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5377600000018

第18章 单子论

莱布尼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是近代德国理性心理学的始祖。他生活在德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软弱,无力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只能依靠封建制内王宫贵族的“开明专制”发展资本主义和推动自然科学。这些情况影响着具有先进思想的莱布尼茨,使他成为近代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始祖。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教授,莱布尼茨自己就在该大学学习过。他和洛克有交往。他曾应聘于俄国,担任彼得大帝的顾问,为俄国创办科学院。回国以后,创办了柏林科学院,任第一任院长。他精通哲学和科学,极力提倡工业技术的革新,发明了微积分和计算器。在学术思想上对德国各种唯心主义流派的影响都很大。他推崇柏拉图,是个客观唯心论者,认为世界的实体是精神,他叫做“单子”。物质只是单子的外部表现。单子是主体的活力,由于内部原因不断活动着,力求自身发展和日趋完善。人体中的最高单子是灵魂,领导其他单子,就像上帝支配其他单子一样。单子的数目不增不减,所以是不变的。

在心理学思想上,莱布尼茨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承认有天赋观念,反对洛克的感觉经验论,提出单子论学说。他认为,可靠的、普遍必然的知识是来自理性的知识。洛克说,“凡是存在于理性中的,无不已先存在于感觉中”。莱布尼茨则说,应该补充一句,“理智本身除外”。洛克把心灵比作白板,经验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莱布尼茨则把心灵看做具有纹理的大理石,雕刻家只能根据大理石(心灵)的原有纹理加工,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灵先验论者的观点。

在身心关系上,莱布尼茨把心灵看做一种单子,按它自身固有的内部规律活动。它由本身的原因推动着活动的单子自身连续地发展变化。它的发展变化是由低级变向高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单子活动具有不同的观念,单子越高级,观念就越明晰。他反对笛卡儿的身心交感论,提出了自己的“预定和谐”说。这个学说认为,各个单子之间是互不影响的,作为身心之间的单子没有因果关系,它们按各自的内部规律活动。例如,人在愤怒时摩拳擦掌,欢乐时喜笑颜开,表面看来,似乎身心的活动互相影响,实际上,这是身心两方面同时产生的活动。这种同时产生,同时进行的活动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正如两只构造同样精致的钟表,它们同时开动,总是走着同一时间,但都只按自己的内部规律运动着。他说:“灵魂遵守自己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己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实体(即单子)之间的预定的和谐。”这就是他的“预定和谐”的身心平行论的基本观点。这个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影响很大。

莱布尼茨从单子论观点提出知觉—统觉学说和无意识的思想。他认为,单子有一种特性,叫做觉性或知觉。

这种有觉性的单子,因等级不同表现出观念明晰度上的差异,而有微觉、知觉和统觉之分。人的观念比无生物、植物和动物的观念明白、清晰,就因为人的单子等级高。

人最明白的观念是统觉观念,它是真的、自觉的观念,而模糊的观念是靠不住的。明白的观念能促进动作的趋向,对于活动也越有利。这样,他已把观念的明晰性和单子的主动性联系起来,认为主动性越大,观念就越明晰。统觉极明白是由于主动性大,所以,统觉含有自我意识。相反,那些明白性等于零的或者极小的微觉,几乎不能被意识到,这就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的微觉在人的个性和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为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个性习惯对性格影响是很大的。明白的意识也就是由这些微觉积聚起来的,犹如海浪击岸,声大如雷,是由我们听不到的每滴水声积聚起来的。

由于笛卡儿、洛克和莱布尼茨三人的思想交锋,推动了西方近代心理学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英、法、德各国的传统思想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论战。争论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英国感觉经验的联想心理学思想。下面提到的贝克莱则是从主观的经验论方面发展心理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