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3000000035

第35章 唐词篇(34)

这首词与作者所填的同调其他词一样,风格上一脉相承,通体只做客观的描述,但手法颇有独到之处。首先,全词在景物上只做了扼要的勾勒,让读者自己从中想像丰富的意境及其蕴含着的深刻、激荡的情绪,使人感觉包蕴深远,体味无穷。如“杨柳又如丝”句,“只一个‘又’字,有多少眼泪”(陈廷焯《云昭集》),不但说明时间久远,闺中女子在这一“又”字中,已流淌了多少晶莹的泪珠,而且又把思绪拉到了从前,使下句对往事的回味变得自然、灵巧。它还唤起读者众多的联想。杨柳,是春的象征,也是离别的象征,古人自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李太白曾作“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跳跃性较大,如上片中前三句,都是目前所见之景物,第四句则是虚景,非眼前所见之景物。这是虚实结合,时空交叉的写法。由于衔接得体,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再如词中女子是否已容颜憔悴,不得而知,但是从“杨柳又如丝”、“芳草江南岸”两句所透出的消息,说明她等待归人已不止一载了,也含有她的青春与美貌正在逝去的成分。词人还善于选择富于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在特定的环境中、气氛下表现人的情思。如“宝函”、“钿雀”、“金鸂鶒”、“画楼”、“鸾镜”,就是一系列色彩鲜明金碧辉煌的小镜头。这些尽管都是富贵、华丽之物,但都没有生命,动弹不得。把女主人公放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使人感到她肯定不会有“金雀钗”、“红粉面”、“花面交相映”的欢愉了,只如同这些毫无生机的物件,失去了活力,更何况“金鸂鶒”、鸾凤也都是成双成对的哩!

又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鸂鶒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独处闺中的女子在一个雨后黄昏的孤寂惆怅。

上片四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的图景。杨花满地,一阵清明时节的小雨过后,斜阳西照,只闻到凋落后杏花的余香。这本是一些平平常常的景色,然而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以“愁”来面对这一切的,于是这一切景致就因人的心情而发生了变化。“满地堆轻絮”,莫不是也堆起了女主人公万端的愁绪?这时,我们感到这一霎清明雨是多么地凄冷,这雨后的斜阳又是多么的无奈和孤独,而在这如血的残阳里飘来的零落的花香,又怎能不使青春如花的女主人公黯然情伤呢!在这最容易牵发人们百般情感的凄冷的画面里,在这空虚寂寞的衰暮景色中,我们只感觉到一位“愁闻”者的存在,这愈发使画面增添了一种冷寂凄凉之感,而这大概也正是女主人公“愁”的原因所在吧。

词的下片写女主人公睡起后的情态。“无言匀睡脸”,匀睡脸是说女主人公在午睡后匀一匀脸上的脂粉,懒得去重新梳妆。女无悦己者,有何情致去认真装扮自己呢?“无言”二字,承接上片,道尽了女主人公的心境。这“无言”,虽比不上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那般惨痛,但也是非常凄惋感人的。“无言”是因为她无可与言,与上面“愁闻”、“零落”相映照,气氛抑人。“枕上屏山掩”,屏山,过去普遍解作屏风,因其折叠曲屈如山峦,故称屏山。那么这句是说枕屏上所绘的景物因天近黄昏的缘故而变得黯淡了。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枕上屏山掩”为我们提供了“眉”的信息,是说闺中少妇表现内心活动的形式。她由于孤单寂寞、相思愁恨的折磨而把脸深掩在鸳枕上。温庭筠、牛峤、冯延巳等同时代的词人,把女子的双眉比喻作“山”的现象很普遍。我想,作为一种鉴赏,这样去理解也未尝不可。按这种说法,那么这联是说,女主人公睡醒后,匀了匀脸上的脂粉,又一头埋在鸳枕上,愁怀难解。这正与女主人公抑郁的心境相互映衬。“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无憀即无聊、不乐、愁闷的意思。如果说前面所描写的景色及主人公睡醒后的动作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最后这两句一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就十分鲜明了。这是一个愁人最难消受的黄昏时分,愁闷不乐的女主人公独倚闺门,心绪茫然。她下意识地倚靠着门,一双无神的眼睛向外望着,她看见了什么?是在怨尤,还是在企盼?没人能说得清。整首词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阵阵愁绪,使我们对女主人公的遭遇十分同情。

这首诗写得十分疏淡、宁静,然而正是在这舒缓的进行中,主人公的形象愈加清晰,词的气氛越来越愁寂了。结句“无憀独倚门”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又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本词写思妇自卧至晨,彻夜不眠,追思往事,自怜自惜的隐曲心绪。

首二句,以赋体铺叙环境,描写深夜从外到内的一片静寂境像。“夜来皓月才当午”,白昼已逝,春夜来临,月出中天,千里银光。“夜来”之“来”字和王维《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来”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容易使人产生“逆向的联想”:思妇在白天,或是凝眸西楼,或是把酒东篱,苦苦煎熬,迎来了一个凄怆逼人的夜晚。而“皓月才当午”之“才”字,具有时间难度的感觉,曲曲传出思妇长夜难熬的愁思,也隐隐透出思妇长久未眠的讯息。下句“重帘悄悄无人语”,由广阔辽远的良夜星象进入幽深寂静的闺中卧房。“无人语”点出女主人公孤衾独宿,凄切之感油然而生。“悄悄”二叠字,延续幽远,自可见其愁思之杳渺深细。帘幕重重,亦显愁思之曲折幽深。三、四句写出室内景象之深静及人物动作体现的微妙心理,“深处麝烟长”之“长”字绝妙。叶嘉莹先生曾将“长”字与王维“大漠孤烟直”之“直”字和“墟里上孤烟”之“上”字相比较,认为“飞卿词和摩诘诗,虽一浓一淡,一绮艳一闲逸,然而其为近于绘画式之客观艺术之妙。”(《迦陵论词丛稿·温庭筠词概论》)帘幕深处,麝香缭绕,是静中生动;长烟氤氲,虚空轻灵,则动又衬静。“卧时留薄妆”句谓睡前不忍尽卸浓妆,尤稍留梳裹,脂粉匀面。由此可反馈出“卧前为浓妆”的信息,想见她浓妆高髻,翘首凝望之神态。全句着一“留”字,可见其并非因慵懒而无心卸妆,而是有意为之,自我慰藉,自伤自怜之情态顿现纸上。

纵观上片,澄澈莹洁的月色,静谧清幽的深闺,袅袅的麝香、淡淡的妆束,共同构成了一幅朦胧模糊、扑朔迷离的画面,达到了王鹏运所说的“烟水迷离之致”。在这仿佛被轻纱笼罩着的梦样的景境中,凝视着窗外泻进的柔和的月光中袅袅升起的一缕麝烟,愁卧的思妇又怎么能不思绪万端,浮想联翩……下片写思妇幽曲深细的心理活动,“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笔法同一以当十的简笔画有相似之处。虽是寥寥数笔,却是笔简意丰,情韵无限:美好的回忆,犹堪慰藉;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二句十字,凝聚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多少次悲欢离合,辛酸苦辣啊!张炎认为词中“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为‘正’、‘但’、‘甚’、‘任’之类,两字为‘莫是’、‘还又’、‘那堪’之类……此等虚字,切要用之得其所”(《词源》)。“还自”、“那堪”,一扬一折,一起一伏,把那些欢笑的泪花,痛哭的泪滴,相思的清泪,化成了一缕缥缈的青烟,一泓滟滟的柔波,萦绕在眼前,荡漾在心头。“那堪忆”也不是说不去回忆,而是说回忆了当年的蜜意柔情,对今天的“无人语”锦衾寒更加悲哀。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落花残月,应是庭中之景,独卧垂帘深处的思妇,自是不能目见,此是赋中有比之虚笔。春花烂漫,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明月皎洁,是团圆幸福的象征。然则“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女主人公通宵未眠,一夜相思,伤心之余,但觉一夜之间春花陨落,明月残缺。春花败落喻岁月蹉跎,自己韶华已逝;明月残缺喻好梦难成,团聚之日渺茫。女主人公心悲神伤,为漠漠春色、皎皎月光都镀上了一层黯淡的伤感色彩。月已残,夜将尽,女主人公虽然熬过了漫漫长夜,但想到第二天又将是企盼一天,伤心一天,忍不住感到一阵从心底涌上的寒意。“锦衾”的温暖,本能抗外来之寒,然词中寒意并非外来之春寒,而是思妇内在“其气凛冽,砭人肌骨”的心寒,这又岂是锦衾之所能御?从满怀希望的“留薄妆”。到回首当年的“还自惜”,到痛苦堪言的“那堪忆”,至此,只觉得这冷彻心肺的阵阵寒意,透过锦衾,向我们袭来,使我们也禁不住直打寒噤。

张惠言评此词曰:“此自卧至晓,所谓相忆梦难成也。”(《词选》)所言极是。大凡温词,错彩镂金,富艳绮丽,类似于“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金碧山水画;意象纷呈,应接不暇,又类似于西方的点彩画,善以绵密的秀词丽句传出一丝细微的感情涟漪,而本篇却脉络分明,疏朗简凑;语言清丽,洗尽铅华;意境浑成,幽闲淡远;情致浑婉,感人至深,有别于其他温词。

又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在一十四首《菩萨蛮》中,温庭筠写了好几种不同类型女子的“闺愁”,这一首,温庭筠写的是宫女的愁怨。虽写的是宫怨词,但与别家诗人那种“侯门一入深似海”

的写法却颇不同,而与其《菩萨蛮》中写其他女子的哀怨倒很相似。

与前几首《菩萨蛮》相类,这一首也是由先设置一个孤寂清冷的境界开始,然后写到室内装置,在室内装饰的描写上,隐隐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绿檀金凤凰”是补足浓妆的,以见其环境富丽。这是上片。下片照例讲心愁。主人公眉黛微蹙,心愁万种,而其所愁所怨,正好表明了她的身份。“故国吴宫远”,借西施居吴思越,明确了主人公是宫女这一点。实际上这一种写法正是温庭筠《菩萨蛮》的基本写法。而与别家词的区别也正在这一点。别的词写宫怨,一般都有对“那种见不得人的地方”的厌恶,而温庭筠,我们知道,他放浪形骸,以表示其对现实的抗争,是连这一点也不顾的。在他的眼里,宫女对皇帝的思念和怨恨与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是人性的基本的感情,皇帝不是做为皇帝,而是作为一个寡情或多情而忘情的丈夫出现的。这也是温庭筠创作异于别人的地方。

我们仔细看这首词。“竹风轻动庭除冷”,从竹林中吹来的轻风,使庭阶更清冷。除,廊除,台阶。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珠帘月上玲珑影”。是倒装,其实是“月上珠帘玲珑影”。写明月清辉,照在珠帘上,显出精巧细致的影子,十分精美。这是一个清凉境界。这两句给人以竹林清清,凉风微微,明月朗照,帘影玲珑的美的感受。三、四句“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写檀香枕饰金凤凰,女主人公浓妆凭倚其上。“山枕隐浓妆”,就是指女主人公浓妆倚在枕上。“隐”有藏的意思,又有“倚凭”的意思,《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赵歧注曰:“隐,倚也。”这里我认为还是作“倚凭”合适些。这两句中有“浓妆”、“金凤凰”两语,隐隐点出主人公身份的不寻常。但在温词中这样的词语出现太多,似不足为凭,所以我们断定此词为宫怨词,还是从下片才确定的。

下片两句“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一下映证了我们的考虑,点明了这确是一首写宫女的宫怨词。惟其至此才琢磨清楚,才说明温词宫怨与别人的不同。他不过是借宫女这个题材来表达一类女子的愁怨而已。这两句倒置,意思是身处皇宫,怀念家乡,两眉带愁,黛色浅了也不愿去重画。“吴宫”句,是一个典故,借西施自被献给吴王后,心怀越国,点明主人公是个宫女。最后两句“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作者恢复了上片那种设置境界的写法,构思描写出一个延续上片的境界,并且在上片境界的基础上有了提高,呈现出境界——心愁——境界的螺旋式上升状态。而这两句内部,实际上又是两层,春恨无限正是因为关情,更兼独居画楼且闻残点之声,于是能不关情?能不春恨?这种写法,境界深幽,连环闪出,而意境之丰厚,更是少见,正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本词写的是宫女,表达的却是普通女子的感情,正好说明了那些被迫入宫的女子对皇帝也会产生因爱而怨的感情。

又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香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分多情、重情,但却被次冷落、被遗弃的女子。

“玉纤弹处珍珠落”,“玉纤”,对女子手指的美称。形容其白嫩、纤细。“弹”,古人抹泪的一种手法:手指并拢,把泪抹在手掌上,再用手指弹落。古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之语,就用的是一个“弹”字。“珍珠”,指晶莹的泪珠。首句描写主人公流泪、抹泪的动作:滴滴眼泪像颗颗晶莹的珍珠从她的手指间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