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45

第45章 恒星的大小

称量恒星的方法和称量行星的方法大致相同,也是利用它们加在邻近物体上的吸引力。我们已经说过,要精确测定出一颗没有卫星的孤立的行星(例如水星)的质量是很困难的。可是若有了卫星,问题便简单多了。要测定一颗单独的恒星的质量是更困难得多的。分离恒星的空间大得使一颗恒星加在另一颗上的引力效应不能观察出来。

幸而为了完成这种称量,望远镜发现了数干对星——双星,其中有许多都是相互旋转的。分光仪又显出了许多更接近的双星。在某特定距离上,公转周期愈短,两星合并的质量也愈大。只要把平均的分离距离及公转周期测定以后,计算这合并的质量就很容易了。而且,有时还能测定这双星系中单独的星的质量。

这种双星研究的惊人的结论是恒星的质量差不多都很平衡,几乎都只是从太阳的1/5到5倍那样的差别。这些建筑宇宙的砖瓦的物质差不多都大致相等,而太阳也是其中很恰好的中等。它决不是一颗二流以下的星,如有些人要我们相信的。因此我们很可以有一点合理的骄傲了。

我们考察到了一些关于各类恒星的大小的知识了。那时会看出主序星中比太阳较蓝的要较大,较红的要较小,白矮星要小得很多,巨星要大得很多,而红色超巨星是所有星中最大的。根据我们所得的情形而做的计算也得到上述的结论,而且还得到了单颗星的直径的大致可靠的值。直接测量一颗恒星的大小,像测量月亮和行星的直径一样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在最大的望远镜中也没有一个恒星能呈现真正的圆面。如果我们记得这一点,那就难免要惊异天文学家的聪明,居然能从我们叫做星辰的光点中搜寻出那么多的意义来了。

自1920年以来,迈克尔逊式测量恒星直径的干涉仪已在威尔逊山应用了。起先和2.5米反射望远镜连接;后来分离,这种方法有些繁复,我们只说干涉仪测量有些恒星的直径结果极可满意就够了。已经测过的最大的恒星是心宿二,其直径为6.4亿千米。参宿四是第一颗被测量的,约有它1/2大。这些红巨星的体积都是大得不可思议的。

既然恒星的质量大致平均,既然其中物质所占的空间却又大小相差如此之巨,恒星的密度也自然互相有极大不同了。在红巨星中物质的分布非常稀薄,例如心宿二就只有我们周围空气密度的1/3000。

在另一极端,白矮星却又紧密得不可思议,其密度在以前还被认为不可能的。在大小方面,它们很像行星。在物质的量的方面,它们却可以和太阳相比。天狼星的暗弱的伴星的平均密度约为水的3万倍。有人认为那颗星中的原子在那极高的温度下差不多全粉碎了,因此能有地球上不能得到的紧密的物质。

虽然有似乎不可否认的证据,这一层要得到所有的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的承认似乎是困难的。确乎大家还可以不相信天狼的伴星能比水更密3万倍的——换句话说,这颗星中一寻常玻璃杯的材料就有七八吨重——假如没有独立的证据来支持的话。依照相对性原理说,非常紧密的恒星的光谱中线纹定要大向红方移动。天狼星的光谱中的这种移动已在威尔逊山和里克天文台两处观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