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5377600000028

第28章 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上大学时父母希望他以学习法律谋生,但他自己觉得缺乏这方面的兴趣,不久即改学心理学。1934年他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以后历任各大学教授和心理学系主任等职。1968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去世。从马斯洛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任以后的10年间,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激变和社会不安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不满,对不公平、不公正以及人口问题、政府腐败、贫穷与和平问题的不满等都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这些影响也反映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和罗杰斯不同,马斯洛是一位本体论,即人性论的人格理论家。他吸收了精神分析的思想,却又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接受弗洛伊德关于意识、无意识和动机结构等概念思想,但不同意用对待病人的分析疗法去对待正常人的心理。他认为,人性如果不是善的,至少也是中性的,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性看做病态的或恶的。

马斯洛说他自己原来盲目崇拜华生的行为主义,“被行为主义迷住”,后来,“再也无法忍受”,才使自己专心于寻找以所有人类能接受和有用的事实为依据的理论。

一般认为,马斯洛是人本主义方向和运动的精神之父、最初的定向者、创建人和最清晰的发言人。

关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在研究对象和任务上。马斯洛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健康的人格或完满的人性。它的任务是加强研究人的成长、自我实现和为健康而努力寻找途径。他承认,存在着倒退、害怕和自我退缩的人格倾向,但他所描述的主要是人类价值体系中固有的完善和希望。他希望经过研究能发现可以避免疾病和精神病的先决条件,建立起一套所有男人和女人可能渴望到的,不能动摇的人类权利,因而他提出自我实现理论。他以为,自我实现尽管难以达到,但通过研究发现的那些希望实现自己的能力、才干和人格的人,只要努力,即使不能自我实现成为最好的人,也尽可能地做得好些,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在说到自我实现理论的起因时,马斯洛说,他的兴趣是受两位教师的启示。这两位教师是格式塔学派创始人韦特海默和文化人类学家贝尼狄。起初,他以为他们都有高智商的异常天赋,是两位不可比较的个体。出于好奇,经过继续研究发现,他们也有缺点。于是,马斯洛为自我实现的完人订出标准,又审查了个别熟人、朋友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还研究了3000名在校大学生。

结果发现学生中只有一人完成了自我实现,有12名学生成长得好,2名比较好。从此他得出结论说,在寻找自我实现或把他们的潜能用到最充分的人时,要避免寻找“完人”。因为他调查发现,历届美国总统中只有林肯和杰弗逊两位是相当确定自我实现的历史人物。而现代人中只有爱因斯坦、罗斯福、詹姆士等7人是高度可能自我实现的,其他人只是部分自我实现且多少有缺陷,或者只是一些潜在的或可能的自我实现者。

强弱

1.能较好地知觉现实,同现实的关系较愉快。

2.容忍,即愿意使自己和他人满意。

3.自发性,比别人的行为更出于自发和自然。

4.中心问题,集中最大精力于外部问题和课题上。

5.超越,比其他人更愿意孤独和隐退。

6.自律,发展和成长只依赖自己的资源。

7.连续的新鲜统觉,对某些经验有不厌其烦的好奇和新鲜感。

8.神秘的经验,有强烈感情以至狂喜、奇异和恐惧到丧失时空之感。

9.为别人的真正情感。

10.人际关系比任何人更深刻,更深远。

11.民主性格结构,不分阶级、教育、政治、信仰、种族或肤色的普通人民的友谊。

12.在手段和目的、善和恶之间混为一体,难以辨别。

13.哲学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创造性。

15.超越任何特殊文化,抵制教养。

马斯洛解释说,自我实现者在反对“主流”文化上常常是有价值的,因此他们倾向于抵制“教育”。

那是为艺术家漫画式地描写成“摆架子”、“傀儡”,或者“不现实的理想计划”,其实,他们是真正强壮、诚实和活泼的个人。他们的少许缺点是忍耐、顽强到使人不愉快。实际上只是白璧微瑕,也就不应吹毛求疵了。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标准,也是他的道德标准,或许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的最高要求,即自我实现的特征。这些特征共有15项强处,只有1项弱处,简单地说,它们是:关于需要层次和动机冲突学说。这是马斯洛为了贯彻自我实现理论提出的具体学说。他认为,弗洛伊德强调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夸大了本我和人性恶,对研究“健康人的动机模式”不利,而应该讨论健康、强壮人的最高能力和需要。他认为人类本性中潜在地存在着许多特征,这些特征实质上就是人性的需要。他按需要的性质分成层次,从最低级的生理需要(饿、渴、性等),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共5个层次的生理需要,后来又增加美和认知两种心理需要。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为:

生理需要,即为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如饥、饿、渴、性和休息等。

安全需要,即为维持秩序、安全、稳定,不受恐吓、混乱和焦虑的折磨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即对亲人、家庭、组织、团体等的需要。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同事、上下级的亲密与团结的需要等。

尊重需要,既对个人的尊严、价值观和礼遇的追求,如忠诚、自信、自制、自主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理想的人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等。

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的实现,只能从低级往上逐步进行,是不能逾越层次的。下层需要未满足就不会出现上层的需要和动机。需要越高级,越关心自主。此外在4层需要之外,还附加B 价值水平的需要。凡有B价值需要的行为,具有18种价值,即:真、善、美、完整、超越、活泼、唯一性、圆满、必然性、成就、公正、秩序、朴素、富足、不费力、爱打趣、自我满足、意味深长。

满足这些层次的需要时,这个人就达到他称为“最高的涅槃”。不过,所有需要都能满足的情况,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而只能达到一种他叫做“高峰经验”的时相。

例如,阅读文艺作品达到忘乎所以的时候,全家团聚乐以忘忧的时候等。他说,如果能经常处在高峰经验的心境下,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可能自以为是健康的。你可能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世界,而觉得生活得很有滋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