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海底世界,广袤无垠,它不仅有奔腾的激流、宏伟的火山、灼热的喷泉、神奇的生命和足以使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成为百万富翁的惊人资源,而且还蕴藏着许多星际信息。比如某星球从宇宙中消失了,海洋便将这次事件记在那神秘的“记事本”上;月球上某一次火山喷发,从海底就能找到此迹象的凭据。海底拥有许多星际的不速之客,只是人们很难听懂那波涛的诉说罢了。
这星际的不速之客,便是星屑(或叫宇宙尘),对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72~1876年,英国著名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在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中,除了发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外,最大的收获便是从深海采到了珍奇的小颗粒宇宙尘。
历史跨过了19世纪的横杆,在1950年,美国也采到了海底星屑。紧接着,1967年前后,日本也成了拥有海底星屑的国家之一。这些国家相继对海底星屑展开了多学科的研究并获得了不少科学数据。
1978~1979年,我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在参加全球大气试验期间也进行了采集海底星屑的工作,并第一次从太平洋西部海域几千米深的海底采到了这种星际物质,从而使我国进入了研究这一地球外源物质的领域。
各国为了证实所采集到的各种星屑的真实身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学工作者把它们与用高空气球、U2飞机、火箭、人造卫星飞行器在高空中搜集到的星屑(宇宙尘)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完全相同,从而确定了这些小颗粒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尘埃。
我国科学家对海底星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有光谱半定量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 射线粉晶照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获得了试样的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与微结构构造等许多珍贵资料。
科学家们还把海底星屑按显微特征与成分特征,把它们分成铁质星屑、铁石质星屑与玻璃质星屑3种,这3种来自海底的星际使者,以它们各自的多姿多彩,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五六十倍实体最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铁质星屑是一些黑色的或褐色的圓球粒,表面光洁透亮,耀眼夺目,仿佛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钢球;铁行质星屑是一些暗褐色或稍带灰折的球状、椭球状或圆角状的小颗粒;玻璃质星屑则是一些无色或淡黄色的尘粒,像是一盘晶莹剔透的玻璃球。
据科学家们测定,铁质海底星屑的主要成分是镁、镍等一些较重的元素,铁石质星屑的主要成分是氧、硅、镁、钙、铝等较轻的元素,玻璃质星屑的主要成分则是氧化硅与少量二价氧化物。
这些宇宙尘(星屑)在莅临地球、深藏海底之前是星际尘埃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反射太阳光线,形成了黄道光的模糊光带,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尘埃颗粒不断向太阳旋转前进,并不断从小行星带得到补充,与小行星碰撞时,迸溅出的火花凝结起来,便形成了这些宇宙尘粒,并被一股强劲的力量推进到地球大气层里。科学家们认为,铁质星屑是行星内部的物质,铁石质星屑是行星外部的物质。
那么,这些神奇的宇宙使者,又是在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下脱离自己的轨道,而甘愿栖身于孤寂的海底呢?科学家们找到了玻璃质星屑光临的缘由。他们认为,玻璃质星屑来自月球,是月球火山作用的喷发物。月球是个火山喷发的世界,随时有可能爆发猛烈的火山,当月球火山喷发时,火山物质以6000米每秒的速度向外射出,而要脱离月球的吸引力,只需要2000米每秒的速度就够了。因此,它们来自月球是完全有理由的。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除玻璃质星屑外的其他海底星屑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在宇宙间彼此碰撞时抛出的“火花”,它们每天落到地球上的数量高达14吨左右,而其中大部分却降落在深海底。
对海底星屑的研究历史并不太长,但它对探讨地球、太阳系以及银河系起源与演化都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海洋沉积学、气候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当然,要在深海底寻找这些神奇的天外来客的踪迹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海底是深奥莫测的活动着的世界。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是可以愈来愈多地寻找到它们,并把它们从海底一一地携带到陆地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