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700000092

第92章

解连环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况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这首词上片的“楚江空晚”、“离群万里”、“自顾影”、“沙净草枯”、“水平天远”极力描绘出一个空阔、暗淡的境界来衬托雁的孤单,紧接着用“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把失群的雁排不成雁阵和《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的故事巧妙地融化为一,进一步点出雁的孤单。据孔行素《至正直记》说:“张叔夏《孤雁》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日‘张孤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受称赞的。

转入下片,作者用重笔以绵绵不断的旅愁,以汉武帝弃置陈皇后的寂寞凄凉的长门冷宫,以桓伊抚筝歌“怨诗”的凄清声调来渲染孤雁羁旅哀怨之情。水穷云起。在极端哀怨中,它想到失去的伴侣,想到失去的伴侣的心情。从失去的伴侣的心情又幻想到有朝一日忽然重逢的惊喜和坚贞的操守。描写是那么的细致、曲折而又自然,没有给人刻意为之的感觉。

张炎在《词源》中说: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之意始佳”。《解连环·孤雁》这首词的结尾,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这首词的结尾仍然和它的前面部分一样,没有用“孤”、“独”、“单”、“只”这类的字、词来作结,却是和史达祖《双双燕·咏燕》的结尾用美人独凭画栏反结“双双燕”本意一样,用“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作结,以双燕反结孤雁。词显然宕开,用了双燕,但“未羞他”的还是孤雁,作者自始至终紧紧扣住的还是“孤雁”。而这样反结,却既有波折之妙,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宽广的思索余地。

月下笛

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首词在构思上与前几首词有所不同。它不是像前几首作品那样,通过环境的描写来渲染一种气氛,使读者从这种气氛中感受到时代的巨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哀愁。这首词主要是通过落叶来烘托秋夜的凄凉,并由此散射开来,把自己漫游的经历与“黍离”之感串接成为一首凄怆缠绵的抒情诗。上片写梦中与梦醒之后的感触。开篇至“难听夜雨”写梦中之所见,把“万里”、“清游”,的行程作了概括性的交待。“孤云”是比拟,“连昌”等句是梦境,字面上写的是唐宫,实际是宋王朝的故宫。“无多柳”,写的是秋深叶落的季节特点,同时又象征南宋的衰败与覆亡。“难听夜雨”,表面上是秋雨淅沥之声,但据词序来看,实际写的却是落叶。明明是“无多柳”,再加之以秋雨淅沥,岂不更加凄惨,故说:“第一是、难听夜语。”“谩惊回”以下三句写梦醒之后的情景。“烛影”写客舍的孤单,“拥衾”写秋寒难耐。下片写“心事良苦”。“良苦”以前五句是对故都的向往,“良苦”以下五句是对“故人”的怀念,与开篇三句相呼应。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是比喻别致,词中也有一般性的比喻。

疏影梅影

张炎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窥镜娥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词的上片首句点明时间为黄昏月下,次句就月写影,“碎阴”,月光透过枝隙而映成满地碎影,以碎影写梅影的形状。第三句的“清绝”,点出了梅。萧泰来《霜天晓角·咏梅》:“清绝,影也别。”又写了梅的品格是清,不浊。四、五、六三句就灯写影。首句“枝北枝南”再点梅,戴复古《山中见梅》诗:“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第六句中的“难折”是说,因为是影,所以难折。同时也是写梅的品格,它难于折曲。七、八两句是就魂写影。以倩女离魂的虚无来写影,以倩女对爱情的忠贞,进一步形容梅的品格。上片最后两句是就过云写影。第一句又点梅,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二句“应妒过云”是过云应妒的倒用。“明灭”,即若有若无,点影。整个上片,就月、就灯、就魂、就过云来写梅影,也写了梅的品格。

过片三句为一篇之主。以窥镜写影,但强调“为容不在貌”,而在品德的“孤洁”。这实际是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后宁愿孤独、寂寞,保持纯洁的节操的尚高志趣。次三句以春痕写影,以“丽谯吹彻”点梅,秦观《阮郎归》:“丽谯吹彻小单于”。接着二句以珊瑚写影,意思是在天色微明中看梅影,好像燃犀角照水底珊瑚,使珊瑚不是固定不动的,没有生命的,而是活生生的。以此写梅影,也赋予梅影以活生生的状态。最后二句总结全篇,以“香雪”点梅,也指梅的品格。“空对”,言无其他物可对。整个下片以窥镜、以春痕、以珊瑚写影,也写了梅的品格。

渡江云

张炎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无?

上片写景。空阔高远,是登高所见。先写远景,起两句为倒装句,“山空天入海”,乃“倚楼望极”所见。山耸春空,天澄大海,起势十分壮阔。“风急暮潮初”,亦承“倚楼”而来。风急潮生,以景写情,用风、潮状翻腾之思绪,实为生花妙笔。接着写近景,“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在鸠鸟的叫声中,雨不停地下着;一畦畦尚未插秧的水田,从水面上映现着闪动的锄头。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笔锋以细间阔,句工又意新,描绘出了前人作品从来描绘过的春天的境界。“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则念及旧居之适。“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烟禁柳”。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过片“愁余”二字,承上启下,概括全篇;亦收亦纵,曲意不断。“荒洲古溆(絮),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感叹自己漂泊无定。水溆,即水浦,小的港汉。舒岳祥说他:“不入古杭,扁舟浙水东西,为漫浪游。散囊中千金袋,吴江楚岸,枫丹苇白,一奚童负囊自随。”这里的三句词,正是这种漂流无定的生活的写照。“空自觉”三句,叹自己日愈削减。“围羞带减”,写腰围消瘦,带眼减缩,说明自己消瘦了;“影怯灯孤”,写自己的孤寂,而冠以“空自觉”,则见更无人关情及之,进一步叹喟自己的漂泊之苦!“常疑”以下三句,叹别久无书信相来。“桃花面”,谓人面艳美如桃花,指词人意中女子。

送入我门来除夕

胡浩然

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动念流光,四序式周回。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今古遍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石崇富贵筏铿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

“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首先写除夕驱鬼的风俗“动念流光,四序式周回”,“动”常常、经常的意思。“流光”像流水一般的光阴。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李白诗:“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四序”即四季。《魏书·历有志》:“四序迁流,五行易变。”此两句是作者经常感觉到光阴过得像流水一样快,而且一去不复回,一年四季按着一定的规律在循环不息。

“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知道了今年就在今晚上完毕,好像忽然觉得明年明日在紧紧催促。“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在今晚上,到处摆着丰盛的酒席,一起欢送旧腊,迎接新春,显示了物阜民丰的安乐景象。下片是祝福之辞。

换头三句,“今古遍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这一晚都是相同的;不论是聪明人还是愚蠢者,是高贵者还是卑贱者,大家都一样,一律添上一岁。这说明光阴是超时代的,为人类所共有的;时间是绝对公正的,不论对谁都一样看待。这三句不仅增加了词的风趣感,而且含有哲理。

“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大家互相祝贺彼此健康长寿。遐,远的意思,引申为“长”。下句是长寿的具体说明,就是说寿长到像山和海那样永固得不能摧垮,简直就是在祝愿长生不老。

“石崇富贵筏铿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上两句祝愿了长寿以后还不满足,在人生的享受方面也必须满足。作者引用了古代财、寿、貌、才四方面的代表人物,使空泛的祝福更加具体化。这些是人世间最令人羡慕的事,人人都希望兼而有之,作者将如何去得到这些美事呢?

“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靠着明年的春风,请它尽一把力。一齐吹送进这个门里来。

沁园春

刘将别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痛,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一开头就写出了元兵入侵时,清江桥畔的惨状——“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即杜韦娘,唐歌女名,后为唐教坊曲名。唐刘禹锡有赠李绅歌妓诗“春风一曲杜韦娘”,这里借指当年那些落难女子。“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痛,全家骆谷,追骑仓皇。”这里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宰相开元”,李林甫为开元时宰相,专权误国。这里用以借指南宋末宰相贾似道。一是“全家骆谷”。骆谷,在陕西省周至县南,直通汉中。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往四川,走到骆谷时,感伤国乱,流涕吹笛,写出了《谪仙怨》之曲。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那些被蹂躏的妇女,有苦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啼痕自诉”,乞求丈夫把休书收回,别提休妻(“下堂”)之事。这凄惨的情景是谁造成的呢?接着作者发出感慨:“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国手,经国之手,即宰相。贾似道治国无策,又专制权势,以致误国害民,使人民遭此不幸!下面,又用了王昭君、蔡文姬两个历史典故,进行对比:“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王昭君远嫁匈奴,常以琵琶抒忧思。

末尾:“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无辜女子尸骨都哪里去了呢?词人对这些落难女子的同情令人揪心,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