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700000087

第87章

法曲献仙音

吊雪香亭梅

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村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问东风、风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叉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起笔一组工巧而自然的对句,点出天气,勾画梅亭的寒景,已透出凄怨之音。一个“飘”字,一个“吹”字,并见出体物之细、炼字之精。紧接着,“红破数椒春浅”一句揭示所咏之物。在料峭的寒风中,含苞如椒的梅花又绽出了几点红色。“红破”带出饱满的生机。梅花预报了春的到来。自然之春方始来临,而人事之春却早已消歇了。奈何“市朝轻换”,良辰难再,如今这里只剩下荒凉的舞台,冷寂的妆池了。惟有那红梅依旧花开花落……。念及于此,作者怎能不感到“凄凉”呢?句中“荒、冷”诸字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之变。“轻换”是用淡笔写浓情,加重了哀痛,又有世情遽变,恍若梦幻的感觉。三句中,前两句开,后一句合。“叹花”两句折回雪香亭梅。词人为家国之恨忧思郁结,愁损年华;那红梅有知,似也同其哀感。过片“共凄黯”三句近承上文之“凋谢”,远接篇首之“飘寒”、“吹冻”。接下“无语”二句,花与人共写。昔日宫苑的官梅,如今自开自落在荒寒的废圃。衰草、斜阳,状其景;销魂、泪满,言其情。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一机杼。结拍两句,以《落梅花》之西泠残笛,重加渲染。通过废苑、落梅与凄咽的笛韵来宣泄满腹亡国之恸。处处写景,处处寄托,是吊梅更是自吊。此词一出,李彭老、王沂孙等相与赓和。皆自伤身世,同其哀感。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敬。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起句破空而来,写陈允平奉召北上途中场面,旌旗摇摇,车马隆隆,行色甚壮。“朝天”,谓朝见天子,而字面上与“照野”属对。前两句是仪仗,后一句是途景。前主后宾,相互辉映,很见气概。“天低”似从唐人“野旷天低树”诗句(孟浩然《宿建德江》)中化出。“平沙”而“万里”,已见大野平阔,复加“天低”二字,则其气象愈显得宏阔而雄浑了。

篇首至此是实写,可以看作一个层次。以下则承接“平沙万里”,想像对方在北地的享乐生活,是虚笔。“秦关汴水”泛指中原一带,这句依然就行途写来。“想”字统领以下数句。登高赋诗,令人怀想往日之从游。笳鼓指北游之乐器。“叠鼓清笳,骏马名姬”是“纵英游”(纵情欢游)的写照。这两句同整个上片一样,充满豪壮俊爽之气。

过片曲意不断,以“应”字遥接上片“想”字,继续写陈允平。燕山雪飘,“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是北国冬日景象。“月”、“晓”说明夜饮达旦;沉醉而至于“酣”,则他乡即是吾乡,别的一切自不须理会了。

接下来,笔下陡然一转,指向自身。“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方回,贺铸字。黄庭坚诗云:“解道江南肠断句,世间惟有贺方回”(《寄方回》)。公瑾以方回自比,谓残年垂老,隐居江南,又有谁来念及呢?“方回”,当包括所有眷恋前朝的江南遗民而言。“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由“江南”至“西湖”,进一层。天气渐暖,早已迫不及待的大雁向北飞去了,而故人仍不见南归,空辜负了西湖之春。雁与人相形,加重一笔。上面四句是设想,写别后的凄凉孤苦,以及对故人的思念,笔姿摇曳,意折层深。结拍三句叠进一层:“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从上文“谁念方回”、“人未南归”等语寻绎,作者对陈允平的晚节不固、应召仕元是有微辞的,只是表达得比较含蓄。“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看似情谊无限、相思苦极,实含难言之意,责怪、失望、感伤等等,尽在不言之中了。

四字令拟《花间》

周密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水暖微香。听蜂儿打窗。筝尘半妆。绡痕半方。愁心欲诉垂杨。奈飞红正忙。

这首小令以轻倩之笔写出闺中少妇的一片春愁,是草窗词中别具风格的一篇。

首句,写残妆,写泪脸,是愁苦之容。“黄”大约指“额黄”、“蕊黄”之类的面妆,以黄色涂饰额上,在六朝唐代颇为流行。“眉消睡黄”,额黄模糊消褪,当是夜来辗转不寐、掩面流泪所致,其相思之苦可以想见。“春凝泪妆”,复写一笔。“春”字,是时令,是心怀,也映出姿色。“玉屏”句言闺中所居带香艳气息。“水暖”承“春”字,写屏上所绘。“水暖微香”是侧写主人。以上三句意境是幽静的,闺房的温暖中透出清冷。结句一折,由静转而写动:“听蜂儿打窗。”“蜂儿打窗”带来阻不住、避不开的盎然春机,适令“听”者心绪更加黯淡。这句以动比静,透见主人公纷乱的愁怀。“打”字工巧,见出蜂儿似乎故意惹人的神情,极有生趣。

过片,“筝尘半妆。绡痕半方”,又是侧笔。瑶筝蒙尘,是无心弹奏已久;绡衫泪痕,是感伤至深。用两“半”字,顿觉含情无限,是周词工于炼字之证。正在这女子愁苦不堪、诉说无处的当儿,忽然瞥见窗外的垂杨,昔日折柳送别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美人在孤寂中认垂杨为相知,方欲上前诉说,不料但见杨花飘飘,那树儿早已自顾不暇了。“飞红正忙”是以景结情,映射出女子心中的纷乱思绪。“奈”字与“欲”字呼应,描写心理活动极细致。此词从题材到意境皆神似《花间》,只是洗刷绮丽,以口语入词则远非故态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这首词是作者兵败被俘、路过南京时的作品。目睹山河依旧、面目全非的凄凉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在写景中抒发了亡国之痛。

上片写景。雨过之后,彩霞把水面照得晶莹明亮,潮水退下去了,岸上余下了淡淡的沙痕。开头两句,用极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晚景。“叶声寒,飞透窗纱”,风吹落叶,不但发出声响,而且带来了寒意,这说明季节已是秋天。“叶声”是屋里人听到的,“寒”是透过窗纱“飞”进屋来的。国破家亡,身为敌人的俘囚,此时作者的心情、感受是可以想见的。下句便写自己的思想活动,“堪恨西风吹世换”明写自己十分恼恨的是使季节更换的秋风,暗指迫使南宋灭亡、更朝换代的元朝当权者。他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灭亡,民族的命运悲惨。与飘零的秋叶一样,沦落天涯。上片在写景中流露出亡国的哀怨。下片继续写亡国之痛,不同的是,上片写得隐约含蓄,下片则是直截了当地写。“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这三句说,昔日的豪门贵族随着朝代的兴亡交替,都已经衰败,燕子再来时,房子已经换了主人。这里是借用刘禹锡《乌衣巷》一诗的诗意,说明今天的金陵已经换了主人。写今日金陵城的凄凉惨淡,作者的亡国之痛也就自然表现出来。以“惟有南来无数雁”等三句结尾,写眼前景物,寥寥数笔,勾勒出落雁、明月、芦花,交织辉映构成一幅色彩暗淡的图画,给人以凄凉冷清的感觉,和作者哀痛的感情交融,与开头两句相呼应,使全词的结构谨严,情调和谐。

本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着意气氛的烘托,加上作者的感情真挚,语言清新质朴,所以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摸鱼儿

朱嗣发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心欲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碎。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晴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上片分两层写,起笔便画出了一位在秋风中,凭栏凝望、而鬓云蓬乱的思妇形象。接下去用“参差前事流水”提起对往事的回忆:表示欢爱的鸳鸯双结,明明白白、信誓旦旦的山盟海誓,如在目前。“浑不记”以下,便转入了第二层。由于回想起往日的欢爱,连带着便也想到了薄悻人的种种负心行为:表示思慕之情的锦上手织的回文并不能感动薄情儿,怎不叫人心碎!尽管在回文锦上精心地“安花著蒂”,却禁不住对方的“雨覆云翻”,只好悲叹“情宽分窄”了。如果把全词读完,回过头来再看这上片的结句:“石上玉簪碎”,则不唯表现了思念之情已决,其中的寄托也是很明显的。过片处融情入景,似断实续。击碎玉簪,表示了决裂,然而“剪不断,理还乱”,这无端的愁绪,却像楼外弥漫空际的浓云。不,这愁比浓云还要浓得多、重得多。它把漫天的浓云都压得要坠落下来了。不时在浓云的缝隙中露面的朦胧淡月也搅得人心中烦乱,辗转无眠。想自己宽解一下,说阴晴都是天意,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人却已经“玉消香碎”、憔悴不堪了。这是下片的第一层。“君且醉”以下,则挥毫作更深一层的刻镂。“长门青草春风泪”,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冷落居长门官的故事。从字面上看仍然是写思妇,但这“长门”一典,千百年来,每每被用来写才士不遇的愤懑,诗人在这里寄托了他自己的悲苦,至此已经明白道出了。结处再用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描绘出一个遗世独立、超然不群、高风亮节的形象。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残破荒凉景象。“蜀鸟”,即杜宇,相传为蜀国的望帝所化。“吴花”,金陵原为吴国首都,吴亡于西晋,李白有“吴宫花草埋幽径”(《登金陵凤凰台》)的感慨。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继续抒发亡国之痛。“铜雀春情”,化用杜牧《赤壁》之句,写南宋嫔妃被掳。“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此句借用《晋书·张华传》,牛斗之间常有紫气,张华与雷焕同观,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耳。”后在丰城一带发掘到宝剑一双。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正是赞美豫郡宝物与人物之盛。天祥,庐陵人,属古豫章郡。自认为生于剑气冲斗牛之地,却辜负了朝廷和民众的期望,没有完成抗元救国之大业。此句充满了自责。文天祥最后为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责任重大,他自己无法开脱自己。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天祥此处是追慕古人,也就是“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正气歌》)之意,而且天祥也做好了像他们那样进行殊死斗争与牺牲的准备。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此词结句表达了与邓剡分别时的痛苦。邓剡因病留天庆观,不得北行。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起首四句写囚徒生活。“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其中包括作者自己,他幻想有朝一日仍能乘云布雨。“风雨”、“寒蛩”,进一步烘托囚徒生活的凄苦。“横槊赋诗”三句,从文治武功方面写自己抱负的不凡,把整顿乾坤,定乱扶衰,恢复宋室的重担加在自己身上。然而,如今被俘,崇高的理想竟变成“空中”飞“雪”。歇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二句,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坚信爱国事业,后继有人,悲苦之中透出一线光明。

下片,换头之句承上,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是深秋的一片落叶,对祖国的前途已无能为力了。“重来淮水”,又怎能不感慨万端?所以“镜里”二句说明,尽管自己在囚徒生活中使“朱颜”“变尽”,但那颗报国的赤心,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