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5377600000034

第34章 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是没有头脑的心理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中有一些值得兴奋,但也是离奇、曲折而辛酸的故事。

华生年轻时曾学习过医学和哲学,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安吉尔的影响,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1903年华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当讲师,直到1908年这一年,他和安吉尔一起离开芝加哥来到霍布金斯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0年。在霍布金斯的10年间,是华生在心理学上最富创造性的时间。1913年他发表的一篇最重要的论文《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心理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人们称它是一篇在心理学上掀起一场革命的檄文,它标志着华生行为主义正式诞生。1915年华生被推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0年他离开霍布金斯大学,1921年则从事广告工作。1930年他完全退出心理学界去从事商业工作。1958年去世。从华生的一生经历看,从1913~1930年的17年间是他从事心理学工作最有成就的年代,而从1930~1958年,这20多年的时间里他就不再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了。可是,由他创始的行为主义却成为20世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流行的心理学。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华生于1913提出行为主义时,正是20世纪开始的年代。当时,美国的大工业机械化生产,正需要培养一批熟练工人,同时由詹姆士和杜威提倡推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正在传播,它们共同推动着行为主义心理学迅速地推广。因为华生行为主义的机械化行为公式:

刺激—反应,恰好是培养和训练这种无头脑、会劳动的操作工人所需要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说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或者说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几乎都是或认为自己是行为主义者了。行为主义之所以得到如此迅速的传布,和当时的意识心理学本身存在严重问题也有关系。华生在檄文中说道:心理学所研究的意识,就像鬼火一样,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已使我们花去50年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心理学是必须放弃对意识的研究的时候了”。行为主义可以不用感觉、知觉、情感、情绪、意志这些带主观意识性的概念,只要用刺激和反应、习惯的形成、习惯的结合等这样一些用语,就可以写出心理学的书。1914年华生在《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论》中说:

我相信,我们可以写一部心理学,把它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永不背弃这一定义,永不使用意识、心理状态、心灵、内容、意志和意象等诸如此类的术语……它可以用刺激、反应、习惯形成和习惯联合等术语来加以实现。

那么,华生是怎样写这本书,或者说怎样形成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呢?

首先,他是要取消一切具有主观性的心理学术语,而用客观的行为来替代。他把刺激(S)和反应(R)的联结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一切复杂的行为都是这些基本单位联结成的。在这里,应该指出,华生把行为的单位或公式叫做: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取自桑代克的心理学,却又篡改了桑代克心理学概念的定义。桑代克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行为”,它的基本单位是刺激印象和反应动作的联结。在桑代克的这个公式里,“刺激印象”是保留有心理因素的。如今华生把“刺激印象”中的“印象”取消了,就只剩下“刺激”,因而变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这就把桑代克或者机能心理学留下的一点点主观的心理因素也取消了。这样就是完全取消了人类心理意识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心理的这一独特品质,而使人类心理学走上了生物学化的道路。为此,华生还自称,行为主义是最彻底的机能主义,实际上他是机能主义的极端派。

其次,华生反对实验的内省法,强调客观方法。但是,在研究思维过程时,他遇到了困难。因为在当时情况下思维是无法用客观方法进行研究的,只得允许用口头报告,而口头报告也就是内省的结果。可是,他说思维时人的喉头在颤动,是可以通过男人思维时的喉骨颤动观察得到的。为此他把思维看做是一种“潜在反应”,或叫“内隐反应”。可见,在具体的研究中,华生并没有把他的思想贯彻始终,而是中途妥协了。

再者,华生为了寻找理论依据,1915年他还利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概念来进行情绪实验。通过实验,他得出结论说,幼儿的恐惧情绪既可以用条件反射形成,也能够用条件反射消退。最著名的实验是1920年他和助手雷纳小姐一起给一个8个月的婴儿,名叫阿伯特的所做的实验。实验开始时,用带毛的东西如兔子,或毛发等,让孩子抚摸。然后突然重击铁轨,使孩子因惊恐而产生恐惧。以后,这孩子见了带毛的物品就产生恐惧情绪。实验的第二步是,在这孩子吃饭的时候,将那带毛的物品,同时放在远处;经过多次,让孩子习惯之后,再在他吃饭时将带毛的物品一次一次渐渐地靠近孩子。

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原来对带毛物品的恐惧情绪就渐渐消失,而恢复到原来的欢乐情绪。这原本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条件反射形成和消退的著名实验,它要用复杂的神经中枢活动过程才能解释清楚,华生的S—R 公式太简单是解释不了的。在这里,需要对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一概念做点补充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无条件刺激(US)和条件刺激(CS)相结合的中枢神经过程,不是华生S—R 公式的外围神经过程。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看做是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基础。这是S—R 无法解释的。其实,华生是窃取了条件反射概念的心理因素来为他的行为主义找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