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900000019

第19章 唐诗篇(18)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注释】[1]鄜州:今陕西富县。[2]未解:不理解。

[3]香雾:妇女的发香透人雾气,故云香雾。云鬟:妇女的头发。清耀:指月光。[4]幌:帷幔。虚幌:透明轻薄的帷帽。双照:月光共照二人。

【鉴赏】这首诗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在这里不直接写自己月夜思亲,而从反面切入,遥想寄居鄜州的妻子对月“独看”,思念担心自己的焦虑孤苦之情。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承接首联,写小儿女们不谙世事,不理解母亲对陷落于长安的父亲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以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呼应上联“独看”之凄苦!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妻子久久地独自看月,进一步表现了她“忆长安”的相思之情。夜深雾浓,妻子的头发被雾浸湿了,清冷的月光把她的手臂都照冷了,她仍然独立院中。想到远方的丈夫不知生死,月寒泪落,这是多么凄楚的情景啊!这里生动的写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深!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渴望:何时我们才能一起倚靠在窗帷前,让月光将我们俩的泪痕照干同抒愁绪呢?这里,“双照”应“独看”,可见“独看”泪痕不干!一个反问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与妻子聚首相倚的强烈渴望,对战乱造成家人分离的愤恨与谴责!

去塑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注释】[1]国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攻下唐都长安。[2]感时:感叹时事。恨别:怨恨与家人离别很久的社会现状。[3]连三月:连续三个月,或言其久。又称:至德二年(757)的正月到三月,潼关、睢阳一线,太原、河东一带,均有反复激战。抵:值。[4]浑欲:简直要。

【鉴赏】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只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春色满城。但其实草木深深,无人修葺,是一片荒败景象。一个“破”写尽国破家亡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了荒无人迹的凄凉。在“国破”和“山河在”、“城春”和“草木深”的对照之中,充满了诗人伤国感时的悲痛。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离乱之感。

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想到国破的现实,不得不离家的悲哀,花也为诗人“溅泪”,鸟也为诗人感到“惊心”,自己就更加伤怀落泪了!这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悲痛欲绝的境界。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想望家人。诗人离家已经半年多,家书渺茫,音讯全无。所以,他慨叹在这烽烟不断的战乱时期,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金”啊!这联的“烽火”与首联的“国破”,“抵万金”与颔联的“恨别”相照应,层层深化了诗人悲愤之感。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具体写搔头忧思的惨戚之状。眼看烽火遍地,家书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忧国思家,重重愁绪袭上心头,愁生白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哀上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1]。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2]?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3]。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4]。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5]。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6]。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7]。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8]!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9]。

【注释】[1]少陵野老:汉宣帝陵墓在杜陵县,许皇后葬在杜陵南园,称少陵,在长安县南四十里。杜甫祖籍杜陵,曾在此居住过,故常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曲江曲:曲江偏僻曲折之处。[2]江头:曲江头,有唐玄宗原来的行宫。宫殿锁千门:指行宫千门万锁,冷冷清清。安史之乱后,帝妃、权贵们都逃离长安了。

[3]霓旌:霓虹色的彩旗,指帝妃巡幸时的仪仗旗。南苑:芙蓉苑,曲江南部。[4]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宫殿,此指杨贵妃生前住处。辇:皇帝乘的车驾。[5]才人:宫中女官。带弓箭:指会武善射的女才人。啮:咬。勒:带嚼口的马笼头。因用黄金为饰,故称“黄金勒”。[6]明眸皓齿:眼亮齿白,形容美人,指杨贵妃。血污游魂:指杨贵妃被缢死马嵬驿之事。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陷长安,玄宗带杨贵妃出逃,准备入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距长安百余里),六军不前,请诛杨国忠及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好下令缢死杨贵妃于马嵬驿佛堂梨树前。[7]清渭:马嵬驿南滨之渭水。有泾水浊渭水清之说,故称“清渭”。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玄宗入蜀经由之地。去住:去指远去的玄宗,住指葬马嵬驿的杨贵妃。即生者与死者。[8]臆:胸臆。泪沾臆:杜甫说自己有感世事的沧桑巨变而泪落胸前。岂终极:哪里有终极之日。指江水长流,花开花谢,不以人情而转移。[9]胡骑:安禄山的军队。望城北:唐时长安城南为居民住宅区,杜甫住此。城北为宫阙所在地。两句是说杜甫本想往城南回家,不料却向城北走,足见内心悲愤,精神恍惚。一说肃宗在灵武即位,地在长安之北。望城北,望王师北来恢复京师。

【鉴赏】全诗分三段。从“少陵野老”到“为谁绿”是第一段,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曲江原来是繁华的游览胜地,如今却宫门紧锁,寥落冷清。细柳新蒲为谁绿呢?只有诗人悄悄地来到这里,睹物伤情,吞声痛哭!诗的开篇四句就把长安沦陷后的险恶政治氛围以及时间、地点、诗人“吞声哭”的情态展露无遗,突出了诗题“哀江头”之“哀”。

从“忆昔霓旌”到“双飞翼”是第二段,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曲江春日繁华的景象。那时唐玄宗和宫妃们驾临芙蓉苑,彩旗飘动,万物生辉。杨贵妃随车伴驾,女官们戎装跨马。她们仰射高空,正中比翼双飞的飞鸟。这精湛的技艺博得了杨贵妃粲然“一笑”!这段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游苑的放纵、豪奢,同时暗示了他们后来悲剧的缘由。

从“明眸皓齿”到“望城北”为第三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及诗人的感慨。“明眸皓齿”照应前面的“一笑”,“今何在”照应开头“细柳新蒲为谁绿”的“为谁”二字,物是人非,何其沉痛!“血污游魂”写出了杨贵妃横遭缢死;“归不得”,长安失陷,杨贵妃的游魂不能归,只好埋葬在马嵬驿!“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杨贵妃长留渭水之滨,唐玄宗却远去剑阁。去留东西,生死两离,永无消息。这与前面“同辇随君”情融相对照,是何等的凄切!自然,这是他们逸乐无度的结果!接着,面对着人事沧桑,诗人顿生感慨:触景伤怀,泪湿胸臆;而大自然是无情的,江花照开,江水照流,永无止境。以“无情”衬“有情”,更见悲痛之情深!因此,在“黄昏胡骑尘满城”的恐怖气氛中,诗人心神恍乱,本想回城南家中,却向城北的皇家宫阙方向走去。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1]。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2]。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3]。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

【注释】[1]掖垣:唐置门下省在宣政殿东面,称东台,又称左省或左掖。掖垣,即左省(偏殿)的短墙。

[2]星临:群星出现,星空闪烁。月傍:接近月亮。九霄:九天,高空。暗指皇帝宫殿高入云霄。[3]金钥:午门的锁钥,指皇帝接见群臣时开启殿门的声响。玉珂:马铃,因饰以玉,称玉珂。唐时规定:三品以上九珂;四品七珂;五品五珂。[4]封事:议论时政的重要奏章。数:屡次。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任左拾遗时忠于职守、勤政为国的情景。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写诗人在左省上夜班时所见的景物。花影婆娑,栖鸟飞过,点明时间是黄昏。“花”与“鸟”点明是春天,“掖垣”点明地点是“左省”。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写由傍晚至夜深的景色。皇宫之内,星光灿烂,似乎千门万户都在开开合合;高耸入云的宫殿,似乎更靠近月亮,因而接受的月光也就特别“多”,显得特别明亮。这是夜深,月到中天的形象,也暗含帝居高远。

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写值夜班时看到的情景。因为值班睡不着觉,诗人仿佛听到宫门开关的锁钥声;因风吹动檐前铃响,自然想到了百官们骑着响铃的马来上朝的情景。这些想象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小心谨慎、勤于国事的心境。

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夜将晓自己不寝不宁的原因。因为想到第二天一早要为皇帝上“封事”(密封的奏章),心绪不宁,寝卧不安,所以数次询问“夜如何”,即现在晚上几点了。“数问”二字强化了诗人恭谨小心、非寝非宁的情态和忠君勤政的心情举动,活灵活现。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2]。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3]。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4]?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5]。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6]。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7]。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1]参与商:两星名。参,参星,即二十八宿中之参宿(相当于猎户星座);商犀即心宿(相当干天蝎犀座)。《左传》:“高辛氏有二子,曰阏伯,曰实沈,日寻干戈。帝迁阏伯干商丘,主辰,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商星居于东,参星居于西,在天体上的距离约180度,此升彼落,永不相见。[2]今夕复何夕:引《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言宾主意外相逢之惊喜。[3]半为鬼: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矣。”言故旧亲朋,大半死亡。热中肠:内心非常难过。[4]父执:父亲的朋友。[5]罗酒浆:摆列酒肴。[6]春韭:春季生长的韭菜。间:掺杂。黄粱:粟米之一种,粟米有黄粱、白粱、青粱三种。黄粱味香可口,常作待客之用。[7]十觞:言喝酒之多。觞,酒杯。

[8]感子:子,指主人卫八处士。感子是说为你的深情厚意所感动。故意:故旧情意。

【鉴赏】全诗分五层。第一至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大处起笔,从人生如参商二星,各在东西,强调与友人相见之难。“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以反诘句衬暂聚的喜悦,是说今夜我们在灯光下共叙离别之情。

第五至十句为第二层,从生离说到死别、重逢。记得当年离别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少壮之年,如今却“鬓发各已苍”,成了白头翁了!“能几时”引出对人生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再从相互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不料已有一半不在人间了!于是,彼此惊呼,心中难受!这里与开头的“人生不相见”相呼应,暗示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诗意一转,承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回到现实中,诗人与友为二人的幸存于世,为二十年之后的重逢而感到欣慰,同时又透视出深深的隐痛。

第十一至十八句为第三层,描写了友人儿女成行以及盛情款待他的情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写出了二十年的岁月匆匆,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敬父执”以下四句,写卫八的儿女“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已之时,又去摆设酒宴,冒着夜雨剪来春韭做菜,煮出掺杂黄梁的香喷喷的米饭,热情的款待。再现了他们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

第十九至二十四句为第四层,写主客畅饮及对世事的感叹。“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在战乱中故人重逢话旧,实属不幸中之万幸。因而大家心舒气爽,开怀畅饮,一连喝了十大杯酒。杜甫作为客人,有感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是十杯不醉。末二句写今夕的盛会,自然会引起明日别离之伤悲,故云:“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梦李白二首

杜甫

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1]。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3]。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4]。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5]。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6]。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7]?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8]。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9]。

【注释】[1]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惨惨不安貌。[2]江南:大江以南之地,包括李白系狱的浔阳(今江西九江)及流放的夜郎。瘴疠:南方湿热,多瘟疫。逐客:被朝廷放逐之人。[3]故人:指李白。明:知道。[4]平生魂:往日的生魂。测:推测,明白。[5]枫林青:江南夜景。

《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魂兮归来哀江南”。关塞黑:秦陇一带多关塞,梦中李白从秦州返回江南路过秦陇关塞,时在夜间,故曰“黑”。[6]罗网:法网。时杜甫以为李白在流放途中。故云。有羽翼:喻来去自由。

[7]落月:天晓之时。颜色:指李白容貔。[8]波浪阔:喻路途艰险。蛟龙:喻欲置李白于死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