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100

第100章 顾德润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顾德润

述怀

蛛丝满甑尘生釜,浩然气尚吞吴。并州每恨无亲故。三足乌,千里驹,中原鹿。走遍长途,反下乔木。若立朝班,乘马,驾高车。常怀卞玉,敢引辛裾。羞归去,休进取,任揶揄。暗投珠,叹无鱼。十年窗下万言书。欲赋生来惊人语,必须苦下死工夫。

顾德润字君泽,号九山,松江(今属上海市)人。一生仕途不得志,仅做过杭州路吏等低级官吏,并曾自刊《九山乐府》、《诗隐》二集,售于市肆。其友朱希颜《顾君泽真赞》称他是一位“漫仕犹隐”的“隐吏”,“谑浪笑傲睨世而不废啸歌者”。他的这种性格在这首“述怀”的带过曲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首句用《后汉书·范冉传》的典故。冉字史云,曾授莱芜长,不就。“推鹿车,载妻子”,“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苦,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这里引范冉自比,不仅活画出自己经济上的拮据景况,而且表现出自己不以贫贱移其志的傲岸性格,所以下面再补足一句:‘浩然气尚吞吴。’”风尘仆仆、四处奔波的结果,岂止是不得其所而已,简直是每况愈下。人们通常的愿望是“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现在的结果是“反下乔木”,怎能不令诗人愤慨不已!楚人卞和曾为献玉两遭刖刑,如今诗人不也是怀才不遇吗?诗人具有三国时辛毗引魏文帝衣裾犯颜直谏的勇气,可是长期屈沉下僚,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处呢?在这种处境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羞归去”,为生计所迫,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田,不得不混迹于“吏”;另一方面“休进取”,严酷的现实使自己的理想归于幻灭,自己不再企望在政治上有所进取,只得将精神寄托于“隐”。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构成自己作一名“隐吏”的人生态度。这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处境,势必会引起许多人的误解,那也只有听凭他们去说短道长了。

外人的揶揄可以漠然置之,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却是使人难以忍受的。诗人也曾受尽十年寒窗之苦,并耗费大量心血起草那呈给皇帝的万言长策,但“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到如今只能感叹明珠暗投,像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一样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自己为什么不能一鸣惊人,为当政者所赏识呢?诗人说:不怨天,不尤人,只怪自己还没有苦下死工夫。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兀兀穷年,皓首攻经者大有人在,但大多是一生蹉跎,抱恨终天,“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能有几人?看来,诗人对这条道路是不抱什么幻想了。所以才吐出了这番自嘲之语,激愤之辞。这不仅是一位失意士子牢骚愤懑的流露,也是对那贤愚颠倒、美丑不分的不合理社会的控诉。

〔越调〕黄蔷薇带庆元贞

顾德润

御水流红叶

步秋香径晚,怨翠阁衾寒。笑把霜枫叶拣,写罢衷情兴懒。几年月冷倚阑干,半生花落盼天颜,九重云锁隔巫山。休看!作等闲,好去到人间。

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记载: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题有一首绝句的红叶,就把它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外嫁,卢渥也得配一人,成婚后,其妻在箱中发现红叶,惊讶不已,卢渥方知她就是那个在红叶上题诗的宫女。红叶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表现了深宫女子对世间情爱的渴望和追求。后来“红叶题诗”就成了闺怨的典故。此曲即化用这个典故,来抒写多年科场失意的“衷情”。

开首〔黄蔷薇〕四句,表面上是描述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情景,实际上是写一个失意文人假“红叶题诗”之事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深秋夜晚,天寒被冷,心情哀怨,不能成眠,他独自在花园的曲径上徘徊;几乎是无意间,他拣起地上的枫叶,随手把玩,忽有所悟,于是就题诗叶上,倾诉胸中淤积的苦衷;当苦衷写罢,心境已趋平静,对科举功名也心灰意冷了。

〔庆元贞〕前三旬明写宫女的情思,暗写失意文人的哀怨。“几年月冷倚阑干”,既是写寂寞宫女望月思爱的心迹,也是写失意文人望月兴叹之情态,借巴望蟾宫折挂之意,传多年科场落第之哀。

此带过曲将两支小令绾联一体,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前者叙事,勾画主人公的处境和举动,最后以“衷情兴懒”四字承上启下;后者抒情,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几年”三句诉“衷情”,“休看”三句写“兴懒”,应照谨严。全曲以“红叶题诗”故事的结撰机杼,落笔在宫女,寄意在文人,寓科场失意之恨于情思闺怨之中,情意开阔而表达娓婉。这一整体构思,不仅体现了诗文内容与词曲本色的巧妙结合,而且使全曲字句多具双重内涵,“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人军十九首》),神在彼而形在此,品味起来确有令人难以穷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