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29

第29章 奇妙的食变双星

食变双星是指2个子星相互绕转彼此掩食(一颗子星从另一颗子星前面通过,像月亮掩食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双星。这类双星的轨道面与视线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因此,会产生掩食现象。又因其亮度会产生有规则的变化,因此,又可称为食变星。如大陵五、渐台二等。双星的光变周期就是它们的绕转周期。现在已经发现食双星有4000多对,它们的轨道周期都很短,绝大多数短于10天。轨道周期最长的食双星是御夫座ε,轨道周期为27年;最短的是猎犬座AM,它的轨道周期只有17.5分钟。英仙座的大陵五是最先发现的一颗食双星,最亮时为2.2星等,最暗时为3.4星等,光变周期为2天20小时49分。大陵五中两星相距2000万千米,离我们150光年。

分析食双星的光变曲线可以得到恒星大气的部分物理参数,当发生全食时,我们可以确定两个恒星的有效温度的比值。在某些特别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确定恒星的直径。要得到恒星的直径不仅需要光变曲线,还需要两个恒星的光谱,由光谱的谱线位移得到恒星的径向速度变化,如此可以得到恒星直径的绝对值。虽然只有少数的双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直径,但是像这样的观测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恒星的直径而不是由理论所计算出来的。

有一些食双星系统我们可以更详细地分析其中一颗恒星的大气,例如御夫座的X双星。这个双星系统由一颗光谱形态为K型的巨星(半径为太阳的245倍),以及一颗B型的主序星所组成,由于B型星较亮,我们只能观测到B型星的辐射。在巨星的外围有很大的大气层,因为恒星的大气层是半透明的,当B型星慢慢绕到巨星之后时,观测B型星穿过巨星大气所产生的光谱,就可以详细分析巨星不同层的大气变化。此外,详细分析某些食双星的光变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到食双星的自转速度。

1969年前苏联出版的《变星总表》中收有食双星4000多对,但真正研究清楚的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食双星要求双星轨道面刚好与视线在一个平面上,这毕竟是难得的巧合,所以食双星只占双星很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