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80

第80章 星团的产生:束缚的纽带

一些恒星形成星团,其中星数众多,以至于即使在星云消散之后,它们的相互引力仍能把它们束缚在一起。最普通的是所谓的疏散星团,它们通常包含从几十颗到几千颗恒星。昴星团便是一例,它是金牛座内约有500颗恒星的集群,在北半球的冬夜能用肉眼看到,年龄约8000万年,它的母星云早已烟消云散。昴星团内恒星周围的云雾状羽片结构和纤维结构来源于这个星团与一个弥漫星云的偶然交会。这类交会是比较罕见的,一旦发生,我们便有机会去研究弥漫的、非形成恒星的气体和尘埃的结构和性质。M11也是疏散星团,是一个有3000多颗在2亿年前诞生的恒星的集群。

银河系内疏散星团的数量和年龄表明它们起源于质量很大的OB星协,而后者形成于异常罕见的恒星形成高峰之中。疏散星团与OB星协相比要少,这说明在太阳邻近正在形成的OB星协中,可能只有少数才会产生疏散星团。天文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这一部分,在投影到银道面上3000光年×3000光年的区域内,每1000万年会形成4个受束缚的星团。即使大多数恒星在OB星协里形成,但是大部分并不束缚在星团里。

在母星云消散之后,疏散星团里的恒星仍然受引力束缚,它们的产生要求母星云的大部分质量转化为恒星。这又要求高的恒星形成效率。星云必须有足够高的密度和压力,以便来自小质量恒星的外流和来自大质量恒星的紫外辐射不至于终止恒星的形成。在恒星的形成终止之前,直到星云的初始质量至少有1/2转化为恒星,恒星的形成一定会继续进行。那么,在星云消散后,将有充足的质量留在恒星里,正是这些质量的引力束缚住星团。虽然星团在产生后会有些许膨胀,但是疏散星团在引力束缚之下可以存在千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

把恒星气体转换为恒星,要求非同寻常的环境,在大多数分子云或恒星形成复合体内,这种环境并不多见。母星云一定要有非常大的质量和密度,以便在恒星外流或产生大质量恒星的摧毁性作用下保存下来。类似的这种条件只存在于最稠密的星云核内,它只构成了巨分子云体积的一小部分。

质量超过8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的产生,会激发HII区的电离辐射,这类区域是炽热的(6000~10000开),它们的组分氢离子以约1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若对于星云的外逸速度很低,HII区便会膨胀,产生等离子体气泡,它们能摧毁分子云母体的大部分。此外,这些大质量恒星在其产生后的3000万~4000万年里成为超新星而爆发。这样,它们与质量较小的恒星相比,对其周围环境产生远大得多的危害,即使产生一颗这类恒星,便能够摧毁分子云核。在诸如猎户星云的区域,产生几颗大质量恒星便足以阻止恒星的进一步形成。

然而,在有一些情况下,母星云相当稠密,质量很大,足以防范大质量恒星阻止恒星的进一步形成。如果星云拥有那么大的质量,以致引力的逃逸速度大于HⅡ区内离子的典型速度,那么大质量恒星的摧毁性作用能被“抑制”。为了对此做出解释,我们考虑星云核内的一颗有很大的引力逃逸速度的O型星。一颗典型的恒星将以大致可与之比拟的速度移动。当这颗O型星在星云内周游时,它不断地遇到消耗其紫外辐射的新鲜稠密气体。在这种十分稠密的区域,O型星不能过分损害星云;它的影响将局限于其贴邻的致密HII区,后者也随着它周游于星云内。留在这个游荡恒星身后的气体将不再遭受紫外辐射,并将立刻复合。若O型星的影响以这种方式受到限制,尽管存在大质量恒星,恒星也会继续在星云里形成,并终于达到足够高的恒星形成效率,产生了一个受束缚的星团。只有当1颗或多颗O型星作为超新星爆发时,星云才会被摧毁而恒星形成也因此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