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与海洋
15379100000050

第50章 白垩纪时期的海洋

环境危机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中以因废气的过度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造成地球变暖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地球曾数次变暖。而最近一次则是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即恐龙生存的时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当时的地球渐渐明朗化。

在白垩纪,海水淹没了一部分陆地(称为海浸),特别是北美洲、欧洲、北非、中东等地区全被海水浅浅地覆盖。

白垩层(白垩纪由此得名)的堆积,也是这次海水大量入侵造成的。

据推测,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300米。但两极的冰川全部融解也无法弥补这300米的高度差(冰川融解只能使海平面上升70米)。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板块产生了海岭,从海岭向四周伸展时慢慢冷却、下降。

海底的深度(d)与年代(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d =2.8+0.35×t(d =千米,t =百万年)在白垩纪,火山活动频繁,海底的伸展速度极快。

因此,海底不断变浅,而溢出的海水则淹没了陆地。

结果导致陆地上植物锐减,并且因陆地上可侵蚀风化的面积减少,河流提供给海洋的营养物质也减少,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无法大量生长,也就无法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相反,频繁的火山活动,反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于是,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度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增强,地球逐渐变暖。于是两极的冰川也全部融化,出现了一个温暖世界,而当时的海洋也随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当今的海洋构造可大致分为表层与深海层。深海层的海水大多是北大西洋与南极洲的表层海水冷却后,下沉所致。在1500~2000年后与北太平洋之间的循环系统形成。

但是在白垩纪,南北两极的冰川变变为陆地,表层海水无法冷却,深海层的海水就无法得到补充,因此当时海洋自身的循环被认为处于停滞状态。

世界范围的黑色有机质泥石层的发现则是国际深海挖掘计划的另一重大成果。换言之,当时的海底大范围地被一层胶状污泥所覆盖。

在海洋中,大多数有机物是在表层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但在其沉至海底之前,已大部分被细菌所分解。

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海水中溶解的氧气被大量消耗,海水停止流动,循环中断,整个海洋处于无氧状态。而有机物的分解也因此暂时停止,有机物质(胶状污泥)才得以堆积到海底。这种黑色有机质泥石层,是现在世界上极其重要的石油来源。

总而言之,人类利用过去温暖的地球所遗留下来的产物创建了文明,而现在又要释放出当时储存的碳元素,人为地使地球再次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