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64

第64章 小行星会撞地球吗

近几十年来,人们遭受过几次有关“小行星可能要撞地球”的耸人听闻的惊扰。不过人们对小行星撞地球的恐惧不是没有根据的。

2004MN4是在2004年6月19日由夏威夷大学的罗伊·塔克、戴维·索尔和法布里齐奥·贝马尔迪发现的。12月18日,这颗小行星再次被澳大利亚的戈登·加勒德发现。它的直径大约为0.4千米,轨道大部分位于地球轨道里面,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23天。这颗小行星与地球轨道平面的交角很小,每绕太阳转动1周在地球轨道附近穿过2次。2004MN4再次被发现后,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对它做了进一步的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把这些观测结果与6月份发现时的观测结果合在一起,用名为“岗哨”的近地小行星碰撞自动监测系统加以处理,发觉它在2029年有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然而,毕竟这只是一个很初步的、很不确定的推测,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的科学家们把它发布出来,目的仅在于引起有关天文学家的注意,以便加强监测,并不需要大家都去关心这件事情。他们强调,“根据新获得的数据,碰撞的概率可能会逐日改变。十有八九,在这颗小行星得到全世界的天文学家追踪之后,碰撞的可能性最终会排除”。果然,12月27日约曼斯、切斯莱和乔达斯再次发表新闻,宣布小行星2004MN42029年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被排除,不过确实存在着危险。

太阳系除了八大行星之外,还有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但有些小行星的轨道比较扁,轨道上有一两处位置很靠近地球轨道,甚至与地球轨道相交,因此有可能运行到地球附近空间来;还有一些小行星,就像2004MN4那样,整个轨道就在地球轨道附近,这些小行星均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彗星主要分布在太阳系边缘,其中少数会改变轨道,变成很扁的椭圆,运行到太阳附近来。极少数彗星也有可能运行到地球附近空间,对地球构成威胁。其实,平均每天都有1亿多块来自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闯进地球大气层。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中最大的,也不过像鹅卵石那么大。这1亿多块碎片加起来质量不过几吨,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后,就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在几十千米高空就已经全部化为气体,成为流星。其中极少数较大的,没有全部气化,残骸落到地面,成为陨石。然而,在偶然情况下,闯入地球大气的天体可能会更大,这时会发生爆炸。

2000年1月,一块直径2~3米的太空岩石在加拿大育空地区上空爆炸,其威力相当于4000~5000吨TNT当量,这类事件平均每年发生一次。1908年6月,一颗直径约6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坠落,在约6000米高空爆炸,威力为1000万吨TNT当量,将超过2000千米2的森林夷为平地,在一个世纪内发生类似这样的一次事件的可能性为10%。直径100米及100米以上的小行星,爆炸威力可达1亿吨TNT当量以上,足以摧毁一座大城市。在2100年以前发生这样一次撞击的可能性为2%。直径几百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危害将更大,如果冲进海里,引发的海啸会将沿海城镇淹没,这样的事件平均每4万年发生一次。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可能使整个人类文明遭到毁灭,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现今世界上所有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威力,这样的碰撞平均约50万年发生一次。

为了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巨大危害,首先必须把有可能造成危害的那些小行星找出来,并对它们的运动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