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900000036

第36章 唐诗篇(35)

【鉴赏】首联是第一部分,以锦瑟起兴,引起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锦瑟啊,怎么平白无故的会有那么多的弦啊?一弦一柱都蕴藏着对“华年”的追忆。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诗人只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以此来比喻往事难忘、苦涩的情愁无穷无尽。次句明确的说明追忆的是“华年”。那个忘不了的“华年”里有着怎样的精彩,又有怎样惊天动地的情爱,怎样铭心刻骨的故事啊?诗人用一个抽象的词,使我们联想到了很多。颔联、颈联是第二部分,写所忆所思的“华年”留给诗人的具体感受。“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惘: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茫然自思,不知道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是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朦胧而迷离。“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执着:蜀帝死了,但他的心却没有死,到春天,他把灵魂化为杜鹃鸟,悲伤的啼叫不止,直到叫得口中滴血。凄苦如此,还不回头,是什么样的情怀这样痴迷不悟?“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寂寥:皓月当空,浩瀚的海面,波浪涌动起伏,月光之下,张开的海蚌壳里的珍珠,晶莹剔透,清辉流转。是珠光?还是泪光?辽阔旷远,而又孤清寂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温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蓝田美玉升腾起飘忽的烟霭。这是一种虚幻缥缈但非常美好的感觉。尾联是第三部分,“此情可待成追忆”,诗人明白地提出“此情”照应开端的“华年”。于是,我们知道了,“华年”里有段惊心动魄、铭心刻骨的感情。那里有梦、有血、有泪、有凄苦、有温婉……有无言的结局。这样的情感,哪里需要留待后来的日子去追忆,在当时就已经让人惆怅不已了。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1]。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1]梗犹泛:指还在四处漂泊。《说苑》:“土偶(泥人)谓桃梗(桃木人)曰:“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之所止。”芜:荒芜。陶渊明《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鉴赏】蝉站在高高的树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得一饱,即使对现状不满,发出愤愤不平的叫声,也是徒劳。首联是作者用蝉来比喻自己,将蝉的处境和自己的人生际遇融为一体,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道路,就要承受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贫寒、寂寞,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颔联继续写蝉,到拂晓蝉已叫得声嘶力竭、一树的碧叶仍然绿意盎然,不会为蝉的凄惨有一丝一毫的憔悴。树无情,是诗人的感受,这里有对人情冷暖的怨艾,实际还是在激励自己,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要对他人的帮助寄予什么希望。颈联写自己,当个小官还在四处流浪。故乡园子里的杂草恐怕都连成一片了。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命运的无奈,略起了归隐之意。

尾联还是回到蝉上,但蝉不再是主体,而是成为和主体相对的客体。蝉的叫声容易唤起诗人的共鸣,所以诗人感觉很讨厌它——生活的困顿,不去想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算了,而蝉的叫声老是警醒我,让我再次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全家过着清苦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诗人并不是真的厌烦蝉的叫声,只是换一个角度进一步表达内心的郁闷和不平罢了。

乐游原[1]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鉴赏】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浅白的语句,最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诗人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登高远望。夕阳西下,晚霞似锦,明艳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在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这一刻如此辉煌壮丽,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浅显,回味悠长。

夜雨寄北[1]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注释】[1]诗题一作《夜雨寄内》。[2]巴山:因其境内有大巴山、小巴山,常用巴山代指巴渝地区。[3]何当:何时能够。

【鉴赏】你问我归来的日期,这还没有定呢。首句看似平平常常地回答远方的询问,细品之下,内涵却很丰富。故乡亲人的期盼,自己羁旅异乡的无可奈何,归期定不下来的抑郁惆怅,都融合在这一问一答中。句中两个“期”字,一为妻问,一为己答,不觉累赘,反显自然巧妙。

次句写自己置身的地点的自然环境。因处四川盆地,四面大山环绕,巴渝地区多夜雨,巴山夜雨是重庆秋季独特的景观,经常是白日晴空万里,夜晚淅沥的小雨如期而至,洗去了一天的浮尘。第二天又是一个清新凉爽的早晨。万籁俱寂时飘舞在巴山夜空的绵绵细雨,触动了无数多愁善感的心灵,也唤起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愁绪。诗人抓住当地景物的特点,以细细密密的秋雨涨满秋天的池塘给人的感觉,来抒发羁旅的凄清孤寂。

三、四两句设想未来相聚的情形。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坐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那个时候再来谈论今晚的巴山夜雨。这个“巴山夜雨”,只是此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未来相逢时谈论的话题。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现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妙趣横生。

寄令狐郎中[1]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2]。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3]。

【注释】[1]令狐郎中:即令狐綯,作者旧友,时任右司郎中。[2]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代指书信。[3]梁园:梁孝王的宫苑,这里喻指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的幕府。相如:据《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后因病免职,家居茂陵。

【鉴赏】首句点明诗人和友人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绹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又贴切。该句既描述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出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

次句写令狐绹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闲居在家,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到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语句之中。

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回答对方的关心。诗人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

隋宫[1]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2]。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3]。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4]。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5]!

【注释】[1]隋宫:隋炀帝开凿运河,从洛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沿河修建行宫四十余所。本篇指建在江都的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2]紫泉:即紫渊,水名,流经长安北,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称紫泉。此处代指长安。芜城:即江都。[3]玉玺:皇帝的玉印,传国之宝,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日角:指唐高祖李渊。“中庭骨起状如日”谓“日角”,日角为帝王之相。李渊未作皇帝前,唐俭谓其“日角龙庭”,要作皇帝。锦帆:指隋炀帝的游船。

《开河记》:“炀帝御龙舟行江都,舳舻相继,锦帆过处,香闻十里。”[4]腐草无萤火:古人认为腐草化萤。隋炀帝曾放萤为乐。垂杨:隋炀帝凿通运河后,下诏在河岸广植柳树。《隋书》:“炀帝自板渚引河作街道,植以杨柳,命日隋堤,一千三百里。”[5]陈后主、后庭花:陈后主即南朝陈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他沉溺声色,荒淫无耻。《后庭花》即陈后主作的舞曲《玉树后庭花》,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曾以此指责陈后主的荒淫。相传隋炀帝游江都时,曾在梦中与死去的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鉴赏】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首联写隋炀帝不问国事,只图享乐的状况。长安的宫殿都被笼罩在烟霞中闲置。他却又想把江都当作帝王游乐的场所了。都城长安皇宫的萧索与江都的繁荣形象地表明隋炀帝沉醉在江南的安逸里,不理朝政,这是一个朝代走向衰败的开始。

如果不是皇帝的玉玺落到了李渊手里,锦帆应该是飘到天涯去了吧。隋炀帝的游船以宫锦作帆,极其奢华。一艘艘挂着锦帆的大船浩浩荡荡地开向天边的情景,该是多么壮观,颔联大胆设想,以此讽刺隋炀帝的穷奢极欲。

颈联写隋亡以后大运河边的情景。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往日的繁华挡不住今日的荒凉,运河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陈后主是因为荒淫而亡国,隋炀帝目睹其遭遇并曾予以批评,但自己却不吸取教训,终于踏上同样的亡国之路。而今两人均已作古,地下若是有知,隋炀帝碰到陈后主,难道适宜再问《玉树后庭花》吗?也不会再请张丽华舞一曲《玉树后庭花》了吧?尾联以调侃的口吻,对隋炀帝的重蹈覆辙进行嘲讽。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3]。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4]。

【注释】[1]画楼:雕梁画栋的楼。桂堂:香木筑建的厅堂。均为华美的居所。[2]灵犀:据《南州异物志》及《汉书·西域志》记载:犀有神异,表灵以角。角中央色白通两头,谓之通天犀。犀角被视为灵异之物。[3]送钩、射覆:都是古时酒宴上的游戏。前者是传钩于某人手中藏着让对方猜,后者是藏物于巾、盂等物下让人猜。分曹:分组。[4]兰台:秘书省。李商隐曾三任秘书省校书郎。

【鉴赏】这是一首情诗。首联写情人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

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这样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四周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并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地。“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二人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相融于一体,将那种深深相恋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的场景。宴席上,觥筹交错,其乐融融。那天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寥落,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暗含对身世飘零的感慨。

无题四首(其一、其二)

李商隐

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1]。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2]!

【注释】[1]金翡翠:指镏金的翡翠色屏风。度:透过。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花的床帐。[2]刘郎:指东汉的刘晨。

《幽明录》:“汉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遂留半年而归。”后来,刘晨又进山找那女子,但仙凡路隔,再也不能相见了。蓬山:神话中的蓬莱仙山。

《汉书·郊祀志》:“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相传在渤海中。”

【鉴赏】这也是一首写艳情的无题诗。一个人痴心爱着另一个人,那个人答应了约会却没有来,而以后恐怕再难相见了。

“来是空言去绝踪”,开篇即埋怨对方失约。浅显的话语明确告诉我们:他们之间曾经十分相爱,离别之际订下了重逢之期。今夜,诗中的主人公痴痴等待爱人的到来,“月斜楼上五更钟”。但天快亮了,还不见爱人的踪影,当初的承诺成了一句空言。月光下,诗人独倚西楼,望穿秋水。

颔联“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写相思的苦恼心情:带着失望与无奈沉入了梦乡。却又梦见和爱人远别而哭泣,千呼万唤也留不住要离去的身影;醒来赶紧写信询问消息、倾诉情怀。因为心情太急切,墨还没研浓书信已写完了。

环视四周,烛光半笼罩着镏金的翡翠色屏风,绣有芙蓉花的床帐微微散发出麝香熏过的幽香。这里也许是两人共处过的地方,而今灯犹可见,香犹可闻。但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只剩下冷清、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