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继美国和苏联之后,成为第三个用自己的火箭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既然“神五”、“神六”都走了一趟回来了,“再加把劲儿不就到月球了吗?”很多人都这么想。
艰难的4个台阶
登月之前,我们还有“艰难的台阶”要去登,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台阶。
第一个艰难台阶——火箭运载能力
目前,我们的火箭送几吨重的东西到太空没问题,“长征”系列火箭现在最大载重20吨(美国宇航局制造中的“阿瑞斯1号”火箭预计运载力125吨)。能到达的距地球最远距离为7万千米,而月球距地球38万千米,让登月飞船要往返将近80千米的行程上,必须有更多燃料、更大推动力,光抵达月球轨道就要需要好几级火箭,以“长征三号甲”目前的能力,恐怕是还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的目标是70吨的运载能力,届时将能解决奔月的问题。
当飞过云的问题解决后,进入月球引力区时,要解决能及时踩“刹车”问题,“刹”晚了就会撞到月球上,而“刹”早了就会失控飘向太空。飞过去了,也刹住了。但选择正确轨道也是难题之一,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
第二个台阶——观测和监控
飞往月球的探测器中途将有短时长信号与地球中断(即时入盲区),这时的飞行器会处于极度危险中。还有地球24小时自转1圈,月球27天绕地球公转1周。这时会发生中国国土所在的那部分地球转到背向月球的时候,怎么办?那时候不仅无法观测到探测器,连发送指令也不可能。这些问题是我们测控需要面对的问题。美国在解决测控时比我国容易,其在全球建了3座测控站:本土加州、澳大利亚堪培拉和西班牙马德里,每隔120°建1座,无论怎么转,总有一个站能观测到,除了这3个,它还有数座直径分别为70米、36米和26米的接收天线,别说月球,连太阳系都能探测了。我国能用的测控站仅有2个:上海佘山一个、乌鲁木齐一个,接收天线直径都只有25米。要想解决38.4万千米的无线电波传送,目前还有困难。
第三个台阶——服装
这也是最难的一个:探测卫星也好,航天员也好,都要穿上特殊“衣服”才可能探月、登月。这衣服得热的时候不热,冷的时候不冷。这衣服可不像咱们普通人穿着那么简单,卫星绕着月球转,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球和月球旁的卫星绕着太阳转,这么复杂的邻里关系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冷热变化巨大(相差600℃),搞不好,不但卫星上所有设备会得“感冒”,宇航员也会面临巨大生命危险!现在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根本就满足不了月面上的要求。这个问题若不解决,中国的登月宇航员根本就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第四个台阶——安全返回
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更是不小的挑战。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导致致命的灾难。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但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差一点毁于灾难:当宇航员结束2小时的月球的行走之后,竟然发现登月舱引擎开关没有合上。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如果开关,他们将永远留在月球上。当时尼克松总统准备了一份演讲稿:“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
这一“备用悼文”差点成为现实,万幸的是,宇航员用圆珠笔接通电源,成功化解危机,最终逃过了劫难。
登月发射基地
中国将来的载人登月发射基地也是问题。卫星发射基地最理想的场所是海上或者海边,在运输和安全方面都有优势,现在西方的几个大国卫星发射基地大多数都临海,俄罗斯是没有办法才放在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地方。中国现在的3个发射场,都是特殊年代适应冷战需要和安全保密的产物。将来火箭大了,现有的三个发射场(包括西昌在内)都不能满足运输和发射安全方面的需要。中国已计划在海南岛建一个新的发射场,可用于载人登月的发射基地。但是,这个设想要变成现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载人登月的未来
关于中国载人登月的未来,有人曾做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20年后,我们大家坐着‘快船’型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基地……由于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们在种植园里见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红柿,微型轿车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长短的黄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中国将如何实现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计划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