去须鲸的口大,口内每侧有鲸须约260~470片,平均为350~360片。长须鲸的颜色不一样,右侧的前约1/2为淡黄色,其余均为灰黑色,其中有许多角质板部分或整板呈白色,有时略带黄色。长须鲸有1对乳房。长须鲸每侧有须板260~480枚,右侧前20%~30%的须为白或黄色,其余为深蓝或灰色。
1头长22.7米,重57.6吨的雌鲸,其脂肪重13.78吨,肉25.22吨,内部器官6.21吨,心脏0.13吨,肺和气管0.54吨。胃0.2吨,肠1.04吨,肾0.23吨,肝0.56吨,头骨2.62吨,脊柱4.76吨,肋骨1.89吨,颌1.25吨。
长须鲸的体形小于北极露脊鲸、黑露脊鲸和蓝鲸,居鲸类第4位。长须鲸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5至1/4,体型庞大,头部颜色不对称,背鳍小,头上有纵脊,头部后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纹,这是近距离鉴别的有利特征。
长须鲸右侧的下唇、口腔以及鲸须的一部分是白色,而左侧则全部都是灰色。不对称的颜色有可能是由于摄食时是以右侧游泳所致。
习性
长须鲸常多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长须鲸的最高时速为20海里,下潜深度200米以内。它的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和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
长须鲸的怀孕期为11~12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6.4米,8~10年性成熟。长须鲸的寿命为90~100年。
长须鲸潜行的深度最少是230米,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形成小型的族群体,族群大小为3~7头。长须鲸喷气呈非常高耸、狭窄的气柱,高度为4至6米高。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的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
分布
长须鲸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主要以磷虾、糠虾和桡足类等为食;在北太平洋则食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在我国海洋主要吃磷虾。长须鲸浅潜水时,每2~3分钟浮出水面换气1次,喷出雾柱高达6~10米;深潜水时,尾鳍常举出水面,下潜深度约200米,时间约15分钟,最长可持续20~30分钟。长须鲸冬春季常出现于我国黄海和渤海。它的肉、脂肪、皮骨、内脏和鲸须等均可利用。
食物
因为长须鲸属于须鲸,所以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浮游性小甲壳类的磷虾和糠虾,亦以群游性小型鱼类为食。
长须鲸用鲸须把食物过滤,然后吞下肚。它们进食时会以时速11公里的高速前进,然后张开嘴部,这会令它们每次吸下多达70立方米的海水。吸下海水后,它们会把嘴闭上,把海水透过其鲸须吐出,于是,海水会穿过鲸须重回大海,而小鱼、甲壳动物及其他食物就会被隔了出来,成为长须鲸的腹中物。一头成年的长须鲸口中的两边各有262~473块须板。须板是由角质组成的,由于经受长期的磨损,导致这些角质化为一些貌似毛发之物,称之为鲸须。这些鲸须最长可达76厘米,宽约30厘米。长须鲸通常会潜到水深超于200米之处,动用四个肺脏,让自己能在水中待久一点,以捕猎磷虾群。
它们每张开口一次,就可以吸取到约10公斤的磷虾。
一头长须鲸每天可吃掉1,800公斤的食物,因而科学家们从此数据推算出它们每天会用三个小时来进食,以补充消耗掉了的能量。若猎物的数量不足,或是处在过于深水的位置,长须鲸就得用更多的时间来寻找猎物。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长须鲸会以高速围着猎物绕圈子,令猎物集成圆毬状,密度极高,此时长须鲸就会一口一口地把猎物过滤掉,吞进肚子去。
现状
在南半球本世纪初未开发前估计有长须鲸490000头,由于大肆滥捕,其数量锐减。捕杀数量最高时,1年(1937~1938年)捕杀18,000多头,在1953~1954年度捕杀27,000多头,现估计那里仅有13000头。北太平洋原有长须鲸53,000头,现在仅有2000头,北大西洋只有几千头。1976年世界已全面禁捕,宣布长须鲸为重点保护对象。
露脊鲸
露脊鲸又叫脊美鲸、黑露脊鲸、北真鲸、直背鲸和比斯开鲸,属鲸目须鲸亚目露脊鲸科。
形态
露脊鲸体型肥大短粗,头略超过体长的1/4,上颌细长向下弯曲呈拱状,下颌两侧向上突出。上颌前端顶部有一个较大的椭圆形角质瘤,在呼吸孔前方及上下颌两侧也各生有一列较小的角质瘤。露脊鲸无背鳍,鳍肢短宽,尾鳍幅宽几达体长的1/3,体腹面平滑无褶沟。它背部黑色,腹部色淡,在脐前后有不规则白斑,鳍肢和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鲸须狭长而柔软,每侧有220~260片,须长达2.9米,须板与须毛皆为黑色。
大小
露脊鲸成体体长17米,雌性比雄性大,体重40一80吨。
生态
露脊鲸通常单独或2~3头一起游泳,并接近海湾和岛屿周围,游泳速度很慢,呼气时喷起的雾柱呈两支,高达4~6米,大潜水时把尾鳍举出水面以上。母鲸对仔鲸有强烈眷恋情感。北太平洋个体性成熟体长雄鲸为14~15米,雌鲸为13~15米。露脊鲸生殖间隔2~3年,妊娠期为10~12个月,每产1胎,初生仔鲸体长4.5~6米,哺乳期约6~7个月,离乳时仔鲸体长约10米。露脊鲸的食物主要为浮游性小甲壳类磷虾等。
分类
露脊鲸分为黑露脊鲸属、北极露脊鲸属和小露脊鲸属。
其他介绍
黑露脊鲸属仅黑露脊鲸1种。它无背鳍,体长13.6~18米,颏部非白色,最特殊的是头上有由表皮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角质瘤,瘤的形状不规则,最大的在上颌的前端,俗称“软帽”,次大的在喷气孔后及下颌前端两侧;须板细长,每侧长约2~3米,须板每侧为250枚;鳍肢宽大,长1.8~2.1米,尾鳍宽为体长的35%;幼体灰蓝色,成长后体色加深,变成蓝黑色或黑色;睾丸在腹腔中,两睾丸总重达1000千克;阴茎细长,长达3米;无盲肠。黑露脊鲸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海洋中。北半球的黑露脊鲸每年冬季南下繁殖,夏季北上寻饵。它游泳速度慢,洄游时速2~3海里。黑露脊鲸呼气时,两喷气孔各喷出4~8米高的雾柱。
它善潜水,每浅潜5~6次,即深潜1次,约10~20分钟,但潜水深度仅50米左右。黑露脊鲸主要以蜇镖溞属、长腹剑溞属和桶状溞属等桡足类为食。它2~4月交配,妊娠期1年,1胎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5~6米,哺乳期1年。露脊鲸的皮下脂肪厚,其量占体重的40%。露脊鲸的经济价值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作工业原料,鲸须可制工艺品,鲸脑油可制精密仪器润滑油,骨可制肥料,内脏、内分泌腺除可食用外,还可提取激素等。北极露脊鲸有时单独摄食,有时又成群结队地集体摄食。每当摄食时,它们一边在海上慢慢悠悠地游着,一边从容地将头伸出水面,并且将口张得大大的。它的下颌能以不同角度下垂,有时与上颌之间形成60°的角度。每群露脊鲸的数量由两头至十多头组成,摄食时,它们会自动地形成一梯队,这种梯队很像大雁飞翔时的队形,每一头鲸都跟在前面一头的后面,并从侧面偏出半个至三个体长的距离。有时,当梯队中的一些北极露脊鲸离队而去时,另外一些便会自动加入这个梯队中,使其队形基本保持不变,如此阵型,可持续若干天,这时,大量的水流和鱼虾便会进入露脊鲸的大大张开的嘴里。结队摄食可使北极露脊鲸捕食到用其他方法不能捕食到的食物。
近况
由于滥捕而使黑露脊鲸濒临绝灭。目前估计北太平洋仅有1000只,北大西洋仅有100只左右,现由国际协议进行保护。
抹香鲸
抹香鲸是齿鲸中最大的一种,头极大,前端钝,所以又称为巨头鲸,也名真甲鲸,它主要栖息于南北纬70°之间的海域中。
抹香鲸体长18~25米,体重20~25吨。它体色呈灰黄色,头部特别大,呈楔型,占体长的1/3,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被捕杀。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下降到43万头。
抹香鲸的身体的背面为暗黑色,腹面为银灰或白色。
它的头部特别大,占体长的1/4~1/3。它的上颌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颌较细而薄,前窄后宽,与上颌极不相称。抹香鲸有20~28对圆锥形的狭长大齿,每枚齿的直径可达10厘米,长约20多厘米。它的喷水孔在头部前端左侧,只与左鼻孔通连,右鼻孔阻塞,但与肺相通,可作为空气储存箱使用,呼吸时喷出的雾柱以45°角向左前方倾斜。抹香鲸无背鳍,鳍肢较短,尾鳍宽大,宽约360~450厘米。
生态特点
抹香鲸常结成5~10只,多至200~300只的群体。
它性凶猛。主食大型乌贼、章鱼,也吃鱼类。抹香鲸繁殖期有激烈的争雌行为。妊娠期为12~16个月。每胎仅产1仔,偶见2仔,幼仔体长4~5米,哺乳期1~2年,7~8岁时性成熟,最长寿命可达75年。
抹香鲸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大多数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区,极少数到达北极圈内,在中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其肠道内分泌物是极名贵的香料“龙涎香”,因此常遭捕杀,现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特征习性
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头部约占体长的1/3,呈圆桶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Sperm whale,来自鲸蜡(Spermaceti)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有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抹香鲸常与无脊椎动物之最的大王乌贼展开一场刀光剑影的相互残杀,大王乌贼最大者达18米,重30吨。有人曾在热带海洋看到抹香鲸与巨乌贼搏斗的激烈场面,它们从深海一直打到浅海不是抹香鲸吃掉大王乌贼,就是大王乌贼用触腕把鲸的喷水孔盖死使巨鲸窒息而死,那样,抹香鲸反倒成为大王乌贼的“美餐”了。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黏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为100~1000克,也曾有420千克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龙涎香”储存在抹香鲸的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龙涎香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和活血之功效。但龙涎香不常有,偶尔得到重50~100千克的一块,便会价值连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分布
抹香鲸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动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通常在南北纬40°之间。我国海域均有分布,它们常以5~20头结群游荡,以雄多雌少组成群体,一般游速为每小时2.5~3海里,受惊时可达7~12海里。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鲸为一雄多雌,小抹香鲸出生后,一般在10岁左右开始成熟。
1978年4月8日在山东胶南县搁浅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4米,重22吨,初步鉴定为37岁。鲸由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制成标本,现展于青岛海产博物馆,它吸引众多游客,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